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佳

作品数:6 被引量:56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水利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机械工程
  • 3篇水利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双向流道
  • 3篇流固耦合
  • 2篇离心泵
  • 2篇泵装置
  • 1篇导叶
  • 1篇低比转数
  • 1篇低比转数离心...
  • 1篇定常
  • 1篇定常流动
  • 1篇压力脉动
  • 1篇叶轮
  • 1篇双蜗壳
  • 1篇双吸
  • 1篇双吸泵
  • 1篇水力
  • 1篇水力性能
  • 1篇轴流泵
  • 1篇轴向
  • 1篇轴向力
  • 1篇蜗壳

机构

  • 6篇江苏大学
  • 1篇山东双轮股份...

作者

  • 6篇裴吉
  • 6篇陈佳
  • 6篇孟凡
  • 5篇袁寿其
  • 4篇李彦军
  • 1篇王文杰

传媒

  • 3篇中国农村水利...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排灌机械工程...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流固耦合的双向流道轴流泵装置振动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双向流道轴流泵装置广泛应用于农田灌溉以及抗洪排涝领域。双向进水流道由于形状特征容易导致叶轮产生振动,严重时叶轮叶片甚至会产生裂纹,影响泵装置的安全运行。故采用双向同步求解的方法,在考虑双向进出水流道的情况下,对轴流泵内流场和叶轮结构响应进行联合求解,分析叶轮表面的应力及变形分布,可以为叶轮进行结构改进提供理论指导。计算结果表明,轴向力随叶轮旋转产生周期性变化,叶轮最大等效应力主要分布在靠近轮毂处,最大变形量主要分布在叶轮前缘与轮缘夹角处。当流量增大时,叶轮最大等效应力与最大变形量逐渐减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位于叶轮前缘与叶轮后缘上的4个特征点所受等效应力的情况,通过对比发现,叶轮前缘所受等效应力远大于叶轮后缘。
孟凡裴吉李彦军袁寿其陈佳
关键词:轴向力流固耦合
全文增补中
低比转数离心泵内部非定常流动特性数值预测被引量:21
2014年
为了深入研究低比转数离心泵在运行过程中内部的非定常不稳定流动现象的内在机理,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模型泵内部三维湍流流场进行数值计算,并根据离心泵速度三角形推导了用来直观定量衡量流动非定常强度的时均非定常强度系数。通过分析该时均非定常强度系数在低比转数模型泵中的分布可知,叶轮叶片背面附近流场非定常性较强,且流体流经叶片后缘产生的尾迹现象同样随时间波动明显。蜗壳流道出口管及靠近叶轮出口处流动非定常性较强。
裴吉王文杰袁寿其孟凡陈佳
关键词:离心泵低比转数非定常流动
基于泵轴流固耦合的双向流道轴流泵装置的数值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首次采用双向同步求解的方法对一台灌排双向轴流泵装置的内流场和泵轴结构响应进行联合求解,运用雷诺时均Navier-Stokes方程和SST k-ω湍流模型进行三维非定常计算,采用多重坐标系法,结构响应基于弹性体结构动力学方程。对比分析了流固耦合作用前后出水流道中静压和速度分布以及导叶出口面上的压力脉动情况和湍流动能分布,并将外特性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不考虑流固耦合相比,出水流道中静压相对较大的区域面积增大,而流速分布变化较小;导叶出口面上压力波动的相位发生改变,脉动强度也增大;小流量下,耦合作用使得导叶出口的湍流动能增大,而设计流量和大流量下,湍动能分布变化较小。此外,外特性的吻合性也说明了模拟计算的可靠性。总体来看,流固耦合前后其流场的分布规律虽然趋势一致,但也有一定的区别,对大型双向轴流泵装置流固耦合计算更能反映实际情况。
陈佳裴吉袁寿其李彦军孟凡
关键词:流固耦合泵轴静压
导叶位置对双向竖井贯流泵装置水力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0
2017年
为了研究导叶位置对双向竖井贯流泵水力性能与流态的影响,利用CFX14.5对6种导叶位置方案的双向竖井贯流泵在正向运转与反向运转时分别进行小流量工况(0.8Qdes)、设计流量工况与大流量工况(1.1Qdes)的定常计算,总计共36个工况。将数值模拟结果与泵装置外特性试验数据进行验证对比,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水力性能与流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泵装置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度良好,最大相对误差小于5%。泵装置正向运转时,在小流量下,泵装置效率随导叶位置S增加而下降,S=40 mm时的导叶水力损失最大;但是在设计流量与大流量下,泵装置效率随导叶位置S增加而上升,S=100 mm时的导叶水力损失最小。泵装置反向运转时,导叶位置对泵装置水力性能与流态没有显著影响,综合考虑,选择导叶位置S=100 mm作为最终方案。
孟凡裴吉李彦军袁寿其陈佳
关键词:水力性能
流固耦合作用对双向流道泵装置流场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双向流道轴流泵装置由叶轮,导叶,双向进出水流道组成。双向进水流道由于其形状特征容易在叶轮进口端产生不稳定态,导致叶轮振动,而叶轮振动反过来又会影响泵装置的内部流动。为了研究流固耦合作用对双向流道轴流泵装置内部流场的影响,以双向流道轴流泵装置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向同步求解的方法对轴流泵内流场和叶轮结构响应进行联合求解。结构计算基于弹性体结构动力学方程;流场模拟基于Reynolds时均化N-S方程和SST湍流模型。在考虑双向进出水流道的情况下,将流固耦合计算前后所得轴流泵内部流场分布与叶轮表面压力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流固耦合作用后,进水流道出口处压力波动强度增大,涡量强度增大;叶轮工作面速度增大,导叶附近的漩涡位置发生变化;叶轮工作面与背面压力差减小,叶轮做功效率下降,轴流泵装置扬程下降。
孟凡李彦军邵勇裴吉陈佳
双吸双蜗壳离心泵隔舌处的压力脉动特性被引量:8
2016年
为了研究双吸泵双蜗壳隔舌区的压力脉动特性,采用CFD方法对某一型号双吸双蜗壳离心泵进行不同工况下全流场非定常数值模拟,得到了泵内部流动特性及隔舌区监测点的压力脉动情况,并对其进行压力脉动强度分析和时域、频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压力脉动强度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叶轮出口与隔舌的交界面处,说明叶轮与隔舌的动静干涉作用将引起隔舌处较大的压力脉动;2个隔舌在额定流量下的脉动强度均小于偏离额定工况下的脉动强度,且随着流量的增大,隔舌A处压力脉动强度的分布逐渐变得对称;在额定工况下,2个隔舌区的压力脉动周期性明显,在隔舌A处中间平面上压力脉动频率以2倍轴频为主,两侧以1倍叶频为主;隔舌B处中间平面与其中一侧的压力脉动频率以2倍叶频为主,另一侧则以1倍叶频为主;在1.0Qd和1.2Qd工况下,隔舌A的中间平面上P0的压力脉动频率均以2倍叶频为主,小流量下则以1倍叶频为主,但其幅值变化并不明显,而隔舌B处中间平面上的压力脉动幅值受流量变化影响较大,0.8Qd倍和1.2Qd工况下压力脉动幅值明显增大.
王家斌陈佳袁寿其裴吉孟凡
关键词:双吸泵双蜗壳隔舌压力脉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