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红芳

作品数:262 被引量:892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6篇期刊文章
  • 71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78篇血管
  • 78篇儿童
  • 64篇动脉
  • 56篇硫化氢
  • 44篇肺动脉
  • 43篇综合征
  • 40篇二氧化硫
  • 39篇心动过速
  • 39篇氧化硫
  • 39篇体位性心动过...
  • 39篇细胞
  • 36篇肺动脉高压
  • 33篇晕厥
  • 30篇源性
  • 28篇肺血
  • 26篇气体信号
  • 23篇血流
  • 23篇内源性
  • 23篇肺血流
  • 23篇高肺血流

机构

  • 260篇北京大学第一...
  • 58篇北京大学
  • 18篇教育部
  • 7篇首都儿科研究...
  • 7篇首都儿科研究...
  • 5篇北京世纪坛医...
  • 4篇中南大学湘雅...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北京积水潭医...
  • 3篇武汉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四川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师协会
  • 2篇天津市第五中...
  • 2篇国家教育部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262篇金红芳
  • 222篇杜军保
  • 87篇唐朝枢
  • 25篇廖莹
  • 23篇张春雨
  • 21篇陈丽
  • 20篇闫辉
  • 20篇张清友
  • 20篇王瑜丽
  • 19篇张凤文
  • 18篇李红霞
  • 18篇齐建光
  • 18篇黄娅茜
  • 17篇陈永红
  • 17篇杜淑旭
  • 16篇李雪迎
  • 16篇杨锦艳
  • 15篇李晓惠
  • 15篇刘平
  • 15篇赵娟

