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民
- 作品数:30 被引量:208H指数:8
- 供职机构: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3种检测方法在人间鼠疫疫情处理中的应用评价
- 2009年
- 目的分析ELISA,GICA和IHA(RIHA)3种方法在疫情处理中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其在快速诊断方面的作用。方法对2起疫情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LISA,GICA和IHA3种方法检测鼠疫F1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32.9%,2.5%和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28,P〈0.01)。结论在疫情处理过程中,同时使用ELISA,GICA和IH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鼠疫F1抗体,其结果快速、准确、可靠,既能快速判定疫情,又能及时发现感染者,对迅速判定疫情和有效控制疫情扩散均能起到很好作用。RIHA检验方法所需时间短、敏感性好、准确性高,是早期、快速的诊断方法。
- 张宏席进孝格鹏飞吴得强郭丽民潘卫民徐大琴梁效成
- 关键词:人间鼠疫
- 甘肃省鼠疫菌株差异区段基因分型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甘肃省鼠疫菌差异区段基因分型及其流行特征。方法根据鼠疫菌基因组的23个差异区段(DFR)对202株鼠疫菌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02株鼠疫菌分为8个基因型,即1b型、5型、7型、8型、13型、26型及新发现的GS1型和GS2型。9株黄鼠型菌株被分为13型和26型。18株阿尔金型菌株被分为3个型,其中1株为GS2型,6株为8型,11株为1b型。48株祁连型被分为3个型,其中5株为8型,39株为GS1型,4株为GS2型。127株青藏型菌株被分为6个型,其中1株为5型,6株为7型,56株为8型,39株为1b型,20株为GS1型,5株为GS2型。黄鼠型鼠疫菌的主基因型为26型,阿尔金型鼠疫菌的主基因型为1b型,祁连型鼠疫菌的主基因型为GS1型,青藏型鼠疫菌的主基因型为8型。结论 GS1和GS2为新发现的2个新基因型。黄鼠型鼠疫菌株同阿尔金型、祁连型和青藏型菌株基因型相似度较小,阿尔金型、祁连型和青藏型基因型相似度较大。
- 郭丽民张宏吴斌苗克军徐大琴葛亚俊席进孝
- 关键词:鼠疫菌基因分型流行病学
- 1958—2017年甘肃人间鼠疫流行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1958—2017年甘肃省人间鼠疫流行情况,为今后鼠疫防控部门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查阅文献、回顾档案资料的方法对甘肃省发生的人间鼠疫疫情及病例资料开展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58—2017年甘肃省发生32起人间鼠疫疫情,主要发生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县(区)内,71例人间鼠疫病例由直接接触传染源所引发,病例集中在20~39岁,且以男性为主,病型以肺型、腺型和败血型为主;主要传染源为鼠疫病人、喜马拉雅旱獭、猫、野兔、牧羊犬等;发病季节在3—12月,高峰主要在5—9月。结论甘肃省人间鼠疫病例病程短、传播快、病死率高;应加强医务人员和重点人群的鼠疫知识健康教育,落实首诊医生责任制,提高鼠疫防治人员业务能力,完善鼠疫预测预警管理体系,防止人间鼠疫疫情蔓延扩散。
- 雷海生徐大琴郭丽民王鼎盛张艳岳嘉李金娟裴凌云王新华
- 关键词:人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疫情
- 鼠疫健康教育对疫情发现和处置的影响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鼠疫健康教育对疫情发现和处置的影响。方法对近年疫情发现和处置过程中的健康教育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对及早发现鼠疫疫情和赢得疫情处置最佳时间有重要作用。结论健康教育有利于鼠疫疫情的发现和处置,但是鼠疫疫情处置中滞后的健康教育和信息的时效性高低会对疫情控制产生影响。今后猎獭人员和务工人员的健康教育是我们工作的着重点。
- 王世明梁效成郭丽民
- 关键词:鼠疫健康教育
