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鹏

作品数:35 被引量:161H指数:8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天津市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21篇骨折
  • 10篇外固定
  • 7篇外固定支架
  • 7篇跟骨
  • 7篇关节
  • 6篇胫骨
  • 6篇外固定支架治...
  • 6篇固定术
  • 6篇复位
  • 5篇内固定
  • 5篇骨折固定
  • 5篇骨折固定术
  • 4篇腓骨
  • 4篇疗效
  • 4篇内骨折
  • 4篇跟骨关节
  • 4篇跟骨关节内
  • 4篇跟骨关节内骨...
  • 4篇骨关节
  • 4篇关节内

机构

  • 35篇天津医院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中医药大...
  • 3篇天津理工大学
  • 3篇嘉思特华剑医...
  • 1篇甘肃省中医院
  • 1篇石河子市人民...
  • 1篇北方医院
  • 1篇贵州中医药大...

作者

  • 35篇贾鹏
  • 13篇万春友
  • 11篇梅晓龙
  • 10篇张涛
  • 7篇舒衡生
  • 6篇王宏川
  • 5篇姚辉
  • 5篇王佳
  • 5篇曾宪铁
  • 4篇庞贵根
  • 4篇孙翔
  • 4篇何锦泉
  • 4篇石博文
  • 4篇庞桂根
  • 4篇徐卫国
  • 3篇马宝通
  • 3篇陈新
  • 3篇方亮
  • 3篇安建立
  • 2篇叶金铎

