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超

作品数:10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义齿
  • 3篇数控
  • 3篇数控切削
  • 3篇全口
  • 3篇全口义齿
  • 2篇氧化锆
  • 2篇一体化
  • 2篇树脂
  • 2篇羟基磷灰石
  • 2篇快速成型技术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测试
  • 1篇多孔羟基磷灰...
  • 1篇压强度
  • 1篇氧化锆全瓷
  • 1篇氧化锆全瓷冠
  • 1篇植入
  • 1篇植入体
  • 1篇制备及性能
  • 1篇溶菌酶

机构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口腔医...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0篇钱超
  • 7篇孙健
  • 3篇孙健
  • 2篇樊英姿
  • 1篇蒋欣泉
  • 1篇宁聪琴
  • 1篇张富强
  • 1篇张松梅
  • 1篇郑元俐

传媒

  • 3篇口腔材料器械...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口腔颌面修复...
  • 1篇国际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口腔...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MP2改善2型糖尿病BMSCs成骨能力的初步研究
<正>目的:目前,2型糖尿病影响机体BMSCs骨再生能力的相关机理逐渐成为研究的新方向。本实验初步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2型糖尿病大鼠BMSCs细胞功能的改善作用,为将BMP2应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引起的骨相关...
钱超朱陈元蒋欣泉孙健张富强
文献传递
新型数控切削全口义齿基托树脂材料的制备及性能初步评价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数控切削全口义齿基托树脂材料,初步评价其力学性能和生物学性能。方法研究组采用捏炼混合、加热加压成型固化的方法制备新型数控切削全口义齿基托树脂材料,对照组使用传统热凝基托树脂材料进行制备,比较两组的挠曲强度、挠曲弹性模量、吸水值和溶解值差异。将研究组材料与L929细胞共培养,提取材料浸提液并进行稀释,分别记为100%、75%、50%、25%浸提液组,并设置阳性、阴性和空白对照组,检测其细胞毒性。结果研究组制备完成的新型数控切削全口义齿基托树脂盘表面光滑,无杂质和气孔,色泽均匀。研究组挠曲强度[(101.09±1.69)MPa]高于对照组[(68.84±3.59)MPa],其挠曲弹性模量[(2736.00±67.93)MPa]也高于对照组[(2064.00±73.98)M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245、8.299,均P<0.05);研究组的吸水值[(17.14±0.28)μg/mm^(3)]低于对照组[(20.50±1.82)μg/mm^(3)],其溶解值[(1.32±0.51)μg/mm^(3)]也低于对照组[(2.07±0.49)μg/m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71、0.924,均P<0.05)。除阳性对照组的细胞毒性分级为3级外,其他组均为0级或1级,体外细胞毒性检测结果为合格。结论新型数控切削全口义齿基托树脂材料的性能优于传统热凝固化的全口义齿基托树脂材料,且不具有潜在的细胞毒性,能够满足数字化全口义齿基托材料的临床要求。
闫越琪翟紫荻刘晋禹孙健钱超
关键词:生物学性能
新型氟掺杂纳米氧化锆复合树脂填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评价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氟掺杂纳米氧化锆复合树脂填料,评价其对口腔变形链球菌的抗菌性能。方法采用化学沉淀和高温煅烧的方法制备得到含氟量为10 mol%和20 mol%的氟掺杂纳米氧化锆粉体(F-ZrO_(2)),并以不含氟纳米氧化锆粉体作为对照组,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以上3组材料的晶相结构及表面形貌进行表征。通过琼脂扩散实验、最小抑菌/杀菌浓度测试和菌落计数实验对其抗菌性能进行定性定量研究。结果不同氟掺杂量的纳米氧化锆粉体表面形貌基本不变,均为球状纳米粉体,粒径分布在15 nm~70 nm之间。氟的掺杂使四方相氧化锆峰值被抑制,单斜相氧化锆峰值逐渐变强。在琼脂扩散实验中,10%F-ZrO_(2)和20%F-ZrO_(2)样品片周围均出现明显抑菌环,测量抑菌环平均直径分别为13.46 mm和16.24 mm。菌落计数结果显示:20%F-ZrO_(2)组、10%F-ZrO_(2)组和0%F-ZrO_(2)组的抑菌率依次为96.79%、82.99%和76.91%,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氟掺杂纳米氧化锆粉体具备优异的抗菌性能,可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树脂填料以减少继发龋发生的可能性。
