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金海

作品数:65 被引量:16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理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文化科学
  • 12篇历史地理
  • 1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2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1篇数学
  • 8篇学史
  • 6篇学部
  • 5篇学系
  • 5篇数学史
  • 5篇数学系
  • 5篇教科书
  • 4篇科学史
  • 3篇代数
  • 3篇代数学
  • 3篇新中国
  • 3篇学部委员
  • 3篇学习苏联
  • 3篇远景规划
  • 3篇数学家
  • 3篇访谈
  • 3篇访谈录
  • 2篇选举
  • 2篇学术
  • 2篇议会

机构

  • 49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数...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加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9篇郭金海
  • 3篇袁向东
  • 2篇徐利治
  • 1篇朱俊鹏
  • 1篇李兆华
  • 1篇郭书春

传媒

  • 19篇自然科学史研...
  • 6篇科技导报
  • 6篇科学文化评论
  • 4篇中国科技史料
  • 4篇广西民族大学...
  • 3篇内蒙古师范大...
  • 2篇科学
  • 1篇民国档案
  • 1篇枣庄学院学报

年份

  • 5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科学院科学奖励制度的建立与首次科学奖金的评奖被引量:6
2008年
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科学奖励制度的建立与首次科学奖金的评奖,是中国科学院发展史和中国当代科学史上值得关注的重要史事。科学院建立科学奖励制度,主要是在苏联培养科学干部的经验的影响下,打算通过实施科学奖励解决在培养科学干部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并加强对科学家的团结工作,从而试图促进科学院的发展。首次科学奖金的评奖,先由科学院各学部评选,再相继由科学奖金委员会和院务会议审议。各学部均以请奖著作本身的学术水平作为根本尺度,本着实事求是和宁缺毋滥的原则,以同行专家"三审定案"制和民主的方式评选。科学奖金委员会和院务会议都基本尊重各学部的推荐意见。这次评奖并未受到过多的政治干预,科学院在评奖中实现了高度的学术自治,为日后中国科技奖励的评奖树立了一个典范。
郭金海
关键词:学部
1980年全国自然科学史学术会议及学会成立大会研究
2023年
1980年10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组织召开的自然科学史学术会议及学会成立大会,是中国科技史界规模空前的盛会。这次会议的召开受到自1976年“文革”结束至1978年中国的政治变革、科技政策和规划,以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李昌的影响,是筹备工作经历搁置后该所联合所外力量重新筹备而获得的成果。这次会议恢复了中断24年的全国综合性科技史学术交流活动,展现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状态;遵循严谨程序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为日后国内和中国国际科技史交流活动的展开奠定重要的组织基础。这次会议是中国科技史事业走向繁荣的重要标志,反映了1980年中国科技史事业发生的历史性转变,推进了中国科技史的建制化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科学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郭金海
我在北京大学的前期经历——丁石孙访谈录被引量:1
2012年
1952至196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等教育和知识分子政策发生重大变化与政治运动不断发生的一个复杂的历史时期。这篇访谈以该时期的亲历者丁石孙在北京大学的经历为主线,回顾了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的组建、学习苏联的情况,1957年反右运动前后丁和他的几位学生(如张景中,郭悦成等)的境遇,以及丁下放劳动和参加社教运动等的经过。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运动和社会变迁中的成长、悲喜、沉浮和对科研工作的心态变化,折射了政治环境对数学发展的影响。
袁向东郭金海
王季同的电网络分析新方法及其学术影响被引量:2
2003年
20世纪30年代,王季同提出的电网络分析新方法,促进了该时期中国国内学者关于电网络研究工作的开展,后来这一方法被发展为"王氏代数"。王季同是国际上最早一批洞察到电网络组合特性的学者之一,在中国早期电工学领域的学术建树值得称道。王季同的新方法虽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但其学术影响是重要与广泛的,因为它不但为研究条件扩展后的电网络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王氏代数"对以拓扑方法来解决电网络问题,以及图论和哈密顿圈的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
郭金海
关键词:图论电工学电网络哈密顿圈
1980—1981年院士制度在中国的筹备与搁浅被引量:4
2013年
