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之钧

作品数:576 被引量:8,588H指数:54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90篇期刊文章
  • 97篇会议论文
  • 77篇专利
  • 10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9篇天文地球
  • 19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0篇经济管理
  • 10篇文化科学
  • 4篇理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59篇油气
  • 237篇盆地
  • 99篇塔里木盆地
  • 99篇成藏
  • 87篇地质
  • 72篇勘探
  • 63篇气藏
  • 45篇油气成藏
  • 42篇油气藏
  • 38篇油气资源
  • 37篇盐岩
  • 37篇含油
  • 36篇页岩
  • 35篇地层
  • 35篇油气勘探
  • 35篇运移
  • 35篇碳酸
  • 35篇碳酸盐
  • 35篇碳酸盐岩
  • 30篇烃源

机构

  • 17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67篇中国石油化工...
  • 147篇中国石油大学...
  • 92篇中国石油大学...
  • 66篇中国石油天然...
  • 59篇中国石油大学...
  • 4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5篇中国石化石油...
  • 31篇南京大学
  • 27篇中国科学院
  • 24篇北京大学
  • 22篇中国石化
  • 13篇中国石油化工...
  • 12篇石油大学
  • 12篇中国石油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长江大学
  • 6篇清华大学
  • 6篇山东科技大学
  • 6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574篇金之钧
  • 55篇盛秀杰
  • 53篇汤良杰
  • 43篇庞雄奇
  • 38篇吕修祥
  • 31篇朱东亚
  • 26篇刘全有
  • 25篇李京昌
  • 23篇邱楠生
  • 21篇张金川
  • 21篇曾溅辉
  • 21篇马安来
  • 20篇张一伟
  • 20篇胡文瑄
  • 19篇孙冬胜
  • 18篇孟庆强
  • 18篇王毅
  • 17篇杨明慧
  • 16篇姜振学
  • 16篇周雁

传媒

  • 6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9篇石油实验地质
  • 23篇石油学报
  • 23篇地学前缘
  • 21篇地质论评
  • 18篇地球科学(中...
  • 17篇沉积学报
  • 17篇石油大学学报...
  • 16篇石油勘探与开...
  • 14篇地质学报
  • 13篇天然气地球科...
  • 9篇中国科学(D...
  • 9篇石油地球物理...
  • 9篇西安石油大学...
  • 9篇中国科学:地...
  • 8篇地质科学
  • 7篇天然气工业
  • 7篇地球化学
  • 5篇地球科学
  • 4篇现代地质

