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费学谦

作品数:164 被引量:1,320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8篇期刊文章
  • 30篇专利
  • 20篇科技成果
  • 14篇会议论文
  • 2篇标准

领域

  • 59篇轻工技术与工...
  • 53篇农业科学
  • 21篇化学工程
  • 6篇理学
  • 4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6篇油茶籽
  • 66篇茶籽
  • 50篇油茶籽油
  • 50篇籽油
  • 50篇茶籽油
  • 43篇油茶
  • 19篇茶油
  • 18篇茶皂素
  • 11篇色谱
  • 9篇营养
  • 9篇栽培
  • 9篇美拉德
  • 9篇美拉德反应
  • 8篇贮藏
  • 8篇猕猴桃
  • 7篇压榨
  • 6篇液相色谱
  • 6篇营养品质
  • 6篇油茶粕
  • 6篇色谱法

机构

  • 157篇中国林业科学...
  • 19篇中南林业科技...
  • 10篇浙江农林大学
  • 5篇中国林科院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江山市林业局
  • 1篇西南大学
  • 1篇漳州城市职业...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腾冲高黎贡山...

作者

  • 164篇费学谦
  • 78篇罗凡
  • 60篇王亚萍
  • 56篇姚小华
  • 44篇郭少海
  • 36篇方学智
  • 22篇杜孟浩
  • 21篇丁明
  • 18篇王开良
  • 15篇钟海雁
  • 10篇王金元
  • 9篇龚榜初
  • 9篇任华东
  • 8篇周立红
  • 8篇胡立松
  • 7篇张金萍
  • 7篇陈焱
  • 5篇屈明华
  • 5篇仲山民
  • 5篇周志春