郑俪媛钱超宁聪琴孙健
关键词:氟化物纳米氧化锆复合树脂填料抗菌性
快速成型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12年
快速成型技术是一种由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模型,快速制作工件实体模型的原型制造技术。该技术无需任何传统工模具或机械加工,以快速灵活以及高度柔韧性、高度集成化等优点应用于工业制造领域。其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口腔医学,从以前制作模型,转变为制作可直接应用的生理性功能组件。特别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通过各种快速成型方法和手段可以直接成型所需的各种修复体,开辟了口腔修复的一个崭新的数字化制作领域。本文主要介绍快速成型技术在口腔修复体、口腔颌面部赝复体、功能梯度材料等方面的设计和制作,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展望。
钱超孙健
关键词:快速成型技术口腔修复赝复体
立体光固化快速成型氧化锆全瓷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检测基于立体光固化快速成型技术(stereolithography,SLA)制作的氧化锆试件的机械性能、生物安全性及氧化锆全瓷冠的边缘及内部适合性,为SLA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立体光固化快速成型技术制作氧化锆试件,测试其三点抗弯强度和细胞毒性,并制作氧化锆全瓷冠,检测其边缘及内部适合性,与传统数控切削加工技术制作的氧化锆全瓷冠进行比较。结果:通过立体光固化快速成型技术制作的氧化锆陶瓷试件,其三点抗弯强度达到962.64±83.02MPa,且无明显细胞毒性;立体光固化快速成型氧化锆全瓷冠的边缘间隙109.33±26.79μm,轴面间隙70.64±14.97μm,轴牙合转角间隙97.64±29.37μm,牙合面间隙149.12±45.75μm;数控切削加工的氧化锆全瓷冠的边缘间隙61.91±8.96μm,轴面间隙131.22±4.72μm,轴牙合转角间隙60.07±6.32μm,牙合面间隙27.61±5.44μm;2组在四个位点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光固化快速成型技术制作的氧化锆试件的机械性能、生物安全性及氧化锆全瓷冠的临床适合性能初步满足临床要求,但其牙合面密合性较低,是否会对临床修复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并且该方法制作的陶瓷产品尺寸稳定性欠佳,在推广应用前尚需进一步优化。
王文俊钱超阿地力江·依米提孙健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全瓷冠适合性
一体化数控切削全口义齿的初步研究
2021年
目的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制作一体化数控切削全口义齿,初步探讨数字化全口义齿制作流程并比较其与传统方法制作全口义齿在整体制作步骤、医师与技师操作时间、患者就诊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无牙颌患者一例,采用3D打印个别托盘制取印模,利用传统方式确认垂直与水平颌位关系,转移至Zirkohnzan系统虚拟架上,并结合面部三维扫描仪获取的面部信息,设计和制作一体化数控切削全口义齿,评价修复效果。结果利用数字化软件及加工设备,制作完成一体化数控切削全口义齿1例,达到了一定的美学、咀嚼、发音需求,修复效果满意。结论数字化技术制作的全口义齿减少了医师和技师的操作时间及患者的就诊时间。而面部扫描、数字化排牙等技术的应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义齿制作的可预测性。
闫越琪宋哲文刘亚禹钱超孙健
