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世伦

作品数:25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病理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细胞
  • 12篇肿瘤
  • 9篇细胞癌
  • 9篇肝细胞
  • 7篇肝细胞癌
  • 6篇肝炎
  • 6篇肝炎病毒
  • 6篇病毒
  • 5篇凋亡
  • 5篇脂肪酸
  • 5篇细胞凋亡
  • 5篇合酶
  • 5篇丙型
  • 5篇丙型肝炎
  • 5篇丙型肝炎病毒
  • 4篇脂肪酸合酶
  • 4篇肝肿瘤
  • 4篇肠肿瘤
  • 3篇蛋白
  • 3篇抑制剂

机构

  • 17篇上海医科大学
  • 6篇复旦大学上海...
  • 4篇南京铁道医学...
  • 2篇东南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铁道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25篇陆世伦
  • 23篇朱世能
  • 6篇黄培林
  • 5篇于晓棠
  • 5篇张王海
  • 5篇金月玲
  • 3篇戴振声
  • 3篇苏英豪
  • 2篇陈洁晴
  • 2篇许祖德
  • 2篇马瑾瑜
  • 2篇顾映红
  • 2篇张秀荣
  • 2篇赵鹏
  • 2篇黄娅林
  • 2篇朱腾方
  • 1篇丛文铭
  • 1篇林肇辉
  • 1篇胡锡琪
  • 1篇张锦生