传媒

  • 20篇中国油脂
  • 20篇林业科学研究
  • 12篇中国粮油学报
  • 9篇江西农业大学...
  • 6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浙江农业科学
  • 2篇林业科技开发
  • 2篇食品与机械
  • 2篇分析测试学报
  • 2篇农药
  • 2篇经济林研究
  • 2篇现代食品科技
  • 2篇浙江省第二届...
  • 2篇全国油茶技术...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食品科技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14篇2019
  • 8篇2018
  • 13篇2017
  • 16篇2016
  • 7篇2015
  • 11篇2014
  • 15篇2013
  • 12篇2012
  • 17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1999
1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油茶果壳为原料液化制备植物基聚醚酯多元醇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油茶果壳为原料液化制备植物基聚醚酯多元醇的方法,涉及制备植物基聚醚酯多元醇的方法。操作步骤:(1)将油茶果壳晒干、粉碎成20-100目的粉末;(2)将100质量份溶剂和1-6质量份催化剂混合并搅拌均匀,...
张金萍费学谦杜孟浩胡立松
文献传递
锥栗种内表型性状变异的研究被引量:14
2006年
对福建、浙江、湖南等地67个锥栗种质的41个果实经济性状指标和植物学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调查观测,分析了坚果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锥栗种内变异丰富,各项性状指标差异大,特别是在栗苞、坚果大小,连续结果能力,雌雄花比,坚果蛋白质、可溶性糖、粗脂肪、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等营养成分及贮藏性等指标上,高低间可相差2~4倍,坚果的风味品质上也有明显差异。
龚榜初谢碧霞吴连海赖俊声费学谦陈增华
关键词:锥栗表型性状营养成分
长瓣短柱茶种子油等在2BS细胞培养中的延缓衰老效应
1998年
将长瓣短柱茶种子油及其它木本食油经酶解处理后,以适当比例加入MEM培养液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2BS)。测定各油组细胞膜过氧化脂质(LPO)水平、细胞培养传代数、细胞生长速度变化、细胞贴壁能力和细胞外观形态变化。结果表明长瓣短柱茶种子油具有与橄榄油相当的延缓细胞衰老效果,其第46代细胞的细胞膜过氧化脂质的积累显著低于普通油茶油、长瓣短柱茶油非皂化成分、三油酸甘油脂组。在加入橄榄油或长瓣短柱茶种子油酶解产物组中培养的2BS细胞比加入普通茶油酶解产物组的细胞多传2代寿命。初步认为在以油酸为主要构成的食用油中亚油酸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成分以适当比例存在对延长细胞活力有重要意义;长瓣短柱茶油非皂化成分组在各项测试中仅次于长瓣短柱茶油与橄榄油组而依次优于普通茶油、三油酸甘油脂加长瓣短柱茶油非皂化成分和三油酸甘油脂组,提示该部分中含有一定的延缓衰老活性成分。
吴开云翁月霞翁月霞杨婉琴费学谦
关键词:长瓣短柱茶种子油
一种超高酸价毛油的高效精炼工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酸价毛油的高效精炼工艺,其包括:(1)将超高酸价毛油加热,加入75%或85%的磷酸;(2)通过混合器加入NaOH溶液,连续搅拌;(3)按毛油量的10%加入10%的NaCl溶液,加热,脱皂;(4)脱皂后...
郭少海杜孟浩方学智罗凡王亚萍费学谦
孝顺竹RNA提取方法研究被引量:18
2005年
提取纯度高、完整性好、不含DNA或其它杂质的总RNA是进行Northern杂交、cDNA合成、cDNA文库构建、RT-PCR及mRNA差异显示等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目前提取植物RNA方法有多种,这些方法设计旨在RNA提取过程中清除多糖、多酚等杂质污染.在提取高质量RNA的过程中,植物尤其木本植物通常含有大量的酚类、多糖和其他一些水溶性化合物与RNA共沉淀,影响了RNA功能[1].目前应用较多和较广的有5种方法,商业试剂盒TRIzol,以异硫氰酸胍为代表异硫氰酸酸胍法[1,2]、以阳离子去污剂CTAB代表CTAB法[3,4,5]、热硼酸盐法[6,7],和阴离子去污剂SDS为代表SDS法[8~11]等.结合蛋白质、多糖和多酚去除,以及RNA沉淀形成的这些方法,往往要依据不同植物进行适当改进.
杨卫东王敬文张金萍费学谦
关键词:孝顺竹RNA
不同产地油茶籽脂肪酸及甘油三酯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被引量:21
2021年
开展了不同产地对油茶籽油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的影响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我国47个产地的108份普通油茶籽样品的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组成及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47个产地的108份油茶籽样品中共检测出10种脂肪酸,其中以油酸的含量最高,平均相对含量达79.86%,不同产地样品的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除海南省5个产地外,其余各个产地样品中油酸含量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是油茶籽油的特征脂肪酸;油茶籽中的甘油三酯包括12种组分,其中OOO含量最高,其次是POO和OOL,LLL和PPL含量最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POO、SOO、SOP、PPO、POL+SLL、OOO是油茶籽油的特征甘油三酯成分;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以含量在1%以上的甘油三酯组分作为评价指标,对油茶籽油样品进行了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2类,第一类42个产地,第二类5个产地均属于海南省。该研究为我国普通油茶的鉴别分类和加工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信息。
王亚萍费学谦姚小华王开良郭少海任华东
关键词:油茶籽脂肪酸甘油三酯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茶油精加工及产品深度开发集成与示范
费学谦金青哲陆顺忠王亚萍罗凡庞茂荣李文林刘佳李碧霞农盛文张志清
该研究通过一系列试验证明:过早或过晚采收、传统的堆沤处理有使油茶籽品质下降的风险,在浙江及相似气候区油茶籽最佳采收期为十月下旬,采后及时脱粒干燥、脱壳冷榨可显著提高茶油营养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压榨茶油苯并(a)芘超标风险...
关键词:
关键词:茶油
竹不同溶剂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
研究了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与箬竹(Indocalamus tessllatus)水、丙酮、乙酸乙酯提取液对黄色葡萄球菌(Sc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
费学谦杨卫东方学智傅懋毅杨校生
关键词:提取溶剂淡竹箬竹细菌
文献传递
油桐DNA快速提取以及RAPD扩增初步研究被引量:4
1998年
吴开云费学谦姚小华
关键词:油桐DNA提取RAPD扩增
皂化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残留被引量:10
2012年
建立了一种先皂化油茶籽油,经萃取和净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的检测方法。采用2 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皂化,石油醚萃取,中性氧化铝净化柱净化后,再在下述条件下测定:多环芳烃(PAH)C18柱,流动相为体积比95∶5的乙腈-0.5%磷酸水溶液,流速1.0 mL/min,荧光激发波长384 nm,发射波长406 nm,柱温30℃。在2.00~20.0μg/kg的添加水平,加标回收率在93.0%~11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59%~9.57%,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2μg/kg。该方法对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提取完全,操作简单,重现性好,检测灵敏度高,对阳性样品判断更有优势。
汤富彬莫润宏钟冬莲沈丹玉费学谦倪张林屈明华
关键词:苯并(A)芘油茶籽油高效液相色谱法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