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治疗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总结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36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19例;中位年龄9.5个月,其中伴重度二尖瓣反流12例,左心室室壁瘤10例,卵圆孔未闭2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3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二尖瓣置换术1例,左冠状动脉结扎术3例,左冠状动脉移植术29例;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7例,卵圆孔缝闭术2例,二尖瓣置换术和动脉导管切断缝闭术各1例.结果 33例手术患儿术后早期死亡2例.随访31例,失访1例,1例左冠状动脉移植术后患儿出院后3日猝死,1例左冠状动脉结扎术后2年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余28例随访1~73个月,心功能良好.3例未手术患儿中1例失访,1例出院后2个月猝死,1例随访5个月心功能良好.结论 超声心动图结合多排螺旋CT检查是诊断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有效方法.外科治疗效果良好,首选左冠状动脉移植恢复两个冠状动脉系统供血,术后左心室功能可明显改善.合并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同期行二尖瓣成形可能有助于早期改善心功能,但远期效果可能不佳;合并左心室室壁瘤远期能改善,不建议同期处理.
- 郑远岑坚正陈寄梅
-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二尖瓣反流心脏室壁瘤左冠状动脉肺动脉
- 伤寒沙门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1例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伤寒沙门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收住入院并实施外科干预的1例伤寒沙门菌属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式及术后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病人痊愈出院。结论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少见且危险的主动脉疾病,治疗棘手,病死率高,充分的术前评估及选择适合病人的手术方案,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基础。根据手术方式选择不同的抗生素疗程,预防感染复发,为今后诊治伤寒沙门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 黄心洁林冬群王侃郑远林宇
- 关键词:感染性腹主动脉瘤
- 机械瓣在先天性心脏病右室流出道重建中的应用2例
- 2013年
- 先天性心脏病右室流出道重建的方式报道较多,各有优缺点,广东省人民医院近期使用机械瓣膜重建右室流出道2例,现报告如下。
- 郑远岑坚正陈寄梅
- 关键词:右室流出道重建先天性心脏病机械瓣
- 非洗涤式自体血回输在心脏外科术后的应用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观察和分析XH-1000型一次性使用自体血液回收器在心脏外科手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65例心脏外科术后患者使用XH-1000型血液回收器行非洗涤式自体血回输,观察术后引流量、回输血量,术后输血量,术毕及术后6 h、术后24 h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 65例患者中共回输自体血33 408 m L,平均(514.0±105.3)m L,平均每例患者术后输库血(175±58.4)m L,未出现输血后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该方法对术后患者携氧能力及凝血功能无不良影响。结论非洗涤性自体血液回收能即刻提供完全相容的、常温的、自体血型的新鲜红细胞,不丢失凝血因子,不破坏血小板,安全有效、节约血源,并能够提高急性失血的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 王侃林冬群黄心洁郑远李俊哲黄伯湘林宇
- 关键词:血液回收自体输血心脏外科术后
- 槐耳颗粒防治可手术乳腺癌短期复发转移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槐耳颗粒的干预治疗对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短期复发转移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可手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65例,比较巩固期接受槐耳颗粒干预的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复发率及生存情况,并对观察组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5(7~42)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分别为0.03%和0.10%,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有症状内脏转移"7例,观察组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复发生存时间为(21.34±9.17)个月,对照组为(18.36±9.5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生存时间为(21.42±9.18)个月,对照组为(19.57±9.5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复发生存时间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服用槐耳"是"复发"的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60,P=0.002)。结论槐耳颗粒有降低早期乳腺癌复发转移率的趋势,以及延长早期乳腺癌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的优势。
- 关若丹郑远陈前军
- 关键词:乳腺癌槐耳颗粒复发转移
-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评价瓣膜替换并双极射频消融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变合并慢性心房纤颤(AF)的安全性和疗效以及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7例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AF患者采用直视下瓣膜置换并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射频消融时间(24.6±3.0)min。术毕17位患者均转为窦性心律或交界性心律(其中窦性心律10例,交界性心律7例),无死亡病例。(2)术后常规予以胺碘酮控制心律,术后住院时间(18.9±5.9)d。17例患者术后复查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室收缩功能正常,均无左房血栓形成。本组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包压塞、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栓塞等并发症发生。(3)出院后随访(18.1±7.4)个月,随访率100%,17例患者中经复查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提示2例AF复发,2例转为心房扑动,余13例(76.47%)为窦性心律(9例)或交界性心律(4例),全组患者无死亡。结论直视下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AF操作简便、效果满意,且无严重并发症。
- 林宇王侃阮新民胡佳心杜俊峰郑远
-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双极射频消融心房纤颤
- 肺动脉内膜肉瘤致原发性肺动脉高压1例被引量:1
- 2023年
- 肺动脉内膜肉瘤(PAIS)是一种罕见疾病,其误诊率高。由于发病时易与其他心血管疾病相混淆,一旦误诊或漏诊,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为提高临床对该疾病的诊疗水平,正确制订诊疗方案,本文汇报分析1例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的PAIS患者。该患者首发症状为进行性胸闷和气喘,通过术前查体、影像学检查及结合以往病史,考虑为PAIS;在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灰白色肿物沿肺动脉主干侵犯至血管全层,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PAIS。患者术后1个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去世。通过回顾性分析国内外文献,多数认为一旦确诊PAIS,应积极手术治疗和同步化放疗;同时通过对疾病的症状、临床表现、影像特征等进行文献复习,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进而减少误诊或漏诊。
- 蔡彬艾娟李向宇郑远凌琼杨满梅
- 关键词:肺栓塞肺动脉高压病例报道
- 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的外科治疗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总结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AOPA)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15例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患儿(婴)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7例;年龄13天~17岁;体质量2.8~ 40.5kg.患儿(婴)均为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主动脉(AORPA)伴重度肺动脉高压,其中伴动脉导管未闭11例,卵圆孔未闭6例,房间隔缺损3例,主肺动脉窗2例,室间隔缺损1例,主动脉弓离断1例,主动脉缩窄1例,肺静脉狭窄1例.15例全部行异常起源肺动脉直接吻合矫治术.结果 全组无术后早期死亡.1例失访.14例随访3 ~81个月,随访期内无死亡.1例术后2年出现窦性停搏置入永久起搏器,其他无并发症.结论 超声心动图结合多排螺旋CT检查是诊断一侧肺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的有效方法,异常起源肺动脉直接吻合治疗一侧肺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效果良好,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
- 郑远岑坚正陈寄梅
- 关键词:升主动脉心脏外科手术
- 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的外科治疗
- 目的总结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AOpA)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分析15例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主动脉(AORPA),其中伴动脉导管未闭11例,卵圆孔未闭6例,房间隔缺损3例,主肺动脉窗...
- 郑远岑坚正陈寄梅
- 关键词:先天性升主动脉外科治疗
- 文献传递
-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治疗
- 目的总结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ALCAPA)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分析36...
- 郑远岑坚正陈寄梅
- 关键词:左冠状动脉肺动脉外科治疗二尖瓣返流室壁瘤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