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云

作品数:154 被引量:1,135H指数:15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3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2篇农业科学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生物学
  • 5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24篇小麦
  • 34篇土壤
  • 30篇胁迫
  • 21篇籽粒
  • 19篇幼苗
  • 16篇冬小麦
  • 16篇小麦籽粒
  • 14篇小麦幼苗
  • 12篇养分
  • 12篇戊聚糖
  • 11篇麦田
  • 10篇植株
  • 10篇污染
  • 10篇萌发
  • 10篇耕作
  • 9篇氮肥
  • 9篇小麦生长
  • 9篇灌浆
  • 8篇通径
  • 8篇通径分析

机构

  • 154篇河南师范大学
  • 24篇河南理工大学
  • 1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新乡学院
  • 1篇新乡职业技术...

作者

  • 154篇邵云
  • 125篇李春喜
  • 101篇姜丽娜
  • 37篇张黛静
  • 32篇马守臣
  • 19篇鲁旭阳
  • 18篇李向力
  • 14篇冯淑利
  • 12篇蒿宝珍
  • 9篇崔景明
  • 8篇张紧紧
  • 8篇姚利娇
  • 8篇马守田
  • 8篇明红
  • 7篇侯小丽
  • 7篇李万昌
  • 7篇余海波
  • 7篇张霞
  • 7篇王钰亮
  • 6篇李丹丹