基于档案资料,考察了1980—1981年院士制度在中国的筹备经过与搁浅的原因及影响。这次院士制度的筹备导因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央委员胡乔木的提议。筹备工作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进行。1980年筹备期间,在胡乔木、方毅的推动下,经由钱三强、于光远、武衡等负责操办,形成《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条例(草案)》定稿和《关于建立院士制度问题的请示报告》。1980年10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了这3个单位上报的该请示报告。按照这次建立院士制度的计划,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将通过选举杰出科学家为院士的途径,建立终身纯粹学术荣誉性的院士制度,在中国形成真正的学术权威。但主要因为1981年5月许多学部委员于中国科学院第四次学部委员大会强烈反对实行院士制度,这一计划搁浅。学部委员持反对意见的根源是,这次拟建之院士制度对他们而言不免激进和理想化,也与学部委员制度存在冲突。这一计划的搁浅是后来中国科学院未能建立与学部委员制度并行不悖的院士制度的影响因素之一。
郭金海
回顾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被引量:13
2004年
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在中国近代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该系培养的数学家徐利治的访谈,提供一份关于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的史料。从他对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招考、课程、教材及参考书、数学讨论班、教师与教学风格、学生管理与研究生培养等方面的回忆,以及他对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的亲身感悟,可以了解该系教育活动的一些细节,并可以看出这个战时数学教育机构的某些特色。
徐利治郭金海袁向东
关键词:数学系教育活动
中国科技史学科的开创与发展——纪念李俨、钱宝琮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2023年
李俨(1892—1963)先生和钱宝琮(1892—1974)先生是中国科技史学科的开创者、中国数学史学科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10年代,他们就开始研读古算书,修治中国数学史,后来又涉猎中国天文学史,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20世纪50年代他们调入中国科学院后,继续耕耘不辍,为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身)的创建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他们的学术工作、治学风格和科学精神,对中国科技史学科的开创与发展影响深远。
郭金海王涛
关键词:中国科技史中国天文学史中国数学史治学风格
前沿研究与科普志趣的结合——《10000个科学难题·数学卷》评介被引量:1
2010年
对于科学发展而言,科学难题的提出、研究和解决,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爱因斯坦等著名科学家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许多数学难题往往既激发了许多人钻研数学的热情.又引导了数学研究的方向,对数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最重要的例子,
郭金海
关键词:数学发展史科普数学研究数学难题
华罗庚对多复变函数论研究的突破与获奖被引量:2
2021年
考察了华罗庚对多复变函数论研究取得的突破,论述其获得中国科学院1956年度科学奖金一等奖的经过,并分析获奖对他的影响。1949—1955年,华罗庚对多复变函数论中典型域上的解析函数论与调和函数论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他主要运用群表示理论,并运用矩阵计算等技巧,具体而独创性地得出了典型域上多复变函数论的一些最基本的和深刻的结果。这使他在建立典型域上多复变函数论基本理论方面取得突破。1955年学习苏联经验,中国科学院设立代表国家面向全国公民的科学奖金。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推荐华罗庚以多复变函数论和代数、数论领域的16篇论文参加评奖。尽管评奖中存在争议,但经严格的评审程序,1957年华罗庚以关于“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的论文获得中国科学院1956年度科学奖金一等奖。这次获奖提高了他的学术和社会声望,激励他以更大的注意力研究数学和培养青年人才。在他的引领和影响下,20世纪60年代中前期多复变函数论研究在中国迎来了初步繁荣。
郭金海
关键词:多复变函数论典型域
“以襄盛举”:抗战前清华大学对学术团体的资助被引量:2
2010年
基于大量档案资料,从中国近代学术团体普遍存在的经费问题入手,论述抗战前清华大学资助学术团体的史事。出于"以襄盛举"的目的,清华大学以经常性或临时性方式至少资助了14个学术团体。该校能够提供资助,与两个背景密切相关:(一)经费相对稳定、充足,具有一定资助实力;(二)校领导层提倡学术研究,关注全国学术事业。清华大学对经常性资助较为慎重,既有明确的选择标准,又有正规的审查程序,均资助全国性专门学会。不过,学术网络关系对其决策也有影响。该校的资助有助于这些学术团体的发展和提升部分相关学科的国际声誉及水平,也有益于提升其自身的声誉和学术水准,实际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同时,这一史事反映了抗战前清华大学与学术团体的横向联系和互动机制,揭示了前者在中国近代学术建制化进程中所扮演的积极角色。
郭金海朱俊鹏
关键词:社会网络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