传媒

  • 27篇中华实用儿科...
  • 26篇实用儿科临床...
  • 23篇中国实用儿科...
  • 19篇北京大学学报...
  • 17篇中华儿科杂志
  • 16篇中华医学会第...
  • 9篇中华医学杂志
  • 9篇中国医刊
  • 8篇中华医学会第...
  • 6篇基础医学与临...
  • 6篇国际儿科学杂...
  • 4篇中国药理学通...
  • 4篇第三届全国气...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生理科学进展
  • 3篇临床儿科杂志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国当代儿科...
  • 2篇中国小儿急救...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17篇2017
  • 18篇2016
  • 19篇2015
  • 11篇2014
  • 39篇2013
  • 34篇2012
  • 20篇2011
  • 19篇2010
  • 10篇2009
  • 26篇2008
  • 8篇2007
  • 12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2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直立后血压变化对盐酸米多君治疗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远期疗效的预测价值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 探讨直立后血压变化对盐酸米多君治疗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远期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于2005至201 1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并确诊为POTS的患儿90例,男41例,女49例,平均年龄为(11.8±2.7)岁.所有患儿均应用盐酸米多君治疗.依据初诊时患儿直立后血压变化值分为两组,即有效组(55例)和无效组(35例).随访时间53~ 130个月,研究不同随访时间两组患儿的症状评分,并通过Kaplan-Meier曲线对两组患儿长期无症状百分比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的收缩压变化值及舒张压变化值具有统计学差异,有效组明显低于无效组[0(-6,0)mmHg(1 mmHg =0.133 kPa)比9(6,11) mmHg,Z=-8.303,P<0.01;0(0,5)mmHg比11(10,16) mmHg,Z=-7.058,P<0.01];治疗前两组的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0.9)分比(5.0±0.8)分,t=-0.53,P=0.595];治疗后有效组的症状评分低于无效组[(1.3±0.9)分比(4.7±0.9)分,t=-15.60,P<0.01].随访终点时两组患儿无症状百分比的比较:有效组的无症状百分比明显高于无效组[48/55 (87.3%)比23/35 (65.7%),x2=5.969,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组患儿的无症状百分比高于无效组(x2=15.30,P<0.01).结论 直立后血压变化对于预测盐酸米多君治疗POTS患儿的长期疗效具有良好的价值.
李红霞邓文军张春雨金红芳杜军保
关键词: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儿童血压
昔日的废气,今天的气体明星——硫化氢从基础研究走向临床实践被引量:7
2011年
硫化氢(H2S)一直被称为废气,20世纪90年代以来,内源性H2S的发现与研究逐渐成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H2S陆续被确认为体内重要的神经递质分子、心血管调节的新型气体信号分子、肝循环调节分子、氧感受器、炎症调节因子、内皮源性血管舒张因子、
杜军保金红芳唐朝枢
关键词: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废气明星
川崎病109例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通过探讨109例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特征,从而为KD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对109例KD患儿的年龄分布、性别、主要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KD患儿临床表现为球结合膜充血者占78.9%,口唇皴裂占65.1%,杨梅舌占33.9%,淋巴结肿大占49.5%,皮疹占60.6%,手足硬肿占57.8%,冠状动脉病变25.7%,腹水0.92%。103例KD患儿接受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治疗,其中92例患儿首次丙种球蛋白治疗后病情好转,6例首次丙种球蛋白治疗无效的患儿,再次予以丙种球蛋白治疗,其中5例患儿治疗有效;6例KD患儿确诊后,给予糖皮质激素及阿司匹林治疗,其中5例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冠脉损伤。结论 KD好发于5岁以下小儿,特别是婴幼儿,及早诊断并尽快静脉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可以减少冠脉病变的几率,提高治愈率。
何兵孙燕李小鸥金红芳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血管炎
儿童一过性意识丧失的基础疾病分析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分析儿童一过性意识丧失(transientlossofcon.sciousness,TLOC)的基础疾病谱。方法研究对象为1999年8月至2011年4月在北京、湖南、湖北、上海四地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937例TLOC患儿,对其进行病因学分析。结果937例TLOC患儿中,903例(96.4%)为晕厥患儿,34例(3.6%)为非晕厥患儿。903例晕厥患儿中,213例(23.6%)为血管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syncope,VVS),46例(5.1%)为心脏抑制型VVS,112例(12.4%)为混合型VVS,268例(29.7%)为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22例(2.4%)为直立性低血压,19例(2.1%)为境遇性晕厥,21例(2.3%)为心源性晕厥,202例(22.4%)患儿为不明原因晕厥。结论晕厥是儿童TLOC最常见的原因。在晕厥患儿中,VVS最常见,其次为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在VVS的3种不同血流动力学类型中,最常见的类型为血管抑制型VVS。
金红芳张凤文王成杜忠东田宏胡秀芬陈丽杜军保
关键词:一过性意识丧失晕厥血管迷走性晕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儿童
二氧化硫衍生物抑制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探究二氧化硫衍生物在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以进一步阐明二氧化硫对于高血压血管重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心血管系统病理状态的缓解或抑制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株A7r5细胞...
