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伟川 作品数:36 被引量:224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筋经刺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筋经刺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入组病例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筋经刺法,对照组为常规针刺,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种方法均可缓解关节疼痛、僵硬症状,改善日常生活(P约0.05),而且筋经刺法临床疗效优于普通针刺(P约0.05).结论:筋经刺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定,操作简便,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杨海涛 黄凡 邝伟川 陆彦青颈椎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调查颈椎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讨中医体质类型与颈椎病的相关关系,为颈椎病的中医体质辨识及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入组200例颈椎病患者并以200名同期参加健康体检的非颈椎病健康人群作为对照,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一般资料及健康相关行为问卷调查,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指南对研究对象进行中医体质辨识。采用X2检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医体质分型与颈椎病的相关关系。结果:200例颈椎病患者以偏颇体质为主,偏颇体质145例(72.5%),其中91例(45.5%)为单纯偏颇体质,54例(27.0%)为兼夹偏颇体质,兼夹两种、三种、四种偏颇体质分别为32例(16.0%)、11例(5.5%)、11例(5.5%)。健康人群平和质比例35.5%高于颈椎病患者19.2%,偏颇体质构成比例低于颈椎病患者,且各种体质分布较为均匀;颈椎病人群偏颇体质所占比例较高,占80.8%,而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阳虚质25.8%,两组体质类型的分布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平和质相比,阳虚体质人群患病危险度显著增高(OR=1.329,P=0.002)。结论:颈椎病患者以偏颇体质为主,患病与阳虚体质具有正相关关系。 鲍建敏 林晓洁 陈务华 邝伟川 叶振中 邓敏君 周盛杰 张晓杏关键词:颈椎病 中医体质 经筋燔刺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足太阳经筋燔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传统经穴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足太阳经筋局部阳性反应点经筋燔刺法进行治疗,传统针刺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火针隔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对比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下肢痉挛程度(MAS)、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的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4周时MAS、Fugl-Meyer及AD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 P﹤0.05);且治疗组在4周时的MAS、Fugl-Meyer及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筋燔刺法联合传统针刺可明显改善中风后足内翻患者的下肢痉挛程度,缓解足内翻,纠正下肢不良姿势,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其效果优于单纯传统针刺。 邱晓佳 邝伟川 刘通 曾遥关键词:中风 足内翻 经筋 针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模型大鼠脑组织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观察针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模型大鼠脑组织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Ⅰ组),模型组(Ⅱ组),模型+针刺组(Ⅲ组),每组30只。采用颈内动脉插入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处死前30min行针刺干预,观察脑组织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出现受体表达水平增加,随着时间的增加,表达水平呈上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针刺组同样出现表达水平的增加,24h时mGluR1、mGluR3、mGluR8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同时段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经针刺干预后mGluR1、mGluR3、mGluR8的表达受到抑制。结论:针刺可抑制缺血性脑血管病模型大鼠脑组织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表达,从而减轻脑组织的进一步损伤。 刘悦 杨海涛 邝伟川 黄凡 陆彦青关键词:针刺 缺血性脑血管病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飞经走气针法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24 2011年 目的观察飞经走气针法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常规进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及认知功能训练,选用百会、水沟、神门、足三里、悬钟等穴位,观察组采用飞经走气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疗程为4星期。治疗前后运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画钟试验(Clock Draw Test,CDT)、延迟故事回忆(Delayed Story Recall,DSR)、功能活动问卷(FAQ)进行测评,对评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测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经走气针法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优于电针疗法。 黄凡 邝伟川 周飞雄 姚国新 陆彦青关键词:刺法 电针 脑梗死 飞经走气 分期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的研究 中风病又名卒中,是指一种急性非外伤性脑局部血供障碍引起的局灶性脑神经细胞损害,临床特点为起病急,意识语言障碍和肢体偏瘫。中风病致残率高,常遗留一侧肢体偏瘫症状,目前对中风偏瘫的研究较多,治疗方法多样。而针灸结合现代康复治... 