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波
- 作品数:15 被引量:11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草湖地区侏罗系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特征被引量:1
- 2011年
- 基于测录井资料对比,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将草湖凹陷侏罗系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J-SQ1与J-SQ2。J-SQ1时期气候温暖潮湿,层序发育完整的上升半旋回和下降半旋回沉积,发育辫状河体系和湖泊体系;J-SQ2时期气候逐渐转为炎热半干旱,层序发育不完整,只发育上升半旋回沉积,主要由氧化型湖泊体系构成,发育滨浅湖砂滩、泥滩互层沉积。其中,J-SQ1早期辫状河河道砂体叠置厚度大,储层物性好,上覆中厚层湖相泥岩沉积,是本区有利的储集层段。
- 陆金波王英民张雷王改云顾秀梅
- 关键词:草湖凹陷侏罗系层序地层
-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构造演化与油气地质特征被引量:31
- 2009年
- 北黄海盆地是我国近海海域惟一没有形成工业油气流的含油气盆地,东部坳陷是北黄海盆地勘探潜力最好的一个区域,该坳陷的油气地质特征和勘探方向研究成为实现这一盆地油气勘探突破的关键。通过对已取得的勘探成果和现有资料的综合研究,指出东部坳陷存在三套生、储、盖组合,其中下白垩统生、储、盖组合最具勘探潜力。
- 龚承林雷怀彦王英民刘振湖官宝聪胡小强陆金波
- 关键词:油气地质成藏条件勘探方向北黄海盆地
- 阿克库勒地区三叠系砂体类型及分布模式被引量:2
- 2011年
- 通过对阿克库勒地区岩心、钻井及地震资料的分析,对三叠系进行体系域级别的沉积特征分析。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湖底扇3种沉积相,7种亚相,水上分流河道、水下主分支河道、侧缘分支河道、河口坝、补给水道、辫状沟道,远端席状砂7种砂体类型。确定了不同时期砂体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浅水型辫状河三角洲、坡折型辫状河三角洲-湖底扇、正常辫状河三角洲3种砂体分布模式。认为古地貌对区内砂体分布起重要控制作用。
- 陆金波王英民吴嘉鹏
- 关键词:三叠系砂体类型砂体分布岩性地层圈闭
- 雅克拉地区下白垩统亚格列木组沉积特征及主控因素被引量:10
- 2011年
- 根据岩心观察,并结合测井、钻井及粒度分析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北部雅克拉地区下白垩统亚格列木组沉积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雅克拉地区目的层段为水进背景下的水下冲积扇和退积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其中水下冲积扇划分为扇根、扇中、扇端3个亚相,退积型辫状河三角洲包括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多种微相。沉积特征主要受古地貌、构造运动和物源区母岩性质等因素影响。古地貌对沉积相的发育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断裂活动东强西弱是沉积相分异的主要原因,不同的物源区母岩性质控制着沉积相的物质组成,并最终影响其储集性能。
- 王英民王改云张雷陆金波廖飞燕
- 渤海湾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活动对沉积作用的影响被引量:3
- 2007年
- 本文通过对比渤海中、新生代盆地的控盆断裂和地层分布,中生代盆地与新生代盆地的叠合类型主要有继承型和相干型。又对渤海辽东湾、渤西、渤中和莱州湾四大区36条地震剖面的分析,得出结论:渤海中、新生代主要有三期断层活动高峰期:中生代、沙河街组二、三段沉积期和东营期,其中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期是活动最强烈时期,而沙河街组四段孔店和沙河街组一段这两个时期以及馆陶期以来为活动较弱时期。
- 宋鹰李亚哲陆金波
-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中生代新生代同沉积断层
- 东营凹陷负反转构造样式及其运动学特征被引量:16
- 2009年
- 中、新生代强烈的负反转作用是东营凹陷构造演化的一个重要特色.为了解负反转构造对东营凹陷中、新生代盆地形成过程中的意义,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为基础,详细刻画了东营凹陷负反转构造几何学样式,并综合运用计算断层活动速率和负反转率以及编制地层位移-距离曲线等方法,对东营凹陷负反转断层运动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J3-K1和Ek-Es4两期盆地的主体均是印支期逆冲断层发生负反转作用所致,总的负反转率约为3.367~8.3,其中J3-K1时期负反转率为1.388~3.904;负反转构造最终定型于Es3-Es2时期;负反转作用在空间上呈现出SW至NE逐渐增强的演变规律.东营凹陷负反转构造的研究对于盆地内部深层油气藏的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 阳怀忠任建业陆金波
- 关键词:东营凹陷负反转构造构造样式
- 塔河九连片地区三叠系下油组砂体分布及有利区带预测被引量:6
- 2011年
- 本文根据测、录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建立了塔河地区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并重点对发育于TSQ3低位体系域中的下油组砂体类型及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岩心观察结合粒度分析等手段,认为研究区下油组沉积砂体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进一步划分为主分流河道复合微相、侧支分流河道复合微相和河道间微相3种类型。砂岩厚度、含砂率分布特征表明,砂体以东西向展布为特征,中部厚度最大,向南北砂岩厚度减小。依据研究区南高北低的区域构造背景,结合下油组沉积微相图与顶面构造图叠合表明,认为研究区南部AT4-S98井区以南为有利的岩性上倾尖灭区带。
- 陆金波王英民张雷王改云
- 关键词:沉积微相砂体分布有利区带预测
- 阿克库勒地区三叠系湖底扇沉积及其主控因素被引量:13
- 2011年
- 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岩心、粒度分析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地区中、上三叠统湖底扇沉积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富砂型、富砾型两类湖底扇,二者在发育背景、沉积特征、控制因素及含油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富砂型湖底扇发育于研究区南部辫状河三角洲前方,物源为远源搬运,供给充足,规模大,分选中等,主要受古地貌控制,发育相对稳定;富砾型湖底扇仅在研究区北部轮台断裂附近发育,属近源搬运,规模小,粒度粗,分选极差,主要受断裂控制,具有阵发性特点;物源条件、古地貌以及触发机制的差异性控制了不同湖底扇的沉积特征;在富砂型湖底扇中发现了大量的油气藏,相对富砾型湖底扇更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 陆金波王英民张雷王改云吴嘉鹏陈玲玲
- 关键词:阿克库勒凸起碎屑流主控因素
- 澳大利亚北波拿巴盆地北部地区中生界层序地层及地震相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北波拿巴盆地北部地区中生界的层序地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可以分为4个二级层序和9个三级层序。从内部反射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出发,再辅以振幅、连续性等参数,在研究区的中生界地震反射剖面上可见多种地震相类型,其中亚平行波状地震相、丘状地震相、发散充填相、前积地震相等最为发育。地震相的分布和演化受沉积体系演化的控制,在测井和钻井资料约束下的地震相解释能够重现北波拿巴盆地北部地区沉积体系的演化。
- 周川王英民黄志超陆金波韩勇魏山力
- 关键词:中生界层序地层地震相
- 渤海湾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活动对沉积作用的影响
- 2006年
- 本文通过对比渤海中、新生代盆地的控盆断裂和地层分布,中生代盆地与新生代盆地的叠合类型主要有继承型和相干型。又对渤海辽东湾、渤西、渤中和莱州湾四大区36条地震剖面的分析,得出结论:渤海中、新生代主要有三期断层活动高峰期:中生代、沙河街组二、三段沉积期和东营期,其中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期是活动最强烈时期,而沙河街组四段孔店和沙河街组一段这两个时期以及馆陶期以来为活动较弱时期。
- 宋鹰李亚哲陆金波
-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中生代新生代同沉积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