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玉莲

作品数:60 被引量:232H指数:9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哈尔滨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9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21篇玉米
  • 20篇杂草
  • 19篇除草
  • 18篇除草剂
  • 9篇大豆
  • 8篇豆田
  • 7篇玉米田
  • 7篇土壤
  • 7篇耕作
  • 7篇耕作模式
  • 7篇大豆田
  • 6篇防除
  • 6篇防效
  • 5篇药害
  • 5篇轮作
  • 4篇杂草防效
  • 4篇嘧磺隆
  • 4篇轮作区
  • 4篇防除效果
  • 4篇春玉

机构

  • 55篇黑龙江省农业...
  • 7篇东北农业大学
  • 3篇肇东市农业技...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沈阳科创化学...
  • 1篇中化现代农业...

作者

  • 60篇郭玉莲
  • 36篇王宇
  • 27篇黄春艳
  • 20篇黄元炬
  • 19篇朴德万
  • 12篇罗婵
  • 11篇宋伟丰
  • 11篇李宝英
  • 11篇丛克强
  • 8篇潘亚清
  • 7篇翟喜海
  • 6篇郑铁军
  • 5篇焦占力
  • 5篇蒋希峰
  • 5篇李明
  • 4篇苏保华
  • 3篇陶波
  • 3篇李志勇
  • 3篇魏相峰
  • 2篇张喜萍