邝伟川关键词:分期针刺 中风偏瘫 康复 文献传递 八髎穴烧山火针刺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八髎穴烧山火针刺法治疗脊髓损伤(SCI)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9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就诊的80例SCI后尿潴留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予八髎穴烧山火针刺法,对照组予八髎穴单纯针刺法,两组均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天、28天时记录患者排尿日记并检查膀胱残余尿量,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在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平均漏尿次数、日单次最大尿量、膀胱残余尿量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14天后治疗组在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漏尿次数方面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28天后,治疗组在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漏尿次数、膀胱残余尿量方面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在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尿量方面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7/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32/4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髎穴烧山火针法可有效改善SCI后膀胱功能,减轻尿潴留,其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邝伟川 刘通 邱晓佳 江烨 曾遥 邹汉宏关键词:八髎穴 烧山火 脊髓损伤 电针血清对饥饿条件下肌卫星细胞成肌分化抗原及自噬蛋白Beclin 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观察电针血清对饥饿条件下肌卫星细胞成肌分化抗原(Myod)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调控肌卫星细胞增殖及自噬的机制。方法:电针"委中"穴7 d后获取并制备不同浓度电针血清。分别以不同浓度(10%、20%、30%)的电针血清及10%胎牛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原代肌卫星细胞干预12 h及24 h,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不同时间点的增殖情况,确定促进细胞增殖的最佳血清浓度。以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原代肌卫星细胞12 h后,将细胞随机分为无血清组、10%胎牛血清组、最佳浓度电针血清组,分别加入相应浓度的血清。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血清干预12 h和24 h后原代肌卫星细胞中细胞增殖蛋白Myod及自噬蛋白Beclin 1的表达水平。结果:10%电针血清、20%电针血清、30%电针血清干预24 h后,肌卫星细胞增殖能力均优于10%胎牛血清(P<0. 01),但3个浓度电针血清之间的肌卫星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差异(P>0. 05),故取10%电针血清作为最佳浓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血清干预12 h后,无血清组肌卫星细胞中Myod及Beclin 1表达水平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10%胎牛血清组、10%电针血清组Myod表达水平较干预前升高(P<0. 05)、Beclin 1表达水平较干预前降低(P<0. 05);与同时点无血清组比较,10%胎牛血清组、10%电针血清组Myod表达水平升高(P<0. 05)、Beclin 1表达水平降低(P<0. 01)。血清干预24 h后,无血清组Myod及Beclin 1表达水平较12 h时明显降低(P<0. 01),10%胎牛血清组、10%电针血清组Myod表达水平较12 h时升高(P<0. 05)、Beclin 1表达水平较12 h时降低(P<0. 05);与同时点无血清组比较,10%胎牛血清组、10%电针血清组Myod及Beclin 1表达水平均升高(P<0. 01,P<0. 05)。结论:饥饿条件下电针血清可改善肌卫星细胞的营养不良环境,抑制其凋亡趋势,促进肌卫星细胞增殖,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细胞的过度自噬实现的。 刘通 于佳妮 刘悦 邝伟川 陈欢 王小寅 文希 江烨 邱晓佳关键词:饥饿 自噬 BECLIN 去血清饥饿条件下肌卫星细胞增殖及自噬蛋白LC3、Beclin1的表达 被引量:12 2019年 背景:自噬可促进低氧环境下肌卫星细胞的存活,然而基于自噬有明显的时效性,不同时间的自噬水平与肌卫星细胞增殖能力间的关系如何未见探讨。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去血清饥饿对大鼠肌卫星细胞增殖能力及自噬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及Beclin1表达的变化。方法:原代分离培养雄性SD大鼠(广州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体质量约120 g)多裂肌卫星细胞,取第3代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后,分别设置正常血清组(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空白血清(仅含培养基,无胎牛血清)6 h组、空白血清12 h组、空白血清24 h组,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并采用Western-blot法和RT-PCR法检测LC3及Beclin1蛋白及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细胞增殖能力:空白血清诱导12 h后细胞增殖能力较正常血清组及诱导6 h时下降(P <0.01),诱导24h后细胞增殖能力较诱导12h下降(P<0.05);(2)LC3及Beclin1蛋白及基因的表达:空白血清诱导6 h后,LC3Ⅱ/LC3Ⅰ及Beclin1蛋白及基因的表达较正常血清组明显升高(P <0.05),诱导12 h及诱导24 h后LC3Ⅱ/LC3Ⅰ蛋白表达较诱导6 h时明显升高(P <0.01),Beclin1的表达较诱导6 h时升高(P <0.05),LC3及Beclin1基因的表达较6 h均升高(P <0.05);(3)结果证实,去血清饥饿可以诱导肌卫星细胞发生自噬,自噬在去血清早期(12 h内)可保护细胞的增殖能力,12 h后细胞可出现过度自噬,不利于细胞的增殖。 刘通 于佳妮 刘悦 陈欢 邝伟川 王小寅 张淑静 江烨 邱晓佳 文希关键词:肌卫星细胞 增殖 自噬 LC3 BECLIN1 毫火针牵拉滞针术治疗卒中后足下垂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比较毫火针牵拉滞针术与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效果,为其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取患侧太冲、解溪、丘墟、悬钟、下巨虚、丰隆、上巨虚、足三里、犊鼻、承山及阿是穴,平补平泻,留针30min,1次/d,每周6次,共治疗4周。治疗组采用毫火针牵拉滞针术的治疗手法,取穴、治疗时间及疗程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改良Lovett肌力测定法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Holden步行评定量表评分、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和足下垂改善情况评估(参照Garceau标准),并评价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均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Lovett肌力测定、改良的Barthel指数、Holden步行评定量表及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P<0.01),且治疗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足下垂改善情况的优良率为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牵拉滞针术和常规针刺对脑卒中后足下垂均有效,毫火针牵拉滞针术的临床疗效更佳。 刘姝 池响峰 邝伟川 喻良文关键词:常规针刺 脑卒中 足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