传媒

  • 6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南京铁道医学...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肿瘤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肿瘤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2
  • 2篇2001
  • 6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1
  • 1篇1989
  • 1篇198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套式RT-PCR法检测肝细胞癌中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检测人肝细胞癌(HCC)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方法 用RTPCR法常规检测HCC组织和部分患者血清HCV,再以巢式RTPCR法对HCV阳性标本中5种HCV基因型进行鉴别。对多数标本中HBsAg和HBVDNA也进行了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HCC组织中HCV阳性率为50%(39/78),与HBV者(64.4%)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者重叠感染率34%(20/59)。在10例血清HCV阴性HCC患者中,3例HCC冰冻组织检出HCVRNA。在HCC组织中共检出3种HCV基因型,其中2a、1b、3a和混合型分别为17例(43.6%)、9例(23.1%)、4例(10.3%)和2例(5.1%),各基因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但2a型与1b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a型与HBV的重叠感染明显较其他HCV基因型者常见(P<0.05)。结论 2a型HCV是HCC组织中最常见的基因型并易与HBV重叠感染率,HCC患者血清HCV检测不一定能准确反映HCC组织中的HCV感染率,其所示基因型也有所不同。
苏英豪朱世能陆世伦张王海
关键词:肝细胞癌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丙肝病毒抗原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定位——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被引量:1
1999年
应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onfocalLaserScanningMicroscope,CLSM)观察免疫荧光标记的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P-1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免疫组化普通光镜观察结果比较,显示HCVCP-10抗原在肝细胞癌和癌周肝组织的定位特点,介绍CLSM在病理学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HCVCP-10抗原大部分存在于胞浆,少部分存在于胞核,HCV的表达有核内过程;HCVCP-10抗原在癌周肝组织的表达明显强于癌组织;
张王海朱世能陆世伦黄娅林赵鹏
关键词:肝细胞癌丙型肝炎病毒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浅蓝菌素诱发人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2000年
目的 探讨脂肪酸合酶抑制剂———浅蓝菌素能否阻遏人结肠癌细胞增殖与诱发凋亡。方法 采用人结肠癌细胞系LoVo ,应用细胞形态学观察 ,噻唑蓝法 (MTT法 ) ,片断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仪等方法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 LoVo细胞在浅蓝菌素作用下 ,细胞增殖被阻遏 ,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 ,浅蓝菌素浓度 10 -9~ 10 -5mol/L增殖抑制率由 ( 2 1.0± 15 .9) %到 ( 96 .3± 2 7) %(P <0 .0 5或 0 .0 1)。同时诱发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细胞表现为细胞固缩 ,核染色质凝聚、边集或断裂。细胞DNA裂解片段呈典型的“阶梯状”排列的条带 ,流式细胞仪显示“凋亡”峰 ,细胞周期分析浅蓝菌素能阻滞肿瘤细胞从S期进入G2 M期 ,并诱导其细胞凋亡。浅蓝菌素对人成纤维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结论 脂肪酸合酶抑制剂可能通过抑制LoVo细胞内源性脂肪酸合成 。
黄培林朱世能陆世伦戴振声金月玲
关键词:结肠肿瘤细胞凋亡脂肪酸合成酶浅蓝菌素
NF-κB、IκB与肿瘤细胞凋亡被引量:12
2001年
黄培林朱世能陆世伦
关键词:细胞凋亡
罗丹明-6GDN在体外的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中潴留效应比较
1991年
对荧光染料罗丹明-6GDN(Rhodamine-6GDN,Rh-6GDN)在细胞中潴留效应的研究表明,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对Rh-6GDN的摄取无明显差别,但肿瘤细胞保留Rh-6GDN的能力显著强于正常细胞,肿瘤细胞能保留染料达5d以上,而正常细胞在24h内将染料完全排出,二者之间的差异为Rh-6GDN在肿瘤诊断上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陆世伦马瑾瑜刘毓秀朱世能
关键词:罗丹明潴留肿瘤细胞
C/EBP-α基因过表达诱导大鼠肝细胞和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差异的初步探讨
目的研究Ad-C/EBP-α诱导大鼠肝细胞(BRL细胞株)和肝星状细胞(T6细胞株)凋亡的差异,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构建表达C/EBP-α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并感染BRL和T6;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
陶丽丽张锦生陆世伦江涓刘秀萍梅双
文献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胸主动脉瘤破裂被引量:1
2005年
报告1例18岁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死于夹层主动脉瘤破裂。尸检显示主动脉根部至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长17 cm,主动脉滋养血管炎及小血管周围炎。本例与以往文献报告的类似病例共31例的临床资料及病理情况汇总分析,显示长期激素治疗可能在SLE患者主动脉瘤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炎、滋养动脉炎、高血压等可参与其形成。
于晓棠陆世伦许祖德朱世能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主动脉瘤
雌二醇和地塞米松调节乙型肝炎病毒抗原的表达被引量:3
1989年
对雌二醇和地塞米松调节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θ抗原(HBeAg)表达的研究结果表明,10^(-6)mol/L雌二醇和10^(-6) mol/L地塞米松都能增加乙型肝炎病毒-DNA转染人体肝癌细胞株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雌二醇的作用明显强于地塞米松。未发现该两类激素之间有协同或拮抗作用。作者对乙型肝炎(乙肝)发病与性激素的关系及乙肝疫苗生产途径的设想进行了讨论。
陆世伦朱世能
关键词:雌二醇地塞米松乙型肝炎抗原
全文增补中
脂肪酸合酶抑制剂阻遏人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1999年
目的:探讨脂肪酸合酶抑制剂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形态学、MTT法及成集落实验方法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癌细胞在脂肪酸合酶抑制剂浅蓝菌素作用下,细胞增殖被阻遏,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同时发现癌细胞呈现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凋亡细胞表现为细胞固缩,核染色质凝聚、边集或断裂。浅蓝菌素对人成纤维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结论:脂肪酸合酶抑制剂可能通过抑制LoVo细胞内源性脂肪酸合成,诱发细胞凋亡来阻遏LoVo细胞的增殖。
黄培林戴振声金月玲李俐朱世能陆世伦
关键词:结肠肿瘤细胞增殖脂肪酸合酶
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关系的研究
朱世能陆世伦张王海苏英豪李明升顾映红朱腾方
该研究组于1989年起采用病理形态的光镜、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免疫组化、分子杂交、RT-PCR技术,进行了有关临床病理特征、HCV在HCC发生中的作用(包括HCC中HCV感染情况、HCV发生与HCV亚型的关系、H...
关键词: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肝细胞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