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皮瓣
  • 5篇缺损
  • 4篇岛状
  • 4篇岛状皮瓣
  • 4篇外科
  • 3篇指端
  • 3篇指端缺损
  • 3篇手术
  • 3篇同指
  • 3篇外科手术
  • 2篇动脉
  • 2篇远端
  • 2篇指动脉
  • 2篇软组织
  • 2篇顺行
  • 2篇外科皮瓣
  • 2篇显微外科
  • 2篇显微外科手术
  • 2篇骨折
  • 1篇蒂皮瓣

机构

  • 7篇昆山市第一人...
  • 3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江苏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11篇陆向荣
  • 11篇陆大明
  • 11篇陆振良
  • 4篇徐雪平
  • 4篇朱金宏
  • 2篇张振文
  • 1篇张世民
  • 1篇徐雪平
  • 1篇蒋梁华
  • 1篇成超

传媒

  • 3篇中华显微外科...
  • 3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交通医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桡骨远端骨膜转位联合松质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舟状骨骨折
2013年
目的评价桡骨远端骨膜瓣转位联合松质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舟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0月对12例陈旧性舟状骨骨折患者行桡骨远端骨膜瓣转位联合松质骨植骨治疗,并采用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患者术前、术后腕关节功能。结果1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17个月,优良率为90.9%。治疗后腕关节功能得到改善。结论桡骨远端骨膜瓣转位联合松质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舟状骨骨折,手术过程相对简单,疗效满意。
陆大明成超陆振良陆向荣
关键词:舟状骨陈旧性骨折
应用游离皮瓣修复前足残端创面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皮瓣修复前足残端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5年5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8例前足毁损伤后致残端有创面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例,女3例;年龄18~45岁,平均25.4岁。创面均位于跖跗关节以远,均有不同程度的复合组织缺损,急诊清创后骨与肌腱外露,创面面积9cm×5cm~15cm×8cm。根据患者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及其他组织损伤情况,急诊处理后择期选择游离皮瓣进行移植修复前足残端软组织缺损,其中股前外侧肌皮瓣5例,背阔肌皮瓣3例。皮瓣切取面积12cm×6cm~18cm×9cm。术后对肌皮瓣的存活情况和愈合质量进行随访。结果术后8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受区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25个月(平均14个月),其中3例女性患者局部臃肿,于术后1年行皮瓣整形术后改善,皮瓣质地柔软,恢复部分两点辨别觉;全部患者均可穿运动鞋日常行走,恢复满意。结论游离皮瓣是修复前足残端创面的有效方法之一。
陆振良陆大明陆向荣徐雪平
关键词:外科皮瓣修复外科手术
同指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同指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2月2013年4月,采H]同指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21例指端软组织缺损,最大面积为20mm×22mm,最小为10mm×15mm。结果21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3~12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弹性良好,2点辨圳觉达6~8mm,手功能TAM法测定:优19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5.2%。结论该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术后效果满意,是修复指端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陆大明陆向荣陆振良朱金宏
关键词:指端缺损顺行岛状皮瓣
不同内固定系统在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中的应用对比
2024年
目的对比分析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OBS)与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PHILOS)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HSN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HSN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30例采用OBS治疗的患者纳入OBS组,50例采用PHILOS治疗的患者纳入PHILOS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血清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CN)、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骨痂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量表(CMS)评分、Neer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OBS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PHILOS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PHILOS组(P<0.05);OBS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血清OCN、PINP、ALP水平高于PHILOS组(P<0.05);OBS组患者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骨痂评分高于PHILOS组(P<0.05);OBS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CMS、Neer评分高于PHILOS组(P<0.05);2组患者术后切口恢复良好,均为Ⅰ级愈合,无伤口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与PHILOS比较,应用OBS治疗老年HSNF患者的近期临床效果更佳,且能促进骨折愈合。