传媒

  • 22篇麦类作物学报
  • 16篇河南农业科学
  • 14篇华北农学报
  • 10篇西北农业学报
  • 7篇河南师范大学...
  • 6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西北植物学报
  • 5篇农业环境科学...
  • 4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作物杂志
  • 4篇生态环境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湖北农业科学
  • 3篇中国作物学会...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第3届全国青...
  • 2篇河南省第四届...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7篇2020
  • 8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9篇2013
  • 12篇2012
  • 15篇2011
  • 7篇2010
  • 10篇2009
  • 8篇2008
  • 11篇2007
  • 12篇2006
  • 9篇2005
1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镉在小麦植株体内的吸收、分配和累积的研究
本文通过大田试验,研究镉在麦株中的吸收、分配和累积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麦植株中较易富集Cd2+的部位是叶、根及废弃物,而籽粒中Cd2+水平较低:Cd2+是一种不可移动的元素,在衰老部位累积较多,不能被其他未衰老的...
姜丽娜邵云李春喜李向力鲁旭阳马守臣
关键词:小麦
文献传递
小麦穗离体培养下干物质及锌元素的积累规律被引量:3
2008年
以花后2 d的济麦20为试验材料,利用离体穗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低锌(19.5μg/mL Zn)和高锌(195μg/mL Zn)处理下离体穗各器官干物质及锌元素的积累规律,以探讨锌对籽粒建成和籽粒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培养天数的增加,离体穗干物质积累总量呈增加趋势。高锌处理有利于倒二节、穗下节、旗叶、旗叶鞘、穗轴和颖壳干物质的积累,其籽粒干物质量却明显降低,仅为低锌处理的十分之一。因此,高锌处理离体穗干物质积累总量低于低锌处理。随培养天数的增加,离体穗各器官锌含量呈增加趋势,且高锌处理下各器官锌含量均明显高于低锌处理。不同器官锌含量存在差异,表现为旗叶较高,而籽粒较低。随培养天数的增加,离体穗锌积累量呈"快-慢-快"的递增趋势,高锌处理除籽粒外其他器官锌的积累量远高于低锌处理。低锌处理下锌主要积累于颖壳、籽粒和旗叶,籽粒锌积累量占总量的20%;而高锌处理下锌主要积累于颖壳和旗叶,在籽粒中积累较少,仅占总积累量的3%。
姜丽娜王志敏蒿宝珍侯飞邵云李春喜
关键词:离体穗培养干物质
深耕和有机物还田对小麦氮、磷、钾分配利用的影响
探究深耕和有机物还田措施对小麦产量及养分分配和利用情况的影响,研究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以半冬性小麦品种矮抗58为供试材料,通过加深耕层、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几种处理措施,研究了N、P、K几种营养元素在小麦植株地上部分各器...
邵云赵院利姜丽娜张黛静李春喜
关键词:小麦深耕有机肥养分
文献传递
小麦灌浆过程中植酸含量变化及其对灌浆影响的分析研究
本试验通过对小麦在灌浆过程中的植酸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了植酸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对籽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开花后7~15d(籽粒形成期)植酸含量很低且变化不大,此后含量迅速上升.在30~35d大多数品种略有下降而后又...
李春喜马守臣姜丽娜张霞邵云明红李向力
关键词:小麦植酸灌浆戊聚糖千粒重
文献传递
Cu^(2+)、Cd^(2+)胁迫对小麦幼根SOD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采用水培试验探索不同浓度(0 mg/L、5 mg/L、30 mg/L和60 mg/L)Cu2+或Cd2+胁迫(24 h、48 h、72 h和96 h)后对小麦幼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eal-time Q-PCR)检测Cu/ZnSOD基因表达。结果表明,Cu2+胁迫处理72 h后,各处理SOD活性均较对照极显著提高(P<0.01),且30 mg/L浓度下SOD酶活性最高,是对照的3.67倍;而Cd2+胁迫处理后,幼根SOD活性整体呈现"升-降-升"的趋势,胁迫前期酶活性的降低程度与Cd2+浓度成正比,至72 h酶活性最低。Cd2+胁迫条件下Cu/ZnSOD的表达量明显高于Cu2+胁迫。不同时间Cu2+胁迫下,Cu/ZnSOD基因表达均呈现5 mg/L浓度处理高于60 mg/L和30 mg/L,表明低浓度促进而高浓度抑制该基因表达;而对于Cd2+胁迫,Cu/ZnSOD基因随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至96 h最低。本实验结果表明,Cu2+、Cd2+胁迫处理后浓度对基因表达的影响较大。该结果为深入探讨重金属胁迫下小麦幼根中SOD特性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李春喜张志娟张黛静邵云姜丽娜李婷婷
关键词:小麦基因表达
镉在小麦植株体内的吸收、分配和累积规律研究被引量:27
2004年
通过大田试验 ,研究镉 (Cd)在麦株中的吸收、分配和累积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小麦植株中较易富集Cd2 +的部位是叶、根及废弃物 ,而籽粒中Cd2 +水平较低 ;Cd2 +是一种不可移动的元素 ,在衰老部位累积较多 ,不能被其他未衰老的器官重新利用 ;Cd2 +吸收量与植株干物重增加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r=0 .91 6 ) ,吸收速率与植株干物重增加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r=0 .80 0 ) ;灌浆期和拔节—抽穗期是镉污染控制的关键时期 ,且Cd2 +吸收量最高 ,Cd2 +吸收速率也最大。
姜丽娜邵云李春喜李向力鲁旭阳马守臣
关键词:小麦
小麦子粒戊聚糖含量及与蛋白质含量关系研究被引量:12
2005年
2001~2002年在河南师范大学小麦试验田选用有代表性的18个小麦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品种小麦子粒总戊聚糖含量、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品种间总戊聚糖含量、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蛋白质含量与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采用最远距离法对参试的18个小麦品种子粒的戊聚糖、水溶性戊聚糖以及蛋白质含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聚为三类。
姜丽娜李春喜邵云张霞明红周其源苗永平
关键词:小麦水溶性戊聚糖蛋白质
外源NO对不同冬春性小麦花后光合生理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为利用一氧化氮(NO)调节作用实现小麦(Tritivum aestivum L.)高产优质之目的,本试验在网室盆栽条件下,以冬春性不同的2个小麦品种(弱春性偃展4110和半冬性周麦1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NO供体——SNP处理对花后小麦光合生理特性及成熟期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SNP处理对2种小麦旗叶叶面积、RWC、可溶性糖、总叶绿素含量、WUE、千粒质量、穗粒质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低浓度SNP(0.075~0.15 mmol.L-1)明显降低2种小麦旗叶枯叶/绿叶值(Y/G),而高浓度(0.30 mmol.L-1)处理则使Y/G值上升。综合分析:本试验条件下,外源NO对半冬性品种周麦18的调控效果优于弱春性品种偃展4110;周麦18以0.30 mmol.L-1SNP处理、偃展4110以0.15mmol.L-1SNP调控对小麦增产较为明显。
张黛静李婷婷姜丽娜邵云郭魏刘普婷李春喜
关键词:小麦冬春性NO花后光合生理
秸秆还田方式对麦田土壤碳、氮、水动态及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8
2014年
为了解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效果,在田间定位试验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玉米秸秆直接还田(J)、过腹即牛粪还田(F)和发酵后沼液还田(Z)后麦田土壤碳、氮、水和小麦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三种秸秆还田处理均提高了0~6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增量(即相对于播前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增加量),在0~20和20~60cm土层三种秸秆还田处理土壤有机碳增量均分别以越冬期和拔节期最高。在越冬期,F和Z处理0~40cm土层的土壤氮含量显著增加,J处理土壤氮含量与不还田对照差异不显著;在拔节期和开花期,三种秸秆还田处理0~20cm土层以及F和J处理20~40cm土层的土壤氮含量均显著增加。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保水能力,在开花期,三种秸秆还田处理0~8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在越冬期和拔节期,F和Z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单茎干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J处理显著降低;三种秸秆还田处理的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单茎干重均显著增加,以J处理最高。三种秸秆还田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小麦穗数和产量,其中Z处理增产23.0%。因此,三种秸秆还田方式均能改善土壤质量和提高小麦产量,其中沼液还田综合效应最好。
邵云马守田李学梅马守臣冯荣成陈惠婷王文斐郝真真
关键词:小麦秸秆还田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
基于长期定位的无机有机肥配施对土壤养分和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为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黄淮海平原农田土壤养分和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2007年开始的长期培肥试验基础上,于2018年至2020年设置6个处理:在原有常规化肥(+F),化肥和秸秆配施(+FS),化肥和牛粪配施(+FM),以及3种长期施肥处理的基础上各增一个不施肥处理,分别记为-F,-FS,-FM.在小麦成熟期对土壤养分、产量以及籽粒品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FS和+FM的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和籽粒产量以及品质显著高于+F组;连续两年不施肥处理后,与+FS和+FM处理相比,-FS和-FM处理的速效磷质量分数分别下降15%和16%,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别下降9.3%和9.9%,产量分别下降3.4%和4.2%,但-FS和-FM处理籽粒蛋白质量分数、湿面筋质量分数和淀粉质量分数并未出现显著下降;-FS和-FM处理的速效磷质量分数、有机碳质量分数、籽粒蛋白质量分数、湿面筋质量分数、淀粉质量分数下降幅度均小于-F处理.因此,在长期培肥基础上,无机有机肥配施的土壤-小麦系统的稳定性更高.
邵云李静雅马冠群李春喜张杰许双
关键词:黄淮海平原小麦土壤养分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