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勇 作品数:11 被引量:39 H指数:4 供职机构: 高州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枸橼酸钠局部抗凝对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危重症患者抗凝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究枸橼酸钠局部抗凝对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危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5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采用枸橼酸钠局部抗凝,对照组采用普通肝素抗凝。再对比两组i Ca^(2+)、Cl^-、Na^+、Ph值水平等安全性指标、出血情况与抗凝效果、肾功能指标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i Ca^(2+)为(2.32±0.34)mmol/L高于对照组(P<0.05),Cl^-为(93.25±8.25)mmol/L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或原有出血加重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且凝血0~I级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一氧化氮(N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危重症患者采用枸橼酸钠局部抗凝可有效改善患者出血情况,且抗凝效果良好,提高患者肾功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唐林军 陈德勇 陈旭华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危重症患者 抗凝效果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50例 COPD 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由患者本人及患者直系家属根据意愿选择是否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7例)。对照组给予低流量吸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 h后两组患者各血气分析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各血气分析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4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47.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 COPD 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尽早纠正呼吸衰竭,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相对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陈德勇 孙晓云 曾雪萍关键词:无创呼吸机 呼吸功能不全 AECOPD并Ⅱ型呼衰的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分析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高州市人民医院内科ICU病房的104例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照不同疗法将其分为治疗A组与治疗B组各52例,治疗A组应用有创呼吸机通气治疗,治疗B组应用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治疗B组治疗后的SpO_2、PaO_2、pH值均高于治疗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治疗后PaCO_2值低于治疗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治疗后的呼吸频率、心率均优于治疗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满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与生命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黎晓强 唐林军 陈德勇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急性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急性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32例急性农药中毒并呼吸衰竭患者均接受包括经口气管导管机械通气在内的综合治疗,到达序贯通气时间窗时随机分成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组(治疗组)与单纯有创机械通气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经口气管插管前、到达序贯通气治疗时间窗时、撤机后2 h的血清胆碱酯酶(CHE)、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撤机失败率、ICU及专科病房平均住院天数、病死率,并观察序贯通气治疗组有无不良反应。结果:2组经口气管插管前、到达序贯通气治疗时间窗时、撤机后2 h的血清CHE、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具有缩短有创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减少ICU住院时间、减少专科病房住院天数(均P<0.05)以及避免撤机失败等优点。治疗组无创通气后发生的不良反应轻微,不影响后续治疗。结论:序贯通气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有创机械通气,且不良反应轻微。 陈德勇 孙晓云 黎晓强 唐林军 张全超 冯少林关键词:有创机械通气 序贯通气 治疗时间窗 急性农药中毒 重复洗胃对经口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对比常规法单次彻底洗胃与重复洗胃对经口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评价这两种方法的优劣。方法对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期间我院内科ICU收住的68例经口AOPP患者分别使用常规单次彻底洗胃和重复洗胃疗法,两者所需的机械通气时间进行对比。结论使用重复洗胃治疗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使用常规法单次彻底洗胃治疗的患者均明显减少,大大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孙晓云 陈德勇 张全超关键词:经口有机磷农药中毒 重复洗胃 机械通气 川芎嗪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川芎嗪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心功能失代偿期的患者5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400 mg川芎嗪加入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1次/天,疗程为14 d。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56%,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E/A比和等容舒张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明确,不仅可以改善左心室舒缩的功能,且比传统的治疗方法疗法更具效果。 陈德勇 黎晓强 罗春花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川芎嗪 疗效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探讨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通过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旨在为临床准确诊断有效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46例为研究组,对照组选择46例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检测情况,并总结治疗经验。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表现心绞痛、呼吸困难、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电图结果显示研究组电轴左偏、缺血性ST-T异常、陈旧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掌握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呼吸困难、缺血性ST-T异常等临床特点,对于疾病早期诊断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陈德勇 黎晓强 罗春花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合并冠心病 枸橼酸钠局部抗凝在危重症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枸橼酸钠局部抗凝在危重症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危重症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肝素进行抗凝,观察组患者给予4%枸橼酸钠局部抗凝。比较两组患者出血、凝血情况,治疗前后肾功能、电解质的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出血率(2.38%)明显低于对照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后,观察组患者的Ca2+、HCO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患者的BUN、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危重症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枸橼酸钠局部抗凝效果显著,不影响患者肾功能,有利于维持患者电解质的稳定。 孙晓云 唐林军 陈德勇 陈旭华关键词:危重症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枸橼酸钠 电解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撤机困难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回顾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撤机困难的原因,探讨应对策略。方法对2012、2013两年接受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组分析,主要比较两组患者撤机成功率,考察2013年调整治疗方案后该组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 2013年组AECOPD患者撤机成功率高于2012年组(p<0.05)。结论应用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出现撤机困难的原因较多,积极调整应对策略有助于实现撤机成功。 陈德勇 孙晓云 黎晓强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机械通气 撤机困难 个体化肠内营养对危重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究个体化肠内营养对危重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必要借鉴。方法选取该院于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86例危重脑卒中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针对对照组提供常规肠内营养支持,针对观察组采取个体化场内营养支持。疗后研究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蛋白、上臂肌围、淋巴细胞计数,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不同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前后,86例的血红蛋白、血清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出现显著变化,上臂肌围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在血红蛋白、血清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的数值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危重脑卒中患者,应用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可以向患者提供更合理的营养摄入,增进患者免疫机能,改善临床体征,有着积极的临床疗效,适于得到更多的推广与应用。 张全超 冯少林 陈德勇 黄锦燕关键词: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