陆向荣陆大明蒋梁华陆振良徐雪平
关键词:肱骨外科颈骨折肩关节功能安全性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8例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及足背合并踝部较大面积缺损10例;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部4例;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小面积缺损、第一跖趾关节部缺损各1例;足背转移皮瓣修复足背远端小面积缺损2例。结果:10例股前外侧皮瓣术后全部一期成活,皮瓣质地软,颜色好,恢复保护性感觉,其中4例女性患者行二期皮瓣修薄;4例腓肠神经皮瓣质地较硬,感觉恢复稍差,其中术后远端小面积坏死,经换药愈合;足底内侧皮瓣2例血运好,质地较硬,修复足跟感觉良好;足背小面积顺行转移皮瓣2例血运良好,质地感觉满意。结论:选择适当的皮瓣进行足踝部创面的修复,能恢复良好的外观和功能,同时减少供区的损失。
陆振良陆大明张振文徐雪平陆向荣
关键词:足踝软组织缺损皮瓣
腹部包埋结合局部推进皮瓣治疗拇手指指尖离断伤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急诊采用腹部包埋、二期局部推进皮瓣治疗拇、手指指尖离断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3年5月,对8例拇、手指指尖离断伤患者均采用急诊剔除指腹软组织后行指骨克氏针内固定后腹部包埋,离断平面均位于甲根部平面,12~14 d手指自腹部解除包埋,指腹缺损采用局部推进皮瓣修复术. 结果 术后8例手指和皮瓣均顺利成活,术后随访6~ 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两点辨别觉6~12 mm,手指无触痛,手指远侧指间关节活动接近正常,外形及功能满意.7例指甲再生满意,甲体光滑,1例出现钩甲畸形.术后X线片均提示指骨愈合. 结论 腹部包埋结合局部推进皮瓣治疗指尖离断伤,方法简单实用,尤其对于无再植条件的指尖离断,不但能恢复手指的长度,还能保留指甲,可获得满意的外形.
陆向荣陆大明陆振良徐雪平沈方琴
关键词:断指外科皮瓣显微外科手术
微型骨锚钉治疗锤状指73例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总结分析微型骨锚钉治疗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5月-2011年5月,我科对73例锤状指患者均采用微型骨锚钉重建伸肌腱止点方法治疗。结果本组7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其中复发4例,14例出现相关并发症。根据Dargan功能评定发评定:优52例,良12例,可5例,差4例,优良率87.6%。结论应用微型骨锚钉治疗锤状指,只有选择合适病例,注意手术操作,才能够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陆向荣陆大明陆振良张振文
关键词:微型骨锚钉锤状指并发症
同指双侧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2013年
目的总结双侧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2月-2012年8月,采用双侧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13例,面积最大为22mm×25mm,最小为12mm×18mm。结果13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3-12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弹性良好.两点辨别觉达6~8mm,手功能TAM法评定:优12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该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术后效果满意,是修复指端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陆向荣陆振良陆大明徐雪平
关键词:指端缺损顺行岛状皮瓣
同指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与邻指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6
2014年
目的 研究对比同指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与邻指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效果.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 1年12月年共50例指端缺损患者,指端缺损面积最小1.2 cmx1.0 cm,最大2.2 x1.4 cm,随机选择行同指指动脉岛状推进皮瓣修复25例,邻指皮瓣修复25例,对比两组皮瓣的患指外观满意程度、有无痛觉过敏、指端耐寒性、指端两点辨别觉、患指指间关节活动度,并对指端两点辨别觉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12 ~17个月,同指指动脉岛状皮瓣组患指外观优良率为96%,略高于邻指皮瓣组90%,指端耐寒性及痛觉过敏两组病例无明显差别,在客观指标中,指间关节活动受限程度两组病例无明显差别,而两点辨别觉对比中,同指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为(4.30 ±0.15)mm,优于邻指皮瓣组(7.50 ±0.19) mm(P <0.05).结论 在适应证明确的指端缺损修复中,同指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较邻指皮瓣具有更优的感觉恢复优势.
陆大明朱金宏陆向荣陆振良
关键词:指动脉岛状皮瓣邻指皮瓣指端缺损显微外科手术
指蹼穿支蒂皮瓣推进修复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供区创面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应用指蹼穿支蒂皮瓣向前推进修复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指根部供区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指端缺损的患者,在指根部切取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根部供区创面设计指蹼穿支蒂皮瓣V—Y推进修复。切取指动脉岛状皮瓣面积1.2cm×2.0cm~1.8cm×2.5cm,切取指蹼穿支蒂皮瓣面积1.2cm×2.0cm—1.5cm×2.5cm。结果术后创区及供区共计40块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随访3~28个月,平均14.6个月,皮瓣质地柔软,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两点辨别觉为6~8mm,指蹼穿支蒂皮瓣两点辨别觉7—9mm,指蹼无挛缩,最大外展角35°-45°,与健侧相近。结论指蹼穿支蒂皮瓣血供恒定,操作简便,创伤小,是修复指根部逆行岛状皮瓣供区较理想办法之一。
陆振良朱金宏陆向荣陆大明张世民
关键词:指缺损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供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