- 鼠疫菌检测技术在鼠疫实际监测工作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评价鼠疫菌检测技术在鼠疫实际监测工作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用细菌培养、反向血凝、金标、PCR和ELISA方法检测染疫动物脏器材料F1抗原,比较了不同方法在实际监测工作中的差异。结果细菌培养、ELISA、R IHA、PCR、金标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68(、8.19(、15.79(、15.20(、14.62(;以标准值为对照,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细菌培养:敏感度36.4%、特异度100%;ELISA敏感度63.6%、特异度100%;R IHA敏感度72.7%、特异度92.6%;PCR敏感度95.5%、特异度96.6%;金标敏感度81.8%、特异度95.3%。结论细菌培养在实际应用中,受到材料腐败程度影响较大,但能培养出鼠疫菌。反向血凝在应用中以其方便、迅速且成本较低,在大范围的疫源监测中起到重要作用。胶体金法在应用中简单、准确、便捷,适用于现场操作。PCR技术在非典型鼠疫菌的检测中意义重大[1]。ELISA技术方便、快捷、特异性强,但对材料要求较高。
- 吴斌张宏苗克军葛亚俊郭丽民徐大琴达文平陈国娟穆洮霞席进孝
- 关键词:鼠疫F1抗原
- 甘肃省蚤类研究回顾与展望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归纳甘肃省蚤类的组成与分布、蚤类与鼠疫的关系,为鼠疫防控及相关研究提供资料。方法收集汇总已经发表的历史文献资料,核对标本,整理分析。结果已知甘肃境内蚤类有175种(亚种),其中发现新种有19种(亚种)。结论甘肃蚤类物种呈多样性,蚤类地理分布受到甘肃特定地形地貌影响。
- 王世明郭丽民席进孝
- 关键词:鼠疫蚤类
- DNA条形码技术在甘肃省啮齿动物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DNA条形码技术在甘肃省啮齿动物鉴定中的应用,为建立甘肃省啮齿动物DNA条形码数据库提供资料。方法选取甘肃省鼠类肝脏或肌肉作为研究对象,运用DNA条形码技术检测动物标本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亚基(coI)基因序列。结果共检测54份样本,种内遗传距离为0-2%,种间遗传距离为18%-30%;邻接法系统树能区分8个物种的类群。结论DNA条形码技术可用于啮齿动物鉴定,对于甘肃省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治有重要意义。
- 郭丽民席进孝盖永志苗克军穆洮霞
- 关键词:啮齿目DNA条形码
- 寡糖的药理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9
- 2006年
- 郭丽民张汝学贾正平
- 关键词:寡糖药理作用
- 鼠疫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8年
- 郭丽民梁效成张宏
- 关键词:鼠疫PCR
- 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甘肃省鼠疫耶尔森菌基因分型研究
- 2022年
- 目的探讨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甘肃省鼠疫耶尔森菌(简称鼠疫菌)的基因分型及其地区分布特征。方法选取1962 - 2017年甘肃省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和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分离的52株鼠疫菌, 培养并提取基因组DNA, 进行Illumina PE150二代测序, 鉴定鼠疫菌SNP位点。基于SNP位点, 采用Mega 10.0软件中邻接法的Kimura-2-parameter模型确定甘肃省鼠疫菌种群特征, 并对群内菌株采用最大似然法的Hasegawa-Kishino-Yano模型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甘肃省52株鼠疫菌共鉴定出103个SNP位点, 其中, 基因间区位点28个, 非同义突变位点43个, 同义突变位点31个, 无义突变位点1个。52株鼠疫菌划分为2个生物型3个群, 分别为古典型(1.IN2、3.ANT), 中世纪型(2.MED)。其中, 35株属于1.IN2群, 13株属于3.ANT群, 4株属于2.MED群。1.IN2群内菌株进一步划分为肃北县鱼儿红乡、党城湾镇, 肃南县马蹄乡、大河乡, 夏河县5个亚群。3.ANT群内菌株进一步划分为阿克塞县红柳湾镇和肃北县党城湾镇马场2个亚群。结论 SNP方法能够对甘肃省不同鼠疫疫源地的鼠疫菌进行基因分型, 且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
- 何爱伟郭丽民席进孝王世明苗克军吴斌徐大琴王平贵
-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鼠疫耶尔森菌基因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