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会欣
- 作品数:33 被引量:186H指数:9
- 供职机构:武汉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室温放置时间对新鲜冰冻血浆质量参数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脱离冷链后血浆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将待测新鲜冰冻血浆设为1个对照组(室温下放置0 h)和5个实验组(实验1组、2组、3组、4组和5组,室温下分别放置0.5、2、4、8和12 h),分别检测各组PT、INR、APTT、Fbg、AT、FⅧ∶C、FⅤ、蛋白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4组和实验5组血浆中的FⅧ∶C、AT、PC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但各实验组中的APTT、PT、INR、Fbg和FⅤ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鲜冰冻血浆水浴融化后在室温放置时间超过8 h,其包含的抗凝成分(包括AT、PC)及促凝成分(凝血因子FⅧ∶C)均减少,但在室温下放置12 h内其APTT、PT、INR、Fbg和FⅤ测定值无明显变化。
- 陈会欣王顺
- 关键词:新鲜冰冻血浆室温血液质量
- 悬浮红细胞在22-25℃的活性变化
- 2017年
- 目的探讨悬浮红细胞离开输血科冰箱,在脱离冷链的状态下(即在室温,22-25℃),放置6个时间点其血液质量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将待测悬浮红细胞血袋,在22-25℃室温下放置6个时间段(0 h、0.5 h、1 h、2 h、4 h、6 h),检测各时间点WBC、Hb、HCT、pl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随着脱离冷链时间的延长,悬浮红细胞的HCT在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实验4组和实验5组(53.33±4.19,52.25±4.17,53.19±4.28,52.11±4.23,53.07±4.2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3.39±4.15)%,P<0.05;悬浮红细胞中的WBC计数在各实验组(6.10±1.42,5.97±1.42,5.93±1.38,5.71±1.31,5.47±1.25)109/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30±1.50)109/L,P<0.05;悬浮红细胞中的plt计数在实验3组,实验4组,实验5组(160.88±45.34,156.04±48.40,152.33±46.02)明显低于对照组(178.3±50.41),P<0.05;悬浮红细胞的Hb在实验3、4、5组(172.15±13.33,171.56±13.43,171.23±13.3)g/L均明显低于对照(172.49±13.19)g/L,P<0.05。结论悬浮红细胞脱离冷链后在22-25℃放置超过0.5h,WBC、HCT、plt均可出现明显下降,在22-25℃放置超过2h,血红蛋白含量出现明显下降。
- 陈会欣王顺
- 关键词:悬浮红细胞
- 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相关指标变化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TEG)指标、常规凝血试验指标和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疾病组,并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35例)、中度组(30例)及重度组(17例),另收集42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TEG指标如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A)、血凝块最大强度或硬度(MA)和常规凝血试验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PLT计数,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疾病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R、K降低,A、MA、FIB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K、A及APTT与中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与PT、APTT及PLT呈正相关(r分别为0.606、0.303、0.179,P<0.05);K与PT呈正相关,与FIB呈负相关(r分别为0.217、-0.212,P<0.05);A与PT呈负相关,与FIB呈正相关(r分别为-0.259、0.228,P<0.05);MA与FIB、PLT呈正相关(r分别为0.297、0.165,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TEG与常规凝血试验相比可以较早的反应机体内凝血功能的异常并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具有一定帮助,TEG与常规凝血试验指标及PLT具有一定相关性。
- 周强王顺陈会欣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栓弹力图凝血试验血小板