细菌作用时间对不同蛋白质修饰的镍铬合金腐蚀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探讨镍铬合金表面蛋白膜对合金抗微生物腐蚀能力的影响。方法 :镍铬合金试件分别用纯人工唾液(AS)(设为对照组)、含1%小牛血清蛋白的人工唾液(BSA)和含0.22%溶菌酶的人工唾液(LSZ)(分别为实验组)进行浸泡处理,再置于变形链球菌菌液中分别培养12、24、36、48 h后取出,检测电化学阻抗谱(EIS)及动态极化曲线(POT),了解镍铬合金表面腐蚀特性。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电化学阻抗谱显示,12 h时,实验组抗腐蚀性能强于对照组,且LSZ组强于BSA组(P<0.05);24 h时,实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强于对照组(P<0.05);36 h时,LSZ组抗腐蚀性能最弱,AS组与BS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48 h时,对照组抗腐蚀性能强于实验组,且LSZ组强于BSA组(P<0.05)。动态极化曲线结果与电化学阻抗谱基本一致。结论:当镍铬合金表面黏附有BSA或LSZ时,早期可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的腐蚀作用,且LSZ有更好的抑制效果。随着细菌的持续作用,当表面蛋白膜被逐渐消耗后,镍铬合金对抗变形链球菌的腐蚀能力则会较未经蛋白膜黏附的试件更弱,即合金表面在蛋白膜被去除后较初始状态抗微生物腐蚀性能有所下降,且BSA的作用更明显。
戚韩权张松梅钱超郑元俐
关键词:镍铬合金溶菌酶电化学测试
三维打印制备钛/羟基磷灰石复合体及功能梯度材料被引量:8
2013年
背景:传统压模成形法制备的钛/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较低,难以控制材料的孔隙率及孔径,不能满足多样化需求。目的:评价三维打印成型技术制备钛/羟基磷灰石复合体及功能梯度材料的可行性。方法:设计钛/羟基磷灰石复合体为直径25mm、高度15mm的圆柱体,功能梯度材料为直径25mm,上层5mm的钛粉末层,下层5mm钛/羟基磷灰石粉末层的圆柱体CAD模型。利用三维打印技术制备钛/羟基磷灰石复合体及功能梯度材料并进行烧结。观察烧结完成后钛/羟基磷灰石复合体和钛/羟基磷灰石功能梯度材料的显微结构,并行X射线衍射分析和抗压强度检测。结果与结论:烧结后的钛/羟基磷灰石复合体及功能梯度材料试件均匀无收缩和变形。钛/羟基磷灰石复合体形成紧密结晶体,孔径为50-150μm。钛和羟基磷灰石在烧结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物包含Ca3(PO4)2、CaTiO3、TiO2和CaO,其抗压强度为(184.3±27.1)MPa。烧结后钛/羟基磷灰石功能梯度材料在微观结构下可见不同材料间较为清晰的分界线,具有梯度结构。表明三维打印技术制备钛/羟基磷灰石复合体及功能梯度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可满足医用生物植入材料的要求。
钱超樊英姿孙健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功能梯度材料复合体
三维打印技术制备多孔羟基磷灰石植入体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评价三维打印成型技术(3DP)制备多孔羟基磷灰石(HA)植入体的可行性,并对烧结体进行微观结构观察及抗压强度评价,为多孔植入体的个性化制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设计直径为25 mm、高度为15 mm的十字网格圆柱体CAD模型,按每层需粘结的面积分为2个实验组,A组粘接面积为100%,B组粘接面积为80%。通过三维打印技术各制作试件5个,并对烧结后的试件进行微观结构观察与抗压强度检测。结果烧结前后的两组植入体均无明显变形,表面细节清楚。烧结后A组孔隙率为(58.58±4.35)%,抗压强度为(84.3±12.1)MPa;B组孔隙率为(68.18±0.71)%,抗压强度为(50.9±5.1)MPa。A组孔径范围为50~150μm,B组孔径大小在100~200μm之间。2组的抗压强度和孔隙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XRD衍射峰均符合HA的特征峰,证实烧结过程未发生HA的物相结构变化。结论运用三维打印技术制备的多孔羟基磷灰石植入体,其微观组织结构和抗压强度基本满足医用植入材料的要求。
钱超樊英姿孙健
关键词:多孔羟基磷灰石抗压强度显微结构
一体化数控切削全口义齿的初步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一体化切削制作数字化全口义齿流程,并比较体其与传...
闫越琪钱超孙健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