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衡
- 作品数:43 被引量:118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更多>>
- 地壳块体脉冲响应的时间反转效应研究被引量:5
- 2001年
- 运用动态有限元方法 ,对地壳块体脉冲响应的时间反转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 .结果表明 ,分布在较长时段上的量值较小的变化载荷 ,在一定的构造条件或边界条件下有可能累积成一个时间短、量值高的脉冲 .这一过程在物理上表现为先头发出的波与后继发出的波发生了多次叠加或干涉 .在这个认识基础上 ,对孕震以及发震的机理提出了新的看法 ,并就华北块体对渤海、黄海潮汐动态响应的仿真结果 ,进一步作出理论上的解释 .
- 郑文衡王乘陈湘鹏
- 关键词:动力学地震脉冲响应孕震有限元法地壳
- 地球动力学若干问题的计算仿真研究
- 运用三维有限元动力学分析方法,结合地球物理观测数据,研究了地壳介质中应力的传播特性,得出了大陆地壳对海洋潮汐的响应、仿真地震图、全球模型、断裂面对地震波的影响、动应力对断层错动的影响等研究结果。基于后两项内容,探讨了地震...
- 郑文衡
- 关键词:地球动力学地壳介质
- 文献传递
- 混沌性或噪声信号引起的确定性响应被引量:2
- 2001年
- 利用均匀介质构成一个具有波的遍历特性的系统 ,初步探讨了随机信号的激励行为 ,研究表明 ,带有某种随机性的输入信号 ,同样能产生确定性的脉冲输出 .
- 郑文衡陈湘鹏王乘
- 关键词:非线性动力学地震波混沌信号
- 地震震级分布偏离度
- <正>1 震级分布偏离度的定义把估计理论建立在符合实际资料情况的分布模式而不是建立在某种理想的分布模式,是稳健估计与经典估计理论的根本区别.一般情况下,为克服不作任何假设给估计理论带来的困难,通常“宽松”地假设数据分布接...
- 严尊国陈俊华郑文衡
- 文献传递
- 自组织临界现象和重整化群方法在中期地震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 郑文衡
- 地壳块体动应力变化特征及其与地震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3
- 2005年
- 在运用三维非线性动态有限元方法模拟华北块体对渤海、黄海潮汐水位变化的动态响应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地学资料,综合研究了地壳块体动应力变化特征,分析其与地震关系,得到了对地壳动应力特征的新认识:①动应力在传播变化过程中,能够通过应力波的干涉叠加呈现高应力值,与动压应力相比动剪应力的这种效应更为明显;②动应力的变化影响孕震体应力环境及地震的发生;③从动应力变化特征看,动剪应力叠加变化过程反映了孕震过程.
- 陆明勇郑文衡
- 关键词:有限元模拟潮汐动应力地震
- 基于唐山7.8级地震探讨动态应力作用被引量:1
- 2010年
- 运用三维非线性动态有限元方法(Non-linear Dynamic FEM)仿真模拟研究了菱形模型的动态应力作用,分析了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结果表明:(1)唐山地震前增强的中强地震产生的冲击力形成的应力波反射后发生半波损失,成为动态的拉伸应力,通过减小内摩擦而引起岩石产生裂纹、局部破裂并发生串通,一方面触发地震,另一方面为孕育唐山地震积累能量,表现为正反馈过程.(2)唐山地震产生的冲击力加卸载存在时间差,造成加卸载冲击波相位不同,结果产生的动应力和围压叠加致使围压波动和下降,导致抗剪切强度降低,使初始破裂分别向北东、西南方向传播.(3)冲击力的卸载,相对于产生拉伸性的应力波,反射后发生半波损失,成为动态的压缩应力,致使围压增大并导致破裂停止;而动态应力在传播过程中衰减.因此,余震的发生是一个负反馈过程.
- 陆明勇郑文衡陈连旺牛安福詹自敏李民寇建新房综绯
- 关键词:唐山地震
- 仿真地震图
- 2013年
- 运用动力有限元方法得到一种数值模拟的地震图。动力有限元方法在计算中涉及时间,因此它不同于传统的静态有限元方法,也不同于后来有人用过的伪动态模拟(一系列时间的静态结果,连接起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变化趋势);动力学有限元是考虑了加速度和惯性影响的。借鉴理论地震图思想,提出仿真地震图概念,采取非线性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得到地学模型的仿真地震图,运用反演方法,通过对比仿真地震图与实际地震图,得出地球介质或者震源的物理图景。考虑燕山断层带、太行山山前断层带、郯庐断层带以及海岸线,建立中国中、中北部地壳有限元模型,地壳底部采用无反射边界,相当于无限延拓。在对应唐山的单元(节点)上加载一个爆炸源,在对应于兰州、西安、上海地震台的单元(节点)上,得到应力随时间变化的时间历程,也就是数值模拟的地震图。在示例中,按照反演步骤,调整了地壳模型的物理参数,并由此提出仿真地震图的原理。较之理论地震图,仿真地震图物理上更加真实。
- 郑文衡
- 关键词:理论地震图非线性动力学有限元
- 从断裂强度到临界点──重整化群理论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述评被引量:1
- 1997年
- 介绍了临界自组织现象和重整化群方法的基本原理,对地震的自组织临界行为作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并就这一领域中的一些概念和观点发表了作者自己的见解。
- 郑文衡
- 关键词:地震预报重整化群方法
- 强震前后震级分布偏离度时序特征的初步分析
- 1995年
- 以川滇地区和青藏块体北部地区1980年以来的地震目录为依据,分析了在稳健估计理论基础上引出的震级分布偏离度(ξ值)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强震前ξ值表现为低值状态(有序的自组织临界阶段),震后转变为高值(无序的混沌态),构成强震孕育发生的自组织过程;同时,不同地区地壳构造不同,强震自组织性质也有所差异。ξ值可望作为地震中期预测的一种判别指标。
- 陈俊华严尊国郑文衡
- 关键词:地震预报强震震级偏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