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双罗
- 作品数:24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的讨论(500例胃镜资料分析)被引量:1
- 1992年
-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 Ulcer dyspepsiaNUD)是胃肠专科门诊中最常遇到的临床综合征,也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比较重视的研究课题之一。我院对符合NUD国际修正标准患者的胃镜资料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旨在讨论与该病诊断标准有关的问题。临床资料一、对象与方法:收集1981年2月~1991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过两次以上胃镜检查的住院和门诊病例。
- 赵双罗吕晓萍
- 关键词:非溃疡性胃镜
- 监护上消化道出血162例临床分析
- 1990年
- 我院1984~1988年对16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常规、特殊和辅助监护,死亡17例(10.5%)。监护结果表明病死率与首次出血程度、出血止血方式及伴发病密切相关(P<0.01)。常规监护时间为2.5±1天。连续监护可较准确估计出血量、及早发现或预防再出血、确定出血部位和性质并指导临床治疗。经监护确认为低危出血患者(79%)宜内科保守治疗,而属高危出血患者(21%),因病死率高达47.1%,应尽早急症手术,可望降低出血病死率。
- 赵双罗王学忠张福生朱西平
-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监护
- 结肠癌患者血浆脑肠肽水平改变的意义被引量:4
- 1997年
- 结肠癌患者血浆脑肠肽水平改变的意义赵双罗潘秀峰李素哓刘东刚我们通过对溃疡性结肠炎(UC)、癌前病变(PCL)和结肠癌(CC)三组患者血浆脑肠肽(BGP)水平测定及对其相互关系进行比较,旨在探讨BGP在结肠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一、对象和方法1...
- 赵双罗潘秀峰李素哓刘东刚
- 关键词:结肠肿瘤血浆脑肠肽
- 幽门螺杆菌、血清胃泌素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被引量:8
- 1994年
- 活检证实的正常胃、十二指肠粘膜(NGDM),慢性活动性胃、十二指肠炎(CAGDI)和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ADU)各30例。胃窦部活检标本幽门螺杆菌尿素酶试验(HPUT)阳性者分别为16例,30例和30例。应用放免法测定上述3组空腹及餐后血清胃泌素发现,空腹水平3组之问或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而餐后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在ADU组,经抗酸抗菌治疗后复查,HPUT转阴者溃疡愈合,升高的餐后血清胃泌素水平也降至正常,其余下降不显著(P>0.05)。这表明从CAGDI到ADU,通过胃酸调节胃泌素分泌的正常负反馈机制又可恢复正常。在十二指肠溃疡形成过程中,HP充当始动因子,血清胃泌素充当媒介因素。这些结果支持胃窦部HP感染通过血清胃泌素释放增加,而导致与HP相关的十二指肠溃疡形成的发病机理。
- 赵双罗贾冬梅吕晓萍刘永宁吴宝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泌素十二指肠溃疡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癌变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 1996年
- 本研究对经内镜配合活组织检查证实的慢性胃部病变、癌前病变、弥漫型和肠型胃癌各30例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阳性、肠化生和胃基底部粘膜萎缩的检出率、空腹血浆胃泌素和生长抑素水平进行测定,发现肠型胃癌组HP阳性、肠化生和胃基底部粘膜萎缩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组(21/30例VS2/30例,X2=25.4520;25/30例VS4/30例,X2=29.4327;22/30例VS3/30例,X2=24.7543,均P<0.005),还发现前者的血浆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后者(772.00±319.32ng/LVS262.50±56.90ngE=6.0886P<0.01),而生长抑素则相反(32.53±14.24ng/LVS59.17±11.38ng/L,q=8.9373,P<0.01)。上述结果支持HP感染导致胃粘膜癌变的发病机理假说,即HP感染可充当肠型胃癌的始动因子,通过血浆胃泌素水平升高的营养作用,血浆生长抑素水平降低的抑癌失控作用,胃基底部粘膜萎缩引起的低胃酸促癌形成作用和内生的癌基因突变源诱导癌基因突变,而促使肠型胃癌形成。)
- 赵双罗潘秀峰吴宝王冠来张增海
- 关键词:胃肿瘤胃粘膜癌幽门螺杆菌
- 胃癌临床演变趋势的研究被引量:2
- 1996年
- 胃癌临床演变趋势的研究赵双罗,张波壮,苏学进从70年代初,胃镜检查逐渐成为确诊胃癌的首选手段以来,胃癌的临床特点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本文旨在根据胃镜检查资料探讨近年来胃癌在临床方面的演变趋势。资料与方法一、资料来源根据我院1974年4月至1994年12...
