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
- 作品数:12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改良Dunn’s装置在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 1992年
- 对 Dunn's 装置进行改良,临床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20例。其中 Frankle A 级6例,B 级2例,C 级2例,分别恢复到 B 级,C 级,D 级。并结合尸体标本 T_(12)屈曲型骨折脱位模型的实验结果,对4种常用内固定器械作分析评价,认为本改良装置抗前、中柱轴向载荷作用显著,可提供有效的内固定及解除对脊髓或马尾神经的压迫。
- 张其恭赵林顾剑辉
-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mRNA分析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5
- 2003年
- 甲胎蛋白(AFP)对肝癌(HCC)的诊断存在着较高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 姚登福董志珍刘艳华赵林黄介飞孟宪镛
- 关键词:MRNA肝癌基因扩增
- 试论综合性大医院建立创伤病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目的:通过对地综合性大医院建设创伤病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分析,呼吁提高对院内创伤救治体系建设的重视。方法:根据笔者所在三等甲级医院创伤科的筹建和工作实践的体会,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性大医院在地区医疗事业中的主体地位...
- 赵林
- 文献传递
- 726例多发伤的伤情评定和早期救治
- 目的:按1990年版国际简明创伤定级标准用损伤严重度评分法(AIS—90—ISS 法)评估多发伤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采用VIPC方案后早期救治的成功率。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1998年11月收治的726例多发伤病例...
- 朱东波赵林
- 关键词:多发伤创伤严重度评分
- 文献传递
- 股骨下端骨巨细胞瘤人工膝关节的应用附9例分析被引量:1
- 1991年
- 报告股骨下端巨细胞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9例,术后随访1年8个月~6年,疼痛均缓解,生活能自理,未见骨巨细胞瘤复发和转移。文中介绍了人工膝关节的手术方法及适应证,对预防并发症以及本手术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 张其恭侍德史德良赵林顾剑辉
-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股骨下端人工膝关节
- 重度创伤患者机体总抗氧化能力初步研究
- 1999年
- 目的 :探讨重度创伤患者机体总抗氧化能力 ( TAS)与简明损伤标准及损伤严重度评分 ( AIS-ISS评分 )的关系 ,及其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采集 40例 AIS-ISS评分≥ 16分的重度创伤患者伤后 2 4小时血浆样本 ,用比色测定法测定 TAS;对 AIS-ISS评分相近的患者 ,根据其 TAS测值与 TAS平均值比较 ,综合判断预后。结果 :40例重度创伤患者 TAS测值均高于正常值 ,与 AIS-I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γ=0 .7796 ,P<0 .0 1) ;AIS-ISS评分相近的患者 ,其 TAS测值大于 TAS平均值者预后良好 ,而小于 TAS平均值者预后差 ,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 ( χ2 =13 .71,P<0 .0 1)。结论 :重度创伤后 2 4小时 TAS测值提示患者抗氧化系统尚未受到损害 ,其确切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
- 陶然赵林朱东波吴新华姚登福
- 关键词:创伤抗氧化能力预后
- CT扫描在脊柱、脊髓损伤的应用价值(附115例报告)
- 1992年
- 作者对脊柱、脊髓损伤115例应用CT扫描检查,并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结果认为:CT扫描在脊柱、脊髓损伤中具有诊断和治疗价值,并提供了损伤的病因和病理依据,对随访检查也有重要意义。
- 侍德赵林吴菊刘璠
- 关键词:CT脊柱脊髓
- 多发伤687例的伤情评定和早期救治
- 1999年
- 根据1990年国际简明创伤定级标准,采用损伤严重度评分法对687例多发伤进行伤情评定,AIS-ISS总计积分18456分,平均ISS为26.82分。表明准确评估创伤严重度,迅速简便的系统检查以全面了解病情明确诊断,按VIPC计划对多发伤进行早期救治,救治成功率由68%提高到90.7%,大大提高了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
- 朱东波赵林王健江振华龚辉施沈平陶然
- 关键词:多发伤损伤严重度评分伤情
- CT扫描在脊柱损伤合并脊髓损伤的应用价值——附115例报告
- 1991年
- 脊柱损伤合并脊髓损伤的诊断并不困难,一般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高度清晰的X线摄片,即可得出诊断,但对脊髓损伤的病因、病理、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和预后的估价等,还有赖于特殊检查。近10年来,由于新的影象技术的发展,如CT扫描、核磁共振成象(MRI)等临床应用,则可以满足上述要求。
- 侍德赵林刘璠
- 关键词:脊柱损伤脊髓损伤CT
- 肝癌组织及外周血IGF-IImRNA片段扩增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外周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 - m RNA在肝癌诊断和判断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肝癌组织和外周血有核细胞中制备总 RNA,经随机引物和逆转录酶作用合成 c DNA,再分别以 RT- PCR扩增IGF- 基因片段 ,分析其在肝病诊断与鉴别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在肝癌组织和外周血中扩增出的 IGF- 基因片段大小为 170 bp,并与原设计相一致 ;30份肝癌、癌灶周围和远癌组织中 ,IGF- 基因检出率分别为 10 0 .0 %、5 3.3%和 0 .0 % ;外周血 IGF- 基因片段阳性率 :肝癌患者为 34.2 % ,肝硬化、慢性肝炎、急性肝炎和肝外肿瘤组中未见阳性 ;在 、 和 期肝癌中分别为 14.3%、19.4%和 45 .5 % ;在伴有肝外转移的 13例肝癌中全数阳性 ;在 17例AFP<5 0 ng/ m l的肝癌中 ,IGF- 基因阳性 6例 (35 .3% ) ;标志与肝癌大小间未见明显差异 (P>0 .0 5 )。结论 :外周血 IGF- 基因分析有助于肝癌的诊断、转移判别及术后复发的监测。
- 姚登福刘艳华赵林陆建新吴玮孟宪镛
- 关键词:肝癌MRNA甲胎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