传媒

  • 14篇黑龙江农业科...
  • 3篇玉米科学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3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植物保护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杂草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现代化农业
  • 1篇大豆科学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农药
  • 1篇农机化研究
  • 1篇农药科学与管...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9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4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区芸豆田杂草调查被引量:1
2018年
芸豆是黑龙江省的主要食用豆之一,杂草危害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为明确黑龙江省芸豆田杂草发生情况,采用倒置"W"9点取样法,调查了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区芸豆田杂草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该地区芸豆田共有17科45种杂草,其中阔叶杂草14科36种占杂草种数的80.00%,禾本科杂草7种占15.56%,其它杂草(鸭跖草科、列当科各1种)2种占4.44%。一年生杂草有27种占杂草种数的60.00%,多年生杂草15种占33.33%,其它杂草(一年生或越年生杂草2种,灌木1种)3种占6.67%。在调查地点和样地出现频率50%以上的杂草有13种,依次为稗草、藜、反枝苋、本氏蓼、狗尾草、马齿苋、金狗尾草、苍耳、水棘针、苣荬菜、卷茎蓼、刺儿菜、野西瓜苗,这13种杂草是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区芸豆田的优势杂草。
苏保华郭玉莲王宇黄春艳
关键词:杂草调查
茎叶处理除草剂对马齿苋的防除效果评价
2024年
为了筛选对马齿苋防除效果好的除草剂,采用盆栽试验比较分析10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对马齿苋的防效。结果表明,在试验所设剂量,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25%氟磺胺草醚水剂对2叶期-4叶期和6叶期-8叶期马齿苋防效可达100%。38%莠去津悬浮剂、480 g·L^(-1)麦草畏水剂和480 g·L^(-1)灭草松水剂对2叶期-4叶期马齿苋防效达100%,对6叶期-8叶期马齿苋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鲜重防效好。30%苯唑草酮悬浮剂对2叶期-4叶期马齿苋鲜重防效为90.7%,但不能有效防除6叶期-8叶期马齿苋。40 g·L^(-1)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10%硝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25%辛酰溴苯腈乳油和84%氯酯磺草胺水分散粒剂不能有效防除马齿苋。
王宇郭玉莲罗婵丛克强
关键词:马齿苋除草剂防除效果
杂草对乙酰羟基酸合成酶抑制剂的抗性研究进展
2025年
目前,杂草抗药性已经成为制约农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杂草抗药性机制分为靶标抗性及非靶标抗性。靶标抗性包括靶标基因突变和靶标基因过量表达;非靶标抗性是由杂草对除草剂的吸收传导减弱、屏蔽隔离作用以及杂草对除草剂的代谢解毒能力增强等原因引起,其中以增强杂草对除草剂的代谢为主。为了应对杂草抗性的发展,科学治理抗性杂草,通过简要介绍乙酰羟基酸合成酶(AHAS)结构及杂草抗性机制,包括杂草抗性情况、靶标抗性、突变对AHAS结构及功能的影响、非靶标抗性机制,并对抗性杂草的适合度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进一步提出应对抗性杂草治理的建议,以减少对农药的依赖,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郭小桐郭玉莲王宇罗婵从克强
关键词:适合度
5%烯唑醇微粉种衣剂的研制与应用被引量:6
2006年
研制了以烯唑醇为主要成份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微粉种衣剂及其应用效果。经室内及盆栽试验筛选出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微粉种衣剂配方,并确定烯唑醇种衣剂加工工艺流程。通过盆栽试验、田间小区试验和区域试验,明确了烯唑醇种衣剂使用剂量、处理方法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及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烯唑醇微粉种衣剂对玉米的发芽率、发芽势有提高的趋势。用烯唑醇微粉种衣剂包衣,在接种条件下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在51.2%~60.3%,增产率38.6%~58.7%。异地试验示范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在71.7%~96.2%,增产率6.8%~15.6%。生产上推荐剂量药种比1:200~1:300为宜。
潘亚清郑铁军李宝英郭玉莲
关键词:烯唑醇玉米丝黑穗病
茎叶处理除草剂对恶性杂草苣荬菜的防除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筛选对恶性杂草苣荬菜防除效果好的除草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对14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对苣荬菜的防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施药后30d,辛酰溴苯腈25%乳油株数防效最高为90.0%;其次为2,4-滴丁酯72%乳油和二氯吡啶酸30%水剂,株数防效分别为86.7%和84.4%,鲜重防效分别为94.1%的93.4%;氯酯磺草胺84%水分散粒剂和苯唑草酮30%悬浮剂的鲜重防效也良好,分别为92.4%和91.7%。结论显示,辛酰溴苯腈25%乳油、二氯吡啶酸30%水剂、2,4-滴丁酯72%乳油、氯酯磺草胺84%水分散粒剂、苯唑草酮30%悬浮剂对苣荬菜有良好的防控效果。
王宇黄春艳黄元炬郭玉莲朴德万苏保华
关键词:苣荬菜茎叶处理除草剂防除效果
玉米谷胱甘肽转移酶(GSTs)特性及除草剂的诱导作用被引量:14
2008年
对玉米谷胱甘肽转移酶(GSTs)组织分布、发育期变化及乙草胺和阿特拉津对GSTs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以CDNB为底物,玉米不同组织部位的GSTs活性具有显著差异,根中的GSTs活性最高,茎部次之,叶部最低;随着发育期的变化,GSTs活性也随之变化,除茎部外,随着发育期的变化,GSTs比活力也逐渐增加,GSTs活性到3叶期达到峰值,4叶期时GSTs活性逐渐降低;乙草胺对不同组织的诱导作用具有一定的差异,可以诱导叶部GSTs活性增加,对根部的GSTs活性呈抑制趋势;阿特拉津可以增加根部的GSTs活性,对叶部的GSTs活性起抑制作用。
郭玉莲陶波高希武
关键词:玉米谷胱甘肽转移酶乙草胺阿特拉津
二氯喹啉酸异丙酯在防治稗草中的应用和可湿性粉剂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二氯喹啉酸异丙酯在防治稗草中的应用和可湿性粉剂及其应用,涉及农药技术领域,二氯喹啉酸异丙酯在防治稗草中的应用。经过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对施用二氯喹磷酸5年以下的普通水稻田稗草的防效可达90%左右,对连续施用二...
宋伟丰韦庆慧翟喜海潘亚清李宝英焦占力李志勇蒋希峰郭玉莲来永才刘凯
一种减低除草剂残留药害的拌种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减低除草剂残留药害的拌种剂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拌种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用于除草剂解毒剂的产品性能不稳定、药效不稳定、受外界环境影响以及解毒降残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本发明的拌种剂按重量百分含量由0.05%...
郭玉莲郑铁军宋伟丰李明李宝英潘亚请黄春艳
文献传递
大豆对菌核病室内抗性鉴定方法研究被引量:12
1996年
实验室条件下,利用菌丝悬液、麦粒菌丝接种体、PDA菌丝块等接种不同大豆材料的钵栽幼苗、离土整株及离体茎叶.结果表明:除V_3期离体叶接种方式外,其它几种接种鉴定方法均能明显地区分不同大豆材料的抗感水平,并与疫区田间自然感病鉴定的结果基本符合.PDA菌丝块V_3期离体茎接种和菌丝悬液V_3期整株接种,简便易行,是适于大规模筛选大豆抗源的有效方法,菌丝滤液V_3期整株浸根鉴定,更为直观方便,在确定稳定的标准对照品种后,可望适于大批材料的初选鉴定.
矫洪双程志明许修宏李晓峰张喜萍奚启新张伟丽郭玉莲
关键词:大豆菌核病抗病性抗源筛选
不同耕作模式对玉米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为明确不同耕作模式对玉米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影响,研究翻耕和免耕模式下玉米田杂草种子库的组成和特征。[方法]采用杂草种子萌发法,将0-5、5-10、10-15、15-20、20-25、25-30 cm 6个不同土层的土壤样本分别装盆,在自然条件下生长60 d后调查杂草种类和数量,计算种子库的密度和相对优势度。[结果]翻耕玉米田共有杂草15科24种,免耕玉米田有15科23种,其中19种杂草在翻耕和免耕玉米田均有分布,主要优势杂草为稗草、藜、铁苋菜、龙葵和马唐,杂草类型上以阔叶杂草为主,禾本科杂草较少。翻耕玉米田杂草种子库总密度为4 292.4粒/m^2,主要分布在0-5、20-25、25-30 cm土层,其中稗草的密度和相对优势度最高;免耕玉米田总密度为3 337.0粒/m^2,主要分布在15-20、20-25 cm土层,其中藜的密度和相对优势度最高。不同耕作模式的优势杂草在土层中的分布有较大差别,稗草在翻耕田主要分布于25-30 cm土层,而在免耕田主要分布于0-5 cm土层;藜在免耕田主要分布于20-25cm土层,而在翻耕田各土层呈较均匀分布。[结论]明确了不同耕作模式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组成和特征,为农田杂草的综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黄春艳郭玉莲王宇黄元炬朴德万苏保华徐充
关键词:翻耕免耕玉米田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