传媒

  • 6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天津理工大学...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19
  • 4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8
  • 1篇2006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固定支架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运用Orthofix跟骨外固定支架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方法及疗效。方法: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采用跟骨外固定支架治疗跟骨骨折患者18例,20个跟骨(其中两例为双跟骨骨折)男15例,女3例;年龄27~5...
张涛万春友徐卫国梅晓龙贾鹏姚辉
关键词:跟骨骨折开放性
应用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
目的 探讨应用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天津医院治疗的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例,闭合性骨折31例,开放性骨折43例,开放性骨折采用Gustilo...
贾鹏张宁宁万春友张涛马继海刘钊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骨折中下段
环形外固定架与髓内钉治疗胫骨节段性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比较探讨环形外固定架与髓内钉治疗胫骨节段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天津医院收治的43例胫骨节段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12例;年龄20~62岁[(35.9±9.6)岁]。AO-OTA分型均为42 C2型。21例采用环形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环形支架组),22例采用髓内钉固定治疗(髓内钉组)。比较两组血管神经损伤情况、骨折复位方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伤口感染情况,比较两组末次随访时胫骨近端内侧角及后侧角、爱荷华(IOWA)膝关节评分、踝关节IOWA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踝关节背伸及跖屈活动度。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48个月[(19.6±2.1)个月]。两组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环形支架组21例全部闭合复位骨折,髓内钉组3例行切开复位。环形支架组和髓内钉组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分别为(12.9±2.8)d和(75.1±8.0)d(P<0.05),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0±1.0)个月和(8.2±1.4)个月(P<0.05)。两组均未发生深部感染。末次随访时,环形支架组和髓内钉组胫骨近端内侧角分别为(86.7±1.5)°和(93.5±1.7)°(P<0.05),胫骨近端后侧角分别为(82.1±1.8)°和(75.1±2.7)°(P<0.05)。环形支架组膝关节IOWA评分、踝关节IOWA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及踝关节跖屈活动度与髓内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髓内钉组踝关节背伸活动度为(30.9±3.0)°,优于环形支架组的(21.2±2.2)°(P<0.05)。结论与髓内钉比较,环形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节段性骨折具有完全闭合复位、完全负重时间早、骨折愈合快、力线恢复好等优点。
贾鹏王宏川石博文舒衡生
关键词:胫骨骨折
撬拨复位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介绍撬拨复位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足跟皮肤软组织条件不良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方法。方法自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应用该方法治疗足跟皮肤软组织条件不良的跟骨关节内骨折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21~50岁,平均33.6岁。左4例,右7例。骨折采用Sanders分型:Ⅱ型7例,Ⅲ型3例,Ⅳ型1例。软组织损伤采用AO闭合软组织损伤分型:IC2型3例,IC3型6例,IC5型1例及皮肤开放撕脱伤1例。术前BShler角0°~12°,平均8°;Gissane角70°~95°,平均80°。手术方法:跟骨结节外侧插入骨圆针撬拨复位后关节面骨块,再利用打人的橄榄针的拉张纠正跟骨内、外侧骨块的移位,并用Ilizarov环形支架固定。结果1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3.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7~10周,平均8.1周。术后BShler角20°~45°,平均33°;Gissane角100°~118°,平均107°。对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7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1%。结论撬拨复位结合Ilizarov技术可以恢复并维持跟骨正常的解剖形态,减少伤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尤其适用于SandersⅡ、Ⅲ型伴软组织损伤严重的闭合骨折或开放骨折;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及操作要点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曾宪铁舒衡生王宏川孙翔贾鹏梅晓龙王佳庞贵根
关键词:足损伤跟骨
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2月-2016年2月就诊于天津市天津医院创伤骨科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联合固定组与内固定...
贾鹏万春友张涛马继海张宁宁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有限内固定外固定支架
加载方式对股骨柄头颈部应力分布的影响
2022年
背景:目前已有股骨柄数值计算与实验标准所用的模型与加载方式还不一致。现在使用的股骨柄有限元计算标准ASTM F2996-2013/YY/T 17142020规定了髋关节股骨柄假体的计算模型为单一的股骨柄,加载方式为刚性区加载;实验标准YY/T 0809.6-2018/ISO 7206:2013规定的模型则包括股骨柄、球头和压板,加载方式为位移加载。由于计算模型和实验模型的不同导致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差较大,而当计算模型与实验模型一致时且加载方式相同时,二者结果的差值明显减小。这表明采用ASTM F2996-201/YY/T 17142020标准的计算模型和加载方式还存在明显缺陷。目的:研究不同加载方式对股骨柄头颈部应力分布的影响,减少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的误差,用球头压板模型和位移加载方式替代现有股骨柄数值计算的标准,提高计算精度。方法:①数值模拟: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APDL对单一股骨柄和股骨柄球头压板2种计算模型分别采用刚性区加载和位移加载,得到2种模型和不同加载方式下股骨柄头颈部的应力分布规律;②电测实验:利用球头压板对股骨假体柄施加载荷通过在柄颈部贴应变片得到应变数值;③比较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确定与实验结果接近的计算模型和加载方法。结果与结论:①股骨柄球头压板模型在位移加载方式下,股骨假体柄的颈部应力峰值为504 MPa,最大拉应力主要集中在头颈部外侧,最大压应力主要集中在头颈部内侧;②单一股骨柄模型在刚性区加载方式下,股骨假体柄的颈部应力峰值为562 MPa,最大拉应力主要集中在头颈部外侧,最大压应力主要集中在头颈部内侧,应力分布规律与位移加载方式接近;③电测实验显示,头颈部内侧应变值为-581.96με,头颈部外侧应变值为666.00με;④与应变片相对应位置位移加载方式下的内侧应变值为-834.91με,外侧应变值为724.32με;刚性区加载方�
谢菲贾鹏刘佳辛刘璐张春秋叶金铎
关键词:应力
Taylor空间支架结合计算机辅助闭合复位在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Taylor空间支架(Taylor spatial frame,TSF)治疗胫腓骨骨折中,术后应用计算机辅助闭合复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9月采用TSF治疗的30例胫腓骨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复位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5例,TSF外固定术中采用切开复位)和试验组(15例,TSF外固定术后1~3 d采用计算机辅助闭合复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致伤原因、骨折AO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拆除外固定架时间;拆除外固定架后3个月,参照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治疗最终效果评价标准评定患肢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6个月,平均14个月。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拆除外固定架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发生外固定架针道浅表感染2例(两组各1例),切口感染1例(对照组),骨折延迟愈合1例(对照组),创伤性关节炎2例(两组各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0,P=0.543)。两组患者软组织缺损创面均Ⅰ期愈合。拆除外固定架3个月后,参照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治疗最终效果评价标准评定患肢功能,试验组优3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0.0%;对照组优3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73.3%;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17,P=0.821)。结论与术中切开复位相比,TSF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采用计算机辅助闭合复位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长时间手术所致风险,减少骨折端血运破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及戴架时长,减轻患者痛苦。
葛启航万春友邵醒张涛贾鹏梅晓龙王明杰赵远航潘庆松马继海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
合并腰椎骨折的跟骨骨折外固定支架治疗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合并腰椎骨折的跟骨骨折疗效及治疗特点.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合并腰椎压缩骨折并随访时间12月以上患者17例,腰椎骨折全麻下行内固定术,跟骨骨折均为单侧,治疗行切...
刘磊万春友全先辉王晓卫朱旭伟杨光张涛梅晓龙姚辉贾鹏
关键词:跟骨骨折外固定支架腰椎骨折
两种方式修复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 :通过回顾性对照研究比较钻孔经骨道不可吸收缝线缝合法与锚钉缝合法用于修复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手术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钻孔经骨道不可吸收缝线缝合法和锚钉缝合法治疗58例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完全断裂患者。采用钻孔经骨道不可吸收缝线缝合法治疗29例(A组),男18例,女11例;平均年龄(39.76±11.81)岁;损伤按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Ⅳ度损伤12例,旋前外旋型Ⅲ度损伤5例、Ⅳ度损伤10例,旋前外展型Ⅲ度损伤2例。采用锚钉缝合法治疗29例(B组),男14例,女15例;平均年龄(41.79±13.28)岁;损伤按照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Ⅳ度损伤9例,旋前外旋型Ⅲ度损伤6例、Ⅳ度损伤13例,旋前外展型Ⅲ度损伤1例。对所有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三角韧带行切开探查并手术修复以恢复踝关节内侧结构的稳定性。术后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评估、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临床结果进行评估,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部患者获随访,时间23~40个月,平均27.3个月,踝部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0~17周,平均12.3周,未发生伤口并发症,无踝关节不稳定表现。两组术后AOFAS踝-后足评分(P=0.666)和视觉模拟评分(P=0.9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钻孔经骨道不可吸收缝线缝合法治疗三角韧带完全断裂能够获得使用锚钉缝合同样优良的临床效果,避免了锚钉术后无法取出的弊端,具有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节约社会医疗资源的优势。
张涛万春友马宝通徐卫国梅晓龙贾鹏刘磊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韧带病例对照研究
外固定支架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使用有限切开及闭合撬拨复位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方法,选用HYBRID及ILIZAROV外固定支架作为固定材料,手术治疗23...
贾鹏万春友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胫骨平台骨折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