刘叠金红芳杜军保
文献传递
血管舒张反应预测盐酸米多君治疗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疗效价值研究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通过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FMD)研究盐酸米多君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儿童的疗效预测指标。方法 2009年2月至2009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不明原因晕厥儿童共24例,经直立倾斜试验诊断为VVS,确诊后检测FMD并给予盐酸米多君治疗,1个月后门诊复诊并复查FMD。治疗满3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4.5±2.3)个月,随访结束时无复发者判为有效,反之无效。采用ROC曲线分析FMD对盐酸米多君治疗VVS患儿的疗效预测价值。结果 VVS患儿经盐酸米多君治疗后FM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11.07±3.11)%VS(7.64±1.81)%,P<0.001],而治疗前后的平卧心率及收缩压、基础肱动脉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共有5例患儿出现晕厥复发,有效率79.2%。不同疗效的患儿治疗前心率、收缩压及基础肱动脉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有效患儿治疗前FMD明显高于治疗无效患儿[(11.93±2.83)%VS(7.80±1.63)%,P<0.01]。采用ROC特征曲线评价FMD预测疗效灵敏度和特异度的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95,95%置信区间为(0.764,1.026)。以FMD8.85%作为界值时,对疗效的预测效果较好,灵敏度90%,特异度80%。结论 FMD可作为VVS患儿选用盐酸米多君治疗的预测指标,界值为8.85%时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张凤文廖莹李雪迎陈丽金红芳杜军保
关键词:盐酸米多君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
卧立位心率变化预测口服补液盐治疗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患儿的疗效
目的:通过直立试验心率的变化预测口服补液盐治疗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患儿疗效.方法:POTS组患儿54例,年龄6-17 (11.3±3.0)岁,男性27例,女性27例,正常组儿童20例,年龄10-12 (11....
金红芳蔺婧刘平王瑜丽李红霞赵娟陈永红杜军保
关键词: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口服补液盐
FMR1基因前突变的临床表现和分子机制被引量:5
2016年
脆性x综合征(FXS)是遗传性智力低下的常见原因,主要由FMR1基因突变导致(CGG)n序列异常扩增(n〉200)引起。但是,FMR1基因前突变(n=55-200)也可引起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其机制与FXS完全不同,为mRNA毒性机制。在1991年FMR1基因发现后的几年内,学者们普遍认为前突变携带者在临床上没有受累,只是女性携带者的CGG序列在遗传过程中可能发生扩增,导致子女患FXS。因此,临床医师很少注意前突变相关疾病,并且对于前突变和FXS之间的关系和区别普遍缺乏认识。现对FMR1基因前突变相关的临床表现、神经病理学和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牛曼曼韩颖秦炯杜军保金红芳赵阳张静李沁芮
关键词:神经病理学分子机制
电针可下调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幼鼠大脑皮层硫化氢含量
2011年
目的 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大鼠模型,研究电针干预后大鼠大脑皮层硫化氢(H2S)含量及相关酶的表达变化,探讨电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气体生物学机制.方法 SD大鼠32只,日龄7 d,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sham)对照组,sham+电针(EA)组,HIBD对照组和HIBD+EA组,每组8只.Sham+EA组、HIBD+EA组大鼠于造模次日开始予以电针刺激百会、大椎穴,30min/d,14 d为1疗程.对照组仅固定四肢,不予针刺.疗程结束次日将大鼠处死、取材.应用敏感硫电极法测定大脑皮层H2S含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定位和半定量检测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表达;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定量分析大脑皮层组织CBS表达.结果 HIBD对照组幼鼠脑皮层H2S含量为(26.83±4.31)nmol/mg蛋白,较sham对照组[(22.78±1.54)nmol/mg蛋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BD+EA组幼鼠脑皮层H2S含量为(18.08±2.71)amol/mg蛋白,sham+EA组为(18.91±2.78)amol/mg蛋白,较相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A组大鼠脑皮层CBS表达较相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可下调大脑皮层H2S/CBS体系,这可能是电针发挥对脑损伤修复作用的机制之一.
刘颖邹丽萍金红芳
关键词:电针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胱硫醚-Β-合成酶
儿童青少年血浆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的参考值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测定儿童与青少年血浆硫化氢含量的参考值。方法健康儿童青少年200名,按照其年龄与性别分组,7~14岁75名(男43名,女32名),15~19岁125名(男64名,女61名),应用敏感硫电极法测定血浆硫化氢(H2S)含量。结果学龄期7~14岁男孩血浆H2S含量为(52.2181±17.9400)μmol/L,女孩H2S含量为(51.9441±16.5448)μmol/L;15~19岁男孩血浆H2S含量为(52.8771±14.1444)μmol/L,女孩H2S含量为(53.6551±14.5563)μmol/L。各年龄组间及性别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合并统计后得出儿童青少年血浆H2S含量的浓度均值为(52.8234±15.4339)μmol/L。结论儿童青少年血浆H2S含量参考值为(52.8234±15.4339)μmol/L。
丁亚光米杰刘颖金红芳唐朝枢杜军保
关键词:硫化氢参考值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