- 医院输血全面信息化改进的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了解HIS系统输血模块的启用与改进对输血文档填写质量的作用,确保临床科学、合理、规范化安全输血[1]。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一医院2012-05-2012-10共计3 347份输血申请单,按HIS系统输血模块少部分科室启用,HIS系统输血模块全面启用但未对临床培训及HIS系统输血模块全面启用且对临床培训后分为部分启用组,未培训组,培训组,分别对各组的电子申请单覆盖率及文档填写质量进行相关分析,评价医院输血管理系统的启用后和经过输血科培训后各科室文档电子化的覆盖及输血申请单质量情况。结果:HIS系统输血模块上线后,电子输血申请单覆盖率由18.09%升至49.17%,经过输血科培训后电子输血申请单上升至78.4%;输血申请单合格率由51.7%升至81.40%,经过输血科培训后合格率升至93.0%,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R=0.99)。研究发现输血申请单的合格率上升主要是由于电子病历的推广所导致的。结论:随着HIS系统输血模块的上线,输血申请单逐步电子化,不合格率也逐步降低,有助于进一步规范输血、用血安全,减少输血医疗纠纷。
- 张宇陈会欣王顺
- 关键词:输血申请单电子病历HIS系统
- 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对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乙肝病毒前S1抗原(HBV-Pres1)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联合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观察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检测在临床诊断治疗乙肝中的应用价值,寻求比现有常规检测更敏感、更准确的实验室乙肝检测方法。方法:将感染科461例标本分成5组进行比较分析:78例乙肝表面抗原(吸收度A值<1)阴性血清标本为A对照组;9例HBsAg弱阳性(吸收度A值为1~2)血清标本为B组;201例HBsAg阳性(吸收度A值>2)且HBV-DNA含量<5×102IU/ml的血清标本为C组;133例HBsAg阳性(吸收度A值>2)且HBV-DNA含量5×102~5×105IU/ml的血清标本为D组;40例HBsAg阳性(吸收度A值>2)且HBV-DNA含量>5×105IU/ml的血清标本为E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V-M,HBV-Lp和HBVPres1,PCR-荧光探针法定量检测HBV-DNA。结果:A组和B组未见Pre-S1和HBV-LP结果异常。C、D、E组中HBeAg的阳性率依次为0.99%,6.02%,77.50%;Pre-S1的阳性率依次为29.35%,42.86%,90.00%;HBVLP的阳性率依次为38.31%,55.64%,95.00%,HBV-LP、HBeAg和Pre-S1的阳性率可能性均随着HBV-DNA含量的增加而增大(P<0.05)。C、D、E组中HBeAg、Pre-S1和HBV-LP的检出率分别为10.96%,40.64%,50.53%,HBV-LP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和Pre-S1的检出率(P<0.05)。通过对相同HBV-DNA含量组的HBV-LP、HBeAg和Pre-S1阳性率进行统计学t检验比较,可以看出HBV-LP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和PreS1的检出率(P<0.05)。C、D、E组中HBV-LP的平均吸收度A值依次为2.53,5.35,13.93。HBV-DNA含量的增加伴随着有HBV-LP浓度的增加(P<0.05)。结论:HBV-LP检测比HBeAg和Pre-S1检测敏感性强,被检出的可能性更大,漏检的可能性更小。HBV-LP检测与HBV-DNA检测呈正相关性,HBV-LP在HBsAg阳性而HBV-DNA检测阴性时有理想的检出率,可能会对乙型肝炎诊断治疗进行补充作用。
- 何丽苇陈会欣
- 关键词:乙肝前S1抗原乙肝血清标志物
- 输血不良反应对输血疗效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5年
- 目的通过统计我院近3年来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对临床输血疗效的影响,为临床评估输血不良反应对输血疗效的影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行输血治疗的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对比分析阳性组(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和阴性组(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间输血疗效有无统计学意义,并按照血液品种将入选的全部输血不良反应病例分为红细胞组、血浆组、血小板组,进一步比较各组输血疗效的差异。结果阳性组的输血无效率(46.1%)明显高于阴性组的输血无效率11.6%(χ2=118.48,P<0.05)。血小板组输血无效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χ2=26.528,χ2=6.309 P<0.01)。结论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显著增加临床血液的无效输注率,各成分血输注中血小板的输血不良反应导致的输血无效率最高。
- 陈会欣王顺
-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无效输注
- 内皮损伤与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2010年
- 近年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很多观点逐步更新,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认识也有所改变,以往认为GVHD主要表现为受损器官上皮组织的免疫损伤。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病理和实验室证据支持GVHD中存在着免疫介导的内皮损伤。内皮细胞是GVHD过程中免疫攻击的另一重要靶点,参与GVHD的发生及进展。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内皮细胞与GVHD相关性的研究作一综述。