- 赵双罗张波壮苏学进
- 关键词:胃肿瘤胃镜
- 全文增补中
- 癌标志物联合测定对鉴别良恶性结肠直肠疾病的价值被引量:2
- 1996年
- 对结肠直肠疾病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和50(CA50)水平进行了测定。发现恶性疾病组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还发现肿瘤标志物联合测定阳性者(CEA≥15μg/L、CA19-9≥37kU/L和CA50≥17kU/L三项中的两项超过临界值或单项超过其两倍以上者)进展期癌组占96.67%(29/30例),在炎性疾病组全部阴性,故推荐以此作为两者的鉴别标准。而癌前病变和早期癌两组的肿瘤标志物单项阳性者差别不显著,故对单项阳性或肉眼形态可疑癌变者,应进行内镜活组织复查以便使癌早期发现。
- 赵双罗蔡温儒崔计忠
- 关键词:大肠肿瘤癌胚抗原
- 310例消化性溃疡胃镜追踪观察被引量:1
- 1991年
- 作者通过胃镜及活组织检查,对1974年5月到1986年3月期间,首次胃镜活检无癌变的31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追踪观察3.5~10年,发现患病年龄、胃窦部幽门螺旋杆菌(HP)及溃疡边缘粘膜的病理学类型,与消化性溃疡愈合与再发的关系非常密切(P<0.01)。还发现十二指肠溃疡也可癌变(0.7%),随着溃疡部位的上移,癌变率明显升高(P<0.01),到食管溃疡癌变率最高(14.7%)。
- 赵双罗张志清李伟章张曼丽王冠来张增海
- 关键词:溃疡病胃镜活检
- 脑肠肽在结肠癌发生和发展中调节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 1997年
- 为研究脑肠肽(Brain-Gut-Peptide,BGP)在结肠癌发生和发展中的调节作用,本研究测定了溃疡性结肠炎(UC)、癌前病变(PCL)和结肠癌(CC)各30例患者的血浆肽水平,并对其中11例癌术后和1例癌术后复发患者的血浆肽进行了复查。发现从UC、PCL到CC组,血浆生长抑素(SS)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明显降低,而血浆胃动素(MTL)和P物质(SP)水平明显升高(P<0.01或P<0.05),而痛术后复发者血浆肽又恢复术前水平。上述结果支持BGP参与调节结肠癌发生和发展的平衡理论假说,高浓度的SS和VIP起抑癌作用,而高浓度的MTL和SP起促癌形成作用。通过调整BGP水平可用于结肠癌的治疗,通过检测结肠疾病患者的血浆BGP水平,将有助于结肠癌的诊断和癌切除效果及术后复发的判断。
- 潘秀峰李素晓刘东刚赵双罗
- 关键词:结肠肿瘤脑肠肽病理
- 十二指肠球部腺鳞癌1例报告
- 1993年
- 腺鳞癌多位于幽门窦部。位于十二指肠球部者则属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 患者,男性,52岁,纳差,消瘦,上腹灼痛半年,呕吐1周,于1982年3月27日入院。胃镜检查示球部前壁稍隆起,表面轻度糜烂,幽门变形。活检病理诊断为球部慢性炎症。行毕Ⅱ式结肠后吻合术。
- 赵双罗耿杏苗任朝英
- 关键词:十二指肠球部腺鳞癌活检病理诊断幽门窦上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