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洁
- 作品数:9 被引量:128H指数:4
-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基于步态特征的认知障碍量化评估方法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阿尔兹海默症(AD)是一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老年痴呆病,但对其早期轻度认知障碍的检测与治疗有助于减缓痴呆症的进展。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和步态异常之间存在关系。本研究从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招募了302例受试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93例受试者,其中137例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MCI),56例为健康对照者(HC)。使用可穿戴设备采集参与者在单任务(自由行走)、双任务(倒数100)时的步态参数。将步态周期、运动学参数、时间-空间参数等步态参数作为研究重点,使用递归特征消除法(RFE)选择重要特征,将受试者的MoCA分数作为响应变量,建立了一种基于步态特征量化评估认知水平的机器学习模型。研究结果显示,足趾离地角度和足跟着地角度这两种时间-空间参数作为评估认知水平的标志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未来或对预防或延缓AD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陶帅胡泓彬孔丽文吕泽平汪祖民赵洁刘爽
- 关键词:认知功能障碍轻度认知障碍步态分析
- 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9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6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7%,高于对照组的8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7.2±3.2)、(66.9±6.6)分,均优于对照组的(8.9±4.4)、(60.5±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依次为(3.9±0.8)、(1.6±0.8)、(7.8±2.7)mPa·s,均低于对照组的(5.5±1.2)、(2.7±0.8)、(9.9±2.7)mP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关治疗。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治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疗效,且不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 梁倩朴翔宇赵洁
- 关键词:氯吡格雷依达拉奉脑梗死血液流变学指标
- 大连市老年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大连市老年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旨在制定个体化、有针对性的防护和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岁的老年出血性脑卒中患者183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158名,分别列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人群的临床资料、生活习惯等进行调查,并测量其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检测两组患者血脂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结果 男性[126例(68.85%)]70岁以上[119例(65.03%)]、且BMI≥25 kg/m2[113例(61.75%)]、伴有原发性高血压史(141例(77.05%)、吸烟[59例(32.24%)]等不良习惯、甘油三酯(TG)≥1.7 mmol/L[94例(51.37%)]、总胆固醇(TC)≥5.7 mmol/L[[114例(62.30%)]、纤维蛋白原<4.0 g/L[125例(68.31%)],符合该类条件的患者以观察组为多,且明显多于对照组人群[82例(51.90%)、71例(44.94%)、63例(39.87%)、28例(17.72%)、30例(18.99%)、46例(29.11%)、57例(36.08%)、131例(82.9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725、27.167、12.742、95.064、5.825、14.056、18.478、7.314,P均<0.05);而糖尿病史、习惯性饮酒、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两组患者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P均>0.05).结论 老年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男性、年龄> 70岁、吸烟、高血压史、肥胖、高血脂(TG≥1.7 mmol/L、TC≥5.7mmol/L)是老年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对患者的血压和血脂进行控制,合理指导患者的膳食,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锻炼,劝其改变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对预防老年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赵洁
- 关键词:老年人出血性脑卒中
- 骨皮质剥脱术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的效果和安全性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骨皮质剥脱术与锁定接骨板内固定联合治疗对四肢长骨骨不连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80例四肢长骨骨不连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骨皮质剥脱术与锁定接骨板内固定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锁定接骨板联合开槽植骨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100%(40/40)]显著高于对照组[90.0%(3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P〈0.05)。术中出血量(370.5±56.5)ml显著低于对照组(486.5±64.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6,P〈0.01);骨折愈合时间(5.6±1.2)个月也显著低于对照组(7.2±1.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7,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2/4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8/40),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4.11,P〈0.05)。结论骨皮质剥脱术与锁定接骨板内固定联合治疗对四肢长骨骨不连患者安全有效,能够减少术中伤害,加速术后骨折愈合。
- 吴悦赵洁
- 关键词:四肢长骨骨不连锁定接骨板内固定
-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被引量:81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3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静脉滴注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疗效、炎性因子和神经递质水平、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2周后,2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6. 2±1. 0)分比(9. 2±1. 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 8%(45/48)比78. 7%(3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 01),血清5-羟色胺、多巴胺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谷氨酸、天冬氨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有助于缓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调节神经递质水平等因素有关。
- 赵洁朴翔宇吴悦
- 关键词:丁苯酞阿替普酶炎性因子神经递质
-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5
- 2020年
-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3月-2019年3月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于治疗24 h后评价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24 h、3 d的NHISS评分,阻塞血管再通率、残余狭窄率≤30%例数、住院期间颅内出血发生例数及治疗后,3个月病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阻塞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4.78%、86.96%,高于对照组的61.76%、67.6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5.524/0.019、4.356/0.037)。与入院时比较,2组治疗后24 h、3 d的NIHSS评分均依次降低(F=16.913、5.538,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3 d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P=3.321/0.001)。观察组残余狭窄率≤30%患者占比为52.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71%(χ~2/P=11.876/0.001);2组在颅内出血率及治疗后3个月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 张立军赵洁郝新斌
- 关键词:静脉溶栓疗效
-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脑白质病变患者头颅MRI各分级中的表达水平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脑白质病变(WML)患者头颅MRI各分级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WML患者60例为病例组和无WML患者30例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并检测血清MMP-2水平。结果血清MMP-2水平在对照组分别与WMLⅠ级、WMLⅡ级、WMLⅢ级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血清MMP-2水平在WMLⅠ级分别与WMLⅡ级、WMLⅢ级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血清MMP-2水平在WMLⅡ级与WMLⅢ级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144,95%CI:1.248~3.684,P=0.006)、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OR=4.432,95%CI:1.344~14.600,P=0.014)、MMP-2(OR=7.622,95%CI:4.063~14.296,P=0.001)与WML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MMP-2可能是WML发病机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血清MMP-2水平与WML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 闫少净朴翔宇赵洁梁倩
- 关键词:脑白质病变基质金属蛋白酶-2
-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神经病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探讨
- 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是通过规范化、系统化的专业培训,使住院医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朝着某一专业方向逐步深人的教育和实践的过程.住院医生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医师的有效途径,是专科医师培训的必备前...
- 赵洁
-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教学策略沟通能力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分析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98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9),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81.65%以及57.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则为2.04%,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 赵洁
-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缺血性脑血管病可行性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