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肾炎
  • 3篇肾病
  • 3篇腹膜
  • 3篇腹膜透析
  • 2篇沙坦
  • 2篇肾小球
  • 2篇细胞
  • 2篇肌酐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定量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钙化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力衰竭患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炎
  • 1篇血肌酐
  • 1篇血尿
  • 1篇血尿素
  • 1篇血尿素氮

机构

  • 12篇河南科技大学...
  • 3篇山东大学

作者

  • 12篇郭佳音
  • 10篇常洁
  • 10篇梁素忍
  • 9篇郭志玲
  • 6篇董少卿
  • 4篇陈豫闽
  • 4篇刘俊英
  • 4篇李飞
  • 3篇裴克
  • 3篇胡昭
  • 3篇贾国强
  • 2篇朱晶晶
  • 1篇张琪

传媒

  • 1篇中国校医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甘肃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抗感染药学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国合理用药...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免疫抑制剂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讨论和分析采用免疫抑制剂来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89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9例患者按治疗方式区分成两组,分别为45例治疗组和44例对比组,对比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免疫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治疗前后各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的高于对比组治疗有效率79.5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相关指标(血肌酐、血尿素氮和24h尿蛋白定量和β2微球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相关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采用免疫抑制剂来治疗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患者的肾功能和相关指标值也明显的改善,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郭佳音裴克朱晶晶谢琦莲郭志玲
关键词:免疫抑制剂急性间质性肾炎血肌酐血尿素氮
金水宝胶囊联合泼尼松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 探讨金水宝胶囊联合泼尼松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醋酸泼尼松片,1 mg/(kg·d),4~6周后逐步减量至最小维持量(<7.5 mg/d)。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金水宝胶囊,1.98 g/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24h-Upro)、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和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总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较对照组的75.0%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24 h-Upro和血清BUN、Cr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肾功能改善作用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SLEDAI评分均显著降低,而SF-36总分则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SLEDAI和SF-36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LR和血清HMGB1、IL-18、ICAM-1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5%vs32.5%,P<0.05)。结论 金水宝胶囊联合泼尼松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整体疗效确切,是保护患者肾功能、降低疾病活动度及改善生活质量的安全有效途径。
郭佳音梁素忍常洁
关键词:金水宝胶囊醋酸泼尼松片狼疮性肾炎细胞间黏附分子-1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合并感染的致病菌谱及预后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V)合并感染患者的致病菌谱及药物敏感情况,探讨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选取1997年1月~2016年12月在笔者医院确诊的AAV合并感染的患者,收集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感染致病菌谱及药物敏感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3例AAV合并感染患者,以肺部感染占绝大多数。体液致病菌培养98例次,培养阳性的55例次,培养阳性率为56.12%。G^+菌以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肠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的敏感度最高,G^-菌以克雷伯杆菌和肠杆菌为主,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及阿米卡星的敏感度较高。113例患者中12例最终死亡,均死于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居多。病情好转组和死亡组患者在年龄、血红蛋白水平、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感染前3个月激素累计剂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贫血和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下是AAV合并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AV患者常合并肺部感染,感染的微生物以细菌(葡萄球菌属和杆菌属)多见,需根据药物敏感选择敏感抗生素。机会性感染如真菌和卡氏肺孢子虫感染预后差。贫血及免疫功能低下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常洁梁素忍郭佳音董少卿郭志玲
关键词:致病菌药敏试验
益肾化湿颗粒辅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究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应用益肾化湿颗粒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1日-2019年3月1日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投掷硬币法分组。对照组60例患者应用氯沙坦钾片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应用氯沙坦钾片与益肾化湿颗粒联合治疗,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中白细胞诱素-1(LKN-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的影响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33%(P<0.05);观察组患者的尿红细胞为(4.09±1.01)个/HP、24 h尿蛋白定量为(0.79±0.35)g/L、血尿素氮(BUN)为(9.11±2.65)mmol/L以及血肌酐(Scr)为(119.44±48.99)umol/L,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水平(P<0.05):尿红细胞(6.20±1.98)个/HP、24 h尿蛋白定量(1.25±0.39)g/L、血尿素氮(BUN)(10.60±3.18)mmol/L以及血肌酐(Scr)(137.01±55.43)umol/L;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3水平为(12.08±2.24)ng/L、TNF-α为(13.57±4.34)ng/L、LKN-1为(70.43±33.88)pmol/L,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益肾化湿颗粒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可有效消除炎症,改善肾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梁素忍郭志玲胡昭常洁刘俊英郭佳音陈豫闽李飞董少卿贾国强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3
培养阴性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影响因素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培养阴性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PDAP患者148例,均进行病原学培养,依据病原学培养结果,分为培养阴性组(n=59)和培养阳性组(n=89),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病原菌及耐药性结果。结果 培养阴性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培养阳性组,发病至就诊时间长于培养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阳性菌种89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58株,革兰氏阴性菌27株,混合感染2株,真菌感染2株。革兰氏阳性菌中占比最高为表皮葡萄球菌26株,占29.21%,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占6.74%,革兰氏阴性菌中占比最高为大肠埃希菌10株,占11.24%,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5株,占5.62%。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89.47%),其次是苯唑西林,占78.79%,依次是红霉素,占65.79%,革兰氏阳性菌对替加环素及利奈唑胺无耐药性,耐药率均为0.00%。革兰氏阴性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69.23%),其次是氨苄西林/舒巴坦,占46.67%,依次是呋喃妥因,占42.86%,革兰氏阴性菌对头孢派酮/舒巴坦、头孢替坦、阿米卡星及美罗培南无耐药性,耐药率均为0.00%。结论 革兰氏阳性菌仍是PDAP患者的主要致病菌,培养阴性组PDAP患者若初始治疗效果不佳时,可更换方案为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联合阿米卡星/美罗培南。