- 陈会欣吴秋玲夏凌辉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内皮细胞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治疗术后贫血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比较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联合蔗糖铁、单用rhEPO及单用蔗糖铁3种不同治疗方案在纠正手术失血患者术后贫血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从本院HIS系统抽取2018年6月1日—2019年5月31日外科术后贫血患者资料,按照实验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不同疾病类型的术后贫血患者85名,各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按照术后使用纠正贫血药物的不同,分为4组,EPO-庶糖铁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16),单用EPO组(n=22),单用蔗糖铁组(n=27),对照组(n=20),比较4组患者术后d1、d7血红蛋白值(Hb)差异性;按照性别将3个治疗组患者在组内分层,分析男女患者经验性补铁或经验性使用EPO纠正贫血的疗效差异。结果联合治疗组、单用EPO组、单用蔗糖铁组和对照组在入组患者中的比例分别为:18.82%(16/85)、25.88%(22/85)、31.76%%(27/85)和23.53%(20/85);各组患者术后d1 Hb(g/L)分别为:84.31±7.46、82.52±4.72、83.46±6.38和83.56±3.12(P>0.05);术后d7 Hb(g/L)分别为:95.90±6.95、86.37±8.14、92.63±7.58和75.34±2.28(P<0.05);术后<7 d Hb升高值(ΔHb)(g/L)分别为:13.46±1.32、7.32±1.29、8.53±0.96和-8.22±0.53(P<0.05)。联合治疗组、单用EPO组、单用蔗糖铁组术后<7 dΔHb(g/L):男性患者分别为15.73±0.67、14.04±0.57、14.47±0.49(P>0.05),女性患者分别为17.52±0.56、4.50±0.66、16.31±1.05(P<0.05)。结论 EPO-蔗糖铁联合使用纠正患者术后贫血治疗方案在术后<7 d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EPO和单用蔗糖铁。联合治疗方案和单用蔗糖铁治疗方案的女性患者术后<7 dΔHb明显高于同组中男性患者ΔHb的升高值,即经验性补铁治疗对术后贫血的女性患者疗效更佳。
- 陈会欣王顺
- 关键词:术后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蔗糖铁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危重患儿的护理干预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 探讨连续血液净化救治危重患儿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的危重患儿15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血液净化治疗危重患儿的护理措施。结果 152例患儿中治愈137例,放弃7例,死亡8例。血液净化的临床有效率达90. 13%。血液净化中患儿并发症主要为深静脉置管吸壁、贫血和滤器凝血。结论 血液净化治疗危重患儿临床效果满意,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更好地配合医师完成治疗。
- 卢婷陈会欣
- 关键词:血液净化儿科危重护理
- 单采自体储血在多节段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观察单采自体储血技术在骨科多节段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中的应用效果,为节约血液资源及血液保护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方法 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2019-06/2022-09月行多节段PLIF 40例患者资料,根据是否行单采自体储血分为单采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术中出血量、术中异体血浆用量、住院时间及术后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 Hct)、血小板(platelet, PLT)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出血量,术中异体血浆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采组患者术中异体RBC用量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单采组患者单采后、术后1天,术后3天RBC、Hb、Hct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均<0.05),术后1天、术后3天PLT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均<0.05),术后3天Hb较术后1天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术后1天、术后3天RBC、Hb、Hct、PLT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均<0.05),且术后3天RBC、Hb、Hct较术后1天明显降低(P均<0.05)。两组间RBC、Hb、Hct、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单采自体储血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自体储血方式,其在减少异体RBC输注、节约血液资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围手术期血液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张宇张艳红陈会欣郑山根刘磊
- 关键词:红细胞输注自体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