年份

  • 10篇2023
  • 16篇2022
  • 11篇2021
  • 12篇2020
  • 17篇2019
  • 17篇2018
  • 24篇2017
  • 22篇2016
  • 22篇2015
  • 19篇2014
  • 27篇2013
  • 11篇2012
  • 11篇2011
  • 10篇2010
  • 14篇2009
  • 16篇2008
  • 17篇2007
  • 27篇2006
  • 42篇2005
  • 47篇2004
5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油气圈闭分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气圈闭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圈闭优选步骤,根据圈闭的地质风险参数和第一价值参数,对待分析圈闭集合进行圈闭优选,得到第一圈闭子集,地质风险参数包括含油气概率和/或内部收益率,第一价值参数包括资源量、净现值...
金之钧盛秀杰王义刚
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的开合旋回被引量:28
2004年
塔里木、柴达木显生宙盆地演化经历了3个开合旋回,即震旦纪—中泥盆世(Z—D2)开合旋回、晚泥盆世—三叠纪(D3—T)开合旋回和侏罗纪—第四纪(J—Q)构造旋回,可能与古亚洲洋和特提斯洋在不同阶段伸展张裂、俯冲消减和闭合作用有关。塔里木、柴达木显生宙盆地演化可进一步划分为6个演化阶段:震旦纪—早奥陶世为克拉通内裂陷盆地阶段,中奥陶世—中泥盆世为克拉通内挤压盆地阶段熏晚泥盆世—早二叠世为弧后裂陷盆地阶段,晚二叠世—三叠纪为弧后前陆盆地阶段熏侏罗纪—古近纪为前陆盆地阶段,新近纪—第四纪在塔里木前陆盆地性质明显,而在柴达木则表现为强烈挤压坳陷。
汤良杰张一伟金之钧贾承造
关键词:盆地类型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
深盆气藏开发方式初探被引量:10
2000年
深盆气藏为一种主要发育在碎屑岩致密储层中的非常规气藏 ,产气储层的基本特性是低孔隙度、低渗透率、高含水饱和度以及异常 (低 )地层流体压力等 .这些特点的存在使得深盆气藏的地质开发具有很多特殊性 ,以地质分析为基础 ,结合钻井工程和开发工艺等进行全面分析 ,最终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开发效益 .对深盆气藏地质开发的多种技术进行了简单讨论 .深盆气藏的主要开发目标是其中的甜点、黄油层以及与其相邻发育的共、次生油气成藏组合 ,井位部署需要仔细的地质资料分析 ,储层保护需要特殊的钻井技术 ,产量提高需要有效地增产措施 .因此 ,深盆气藏的开发需要综合配套技术 .
张金川金之钧庞雄奇
关键词:深盆气藏地质特征油藏地质气田开发开发方式
塔里木盆地油气富集规律的新认识与大型油气田勘探方向
塔里木盆地历经50多年油气勘探的'几度兴奋'与'几度困惑',随着勘探的波浪式发展,对塔里木盆地的地质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的认识也经历了几次大的转变,进而影响到勘探思路和勘探重点层位的转移.本文探讨了塔里木盆地油气富集规律的...
金之钧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油气富集规律油气田勘探
文献传递
煤及显微组分在超高温开放体系实验中动力学参数确立与天然气形成过程预测被引量:7
2009年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煤及其显微组分以1K/min升温速率在开放体系下进行热模拟实验(Tmax=1200℃),确定了CH4与N2生成动力学参数。根据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当煤岩生成CH4和N2为25个一级平行反应且具有相同频率因子(Ao=1.0×1013s-1)时,生成CH4与N2每个反应对应的活化能可以通过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拟合,获得Gaussian型活化能分布特征为:CH4在活化能为42~90kcal/mol内,煤、镜质组、壳质组、丝质组和半丝质组生成CH4的主频活化能分别为60、52、50、70和66kcal/mol;N2在活化能为60~108kcal/mol内,其主频活化能分别为74、108、100、108和102kcal/mol。根据这些实验动力学参数,推测了煤岩在地质升温速率为5.3K/Ma时CH4的转化率:CH4在地质温度为20℃时开始形成;当地质温度为160℃时,煤岩中CH4已生成总量的80%。镜质组和壳质组CH4转化率要高于煤岩。
刘全有Bernhard M.Krooss金之钧王毅Jan Hollenstein
关键词:热模拟实验活化能化学动力学
国外含油气盆地研究-亚洲石油地质特征与战略选区
金之钧
本项目紧紧围绕我国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所面临的战略选区问题.针对亚洲石油地质特征和战略选区.开展了多学科综合研究.项目研究历时4年.共有3个单位约 90余名研究人员参加。在系统研究亚洲五大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区(中东、中亚、...
关键词:
关键词:油气勘探开发石油地质特征
一种基于自信度转换的不确定性评价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自信度转换的不确定性评价方法,属于油气资源不确定性评价领域。本方法包括:(1)自信度转换:将地质参数对成藏贡献的主观不确定性以量化方式呈现出来;(2)油气成藏成熟度分析。本发明通过综合分析各成藏地质条...
金之钧盛秀杰王义刚
文献传递
楚雄三叠纪前陆盆地层序结构特征研究
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综合分析方法,研究了楚雄三叠纪前陆盆地层序地层特征,总结了前陆盆地层序结构主要类型及空间分布规律。将楚雄盆地上三叠统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层序,提出前陆盆地存在三种层序结构类型,分别是:T 型、...
周雁金之钧汤良杰李儒峰
关键词:前陆盆地层序地层楚雄盆地
文献传递
中国含油气盆地波状运动特征研究被引量:14
1997年
以地壳波状运动理论为指导思想,综合分析岩芯、钻井、测井、录井等资料,应用沉积盆地波动过程分析方法,研究了塔里木盆地、渤海湾盆地、三水盆地演化过程中的主要周期。研究成果表明:220±Ma周期是银河年周期对地球的影响,65±Ma周期反映了太阳系在银道面上、下的运动周期及地幔对流周期对地表作用结果;10±Ma周期是太阳能量的变化周期在地表沉积物中的反映。这些不同级别的周期波作用于地球表面,其叠加耦合的结果将造成不同时期地层的沉积或剥蚀速度的变化及其量级的差异,以及剥蚀事件的非等时性。地壳的波状运动说明,地壳的负向运动(沉降)与正向运动(抬升)是对立统一的,它们都应隶属构造运动的范畴,正向运动仅是构造运动的一个方面。
张一伟李京昌金之钧刘国臣
关键词:盆地含油气油气藏
四川盆地二叠系不同类型烃源岩生烃热模拟实验被引量:15
2010年
通过对四川盆地二叠系不同类型烃源岩(泥质灰岩、沥青灰岩、泥岩和煤)在加水封闭体系下的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干酪根之间产气率明显不同。Ⅰ型干酪根的泥质灰岩总产气率最高(4226m3/tTOC),其次为沥青灰岩(2 445.5 m3/tTOC),煤岩总产气率最低(459.3 m3/tTOC),Ⅲ型干酪根的泥岩总产气率高于煤岩。泥质灰岩烃类气体产率仍然最高(765 m3/tTOC),其次为泥岩(606.1 m3/tTOC),沥青灰岩最低。泥岩烃类气体产率高于沥青灰岩,可能与沥青灰岩中除去烃类遭受热裂解外,碳酸盐分解生成大量非烃气体(CO2)有关,从而造成总产气率高,而烃类气体产率却偏低的现象。这样,沥青灰岩生成的烃类主要来源于分散有机质热裂解,而不是灰岩本身。不同类型气源生烃对比结果表明,Ⅰ型干酪根的泥质灰岩或Ⅲ型干酪根的泥岩有利于低温生烃,而煤岩和分散有机质生烃历程长,有利于后期天然气生成与聚集保存。
刘全有金之钧高波张殿伟陶冶
关键词:四川盆地热模拟实验生烃潜力
共5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