郭佳音梁素忍裴克常洁
关键词:腹膜炎腹膜透析病原学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
体质指数对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对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预后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82例,按BMI分为低体质量组(A组,BMI<20 kg·m-2)、一般体质量组(B组,20 kg·m-2≤BMI<25 kg·m-2)及较高体质量组(C组,BMI≥25 kg·m-2),回顾性分析不同组别患者的死亡率、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数据,观察各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与B组的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率19.4%)相比,C组死亡率较高(47.3%),而A组预后更差(51.9%),C组的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腹透患者BMI与其CRP、ALB、Hb呈正相关(P<0.05),与Kt/V呈负相关(P<0.05)。[结论]低体质量、超重肥胖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预后不佳,BMI<20 kg/m2和BMI≥25 kg·m-2是需要关注的危险因素。
梁素忍郭志玲胡昭常洁刘俊英郭佳音陈豫闽李飞董少卿贾国强
关键词:体质指数尿毒症腹膜透析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Ⅲ~Ⅳ期慢性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2025年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Ⅲ~Ⅳ期慢性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03例Ⅲ~Ⅳ期慢性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51)与B组(n=52)。A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B组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肾功能指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尿素氮(BUN)],以及血清生化指标[血钾(K^(+))、血钠(Na^(+))]。结果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23%(49/52),高于A组的80.39%(4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LVEDD、LVESD、UACR、BUN均降低,LVEF、eGFR均升高,且B组收缩压、舒张压、LVEDD、LVESD、UACR、BUN均低于A组,LVEF、eGFR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N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13/52),低于A组的45.10%(2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Ⅲ~Ⅳ期慢性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可调节血压及相关血清生化指标,改善心功能和肾功能,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梁素忍郭佳音常洁张琪万蕾
关键词:慢性肾病心力衰竭尿白蛋白肌酐比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黄芪注射液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肾病的效果及作用机制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效果和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1月肾内科收治的94例高血压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单独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联合组给予厄贝沙坦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的血压、肾功能、尿蛋白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舒张压及收缩压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舒张压及收缩压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的血清胱抑素C、SCr、BUN、NAG、α1-MG、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胱抑素C、SCr、BUN、NAG、α1-MG、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肾脏功能得到恢复,且用药安全性高。
郭佳音裴克朱晶晶谢琦莲郭志玲
关键词:厄贝沙坦高血压肾病
白花丹素减轻免疫球蛋白A肾病大鼠肾损伤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究白花丹素(PLB)对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大鼠肾脏损伤的缓解作用及其相关的机制。方法牛血清白蛋白+脂多糖+四氯化碳法建立IgAN大鼠模型,并通过灌胃给予PLB(50,100和200 mg·kg-1)处理。收集尿液检测蛋白尿,取心尖血检测血清肌酸酐(SCr)和尿素氮(BUN)。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专用试剂盒检测肾组织部位氧化应激水平。另设N-乙酰半胱氨酸(NAC)200 mg·kg-1组,Western印迹和ELISA同步检测肾组织IL-18和IL-1β及其前体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组织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LRP3)、接头蛋白凋亡相关点状蛋白(ASC)和胱天蛋白酶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肾组织尿蛋白、SCr、BUN浓度,细胞凋亡率和氧化应激水平升高,PLB(50、100和200 mg·kg-1)处理可显著降低肾组织尿蛋白、SCr、BUN含量,降低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水平。同时,NAC 200 mg·kg-1处理可显著降低氧化应激水平,降低IL-18和IL-1β及其前体蛋白表达,降低NLRP3/ASC/胱天蛋白酶1的蛋白表达;与200 mg·kg-1PLB处理有着一致的调控作用。结论 PLB可通过调控ROS抑制NLRP3激活,减轻IgAN大鼠肾脏损伤。
梁素忍郭志玲胡昭常洁刘俊英郭佳音陈豫闽李飞董少卿贾国强
关键词:白花丹素IGAN活性氧
西那卡塞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西那卡塞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终末期肾病(ESRD)腹膜透析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钙磷代谢、冠状动脉钙化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6例ESRD腹膜透析合并SHP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1组采用阿法骨化醇治疗,对照2组采用西那卡塞治疗,观察组采用西那卡塞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比较3组患者钙磷代谢、冠状动脉钙化、微炎症状态、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1组血钙水平升高(P<0.05),对照2组降低(P<0.05),观察组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1组血磷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2组和观察组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2组(P<0.05);对照1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和冠状动脉钙化率均升高(P<0.05),对照2组和观察组无明显变化(P>0.05);3组患者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及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62%)高于对照1组(78.57%)和对照2组(83.33%,P<0.05)。治疗期间,3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西那卡塞联合阿法骨化醇能提高ESRD腹膜透析合并SHPT的临床疗效,有效调节患者体内钙磷代谢及iPTH水平,纠正SHPT,延缓冠状动脉钙化,减轻微炎症状态,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具有积极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常洁郭佳音梁素忍刘俊英李飞陈豫闽郭志玲
关键词:阿法骨化醇腹膜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钙磷代谢冠状动脉钙化微炎症状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