谭真明
- 作品数:25 被引量:65H指数:4
- 供职机构:长沙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论湖南传统花鼓戏曲调的类型及其特点被引量:7
- 2012年
- 湖南传统花鼓戏是湖湘境内最有代表性的剧种,在全国三百多个地方戏中名列前茅。其艺术魅力的主要来源之一即是其独特的音乐曲调。湖南传统花鼓戏的曲调可分为四大类型,即小调;牌子———包括走场牌子和锣鼓牌子;以及打锣腔和川调。
- 谭真明
- 关键词:音乐曲调小调牌子花鼓戏
- 添丝补锦 情意盎然——谈《三国演义》中的插叙
- 1996年
- 清代著名小说评论家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称:“《三国》叙事之佳,直与《史记》仿佛,而其叙事之难则有倍难于《史记》者。《史记》各国分书,各人分载,于是有本纪、世家、列传之别。今《三国》则不同,殆合本纪、世家、列传而总成一篇。分则文短而易工,合则文长而难好也。”可事实是:洋洋六十万言的《三国演义》既长且好,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炉火纯青的插叙艺术也为此部千古名著增添了重重艺术光彩。一、插叙在作品中发挥了多种艺术功能。1.
- 谭真明
- 关键词:插叙艺术功能小说评论三国志本纪
- 论《聊斋志异》突转情节的处理机制
- 2006年
- 在一切形式的人鬼恋作品中,当异类暴露真实身份的一刹那,无疑是具有爆炸性的突转情节。《聊斋》中的男主人公在这一突转情节中之所以有充足的心理空间将其接纳,主要源于三种机制:一是鬼神实有的思想—文化机制,二是精心设置异类首次登场的时空氛围,使男主人公产生“情未极兮意已深”的心理反应,为日后“不以异类见憎”作铺垫,三是将框直突转情节的杠杆建立在男主角的需求,特别是为满足性爱需求而不惜冒被毁灭的潜在风险以贪求眼前快乐的生理—心理机制上。
- 谭真明
- 关键词:聊斋志异
- 湖南花鼓戏研究
-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境内最为流行的地方小戏,分为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州花鼓戏、零陵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六个种类。它们具有大致相同的艺术风格、取材特点、音乐曲调、表演艺术,因而统称为湖南花鼓戏。之所以分为六种类...
- 谭真明
- 关键词:湖南花鼓戏地花鼓田园牧歌喜剧
- 论湖南花鼓戏班社发展的历史轨迹被引量:4
- 2010年
- 湖南花鼓戏的班社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草台班时期,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半台班时期,活跃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专业剧团时期,活跃于20世纪30年代之后。
- 谭真明
- 关键词:湖南花鼓戏专业剧团
- 荀子集群思想的内在逻辑及其现代启示被引量:1
- 2015年
- 集群思想是荀子思想的核心。荀子以性恶论为总的指导思想,通过考察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对其集群思想进行了严密的逻辑论证。荀子的集群思想对促进当代和谐社会建立具有积极的多方面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 谭真明
- 关键词:集群明分礼义乐教师法君道
- 致乐以治心——论儒家以乐辅德的文化传统及其现代启示
- 2011年
- 儒家认为音乐具有裨补政教、澡雪灵魂之功效,故大力提倡乐教。儒家音乐审美的最高标准是"和"。"和"的哲学基础是中庸之道,伦理学基础是温柔敦厚的人格范型,生理学基础则来源于对人禀阴阳二气而生、健康的人禀和气而生的认识。继承传统乐教思想中的精华,对于改进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促进和谐人格的养成,进而构建人人受益的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谭真明
- 关键词:音乐教育道德教育
- 湖南花鼓戏传统剧本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湖南花鼓戏传统剧本的演变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以民歌民调为主,基本没有情节。中期题材扩大,加入了更多的人物和情节。晚期趋于成熟。剧本题材的来源有四:一是从现实生活中直接取材,二是从民间歌舞艺术中生发题材,三是从民间传说故事和民间神话中抽绎题材,四是从其他剧种中移植题材。剧本的文学特点有三:一是在戏剧冲突上,重情趣而轻情节,二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通过就事论人、集中刻画的方法,塑造个性化而非典型化的人物形象,三是在语言风格上,简练、生动、富有形象感和动作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 谭真明
- 关键词:湖南花鼓戏传统剧本题材来源文学特点
- 宏观词史 纵论词艺——评《词艺术研究》
- 2005年
- 谭真明
- 关键词:湖南教育词史词风词作
- 试论曹雪芹之自由观--以贾宝玉为主例
- 谭真明
- 关键词:自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