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东 作品数:60 被引量:114 H指数:6 供职机构: 平顶山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农业科学 医药卫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Sc和Y共掺杂对镁基储氢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16年 对氢气分子在Sc和Y共掺杂的Mg(0001)面的解离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采用的研究法是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对Sc原子和Y原子共同掺杂在Mg(0001)表面的稳定替代位置进行了研究,发现Sc原子和Y原子将选择共同停留在第一层并且是相邻的位置时最稳定。氢气分子在由Sc和Y共同掺杂的Mg(0001)表面解离时,其解离势垒被降低至0.05 eV。利用分波态密度分析了氢气分子在其表面分解的过渡态时的电子分布,通过分析发现,Sc原子及Y原子的d带电子与H原子的s带电子发生了明显的作用,其中Sc原子的d带电子的贡献起主要作用。研究表明,Sc和Y共同掺杂可以有效提高镁基储氢材料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是改善镁基储氢材料的动力学性能很好的催化剂。 刘丹丹 程昊 陈昌东 腊明关键词:SC Y 共掺杂 密度泛函理论 联吡啶钌体系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克林霉素的研究 被引量:6 2009年 建立了以金电极为工作电极电致化学发光测定盐酸克林霉素的方法,并采用循环伏安和电致化学发光法,研究了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化学发光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0.1 mol/L的硼酸(pH8.0)缓冲溶液中,扫描速率为100 mV/s时,ECL的峰高与盐酸克林霉素浓度在1.0×10-5~1.0×10-4mol/L和1.0×10-7~8.0×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I(counts)=465.00×105c-133.80(r=0.996 8)和I(counts)=20.333×106c+100.25(r=0.995 9)。方法的检出限为1.0×10-7mol/L(S/N=3)。连续测定2.0×10-5mol/L的盐酸克林霉素溶液10次,发光强度值的RSD为1.74%。对样品进行加标回收率实验,回收率为93%~102%。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样品处理简单快速,用于盐酸克林霉素胶囊的测定,结果满意。 蓝苏梅 李利军 蔡卓 程昊 陈昌东关键词:联吡啶钌 电致化学发光 盐酸克林霉素 金电极 一种重金属镉污染钙质农田土壤的植物提取修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领域的一种重金属镉污染钙质农田土壤的植物提取修复方法,该重金属镉污染钙质农田土壤的植物提取修复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S1:选取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符合标准的超积累植物在重金属镉污染的钙质土壤... 腊明 陈昌东 赵晓军 刘丹丹 常进 冯云晓 李松田 赵干卿文献传递 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及优势植物生态位分析 被引量:13 2016年 湿地植物群落分类和优势植物生态位分析对湿地公园植物恢复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对河南省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48块样地进行Ward聚类分析,采用Mantel相关分析方法,确定最优簇数,划分植物群落类型;运用Levins公式和Pianka公式,计算优势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将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群落划分为10种类型,群落类型划分结果很好地反映了植物群落从中旱生型、中生型、湿中型、湿生型到水生型的水分梯度变化;长芒稗(Echinochloa caudata)和酸膜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的生态位宽度最宽,其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63和0.62,其次是垂柳(Salix babylonica)幼苗(0.49)、荆三棱(Scirpus yagara)(0.44)、球穗莎草(Pycreus globosus)(0.39)、扁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0.35)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0.32),这些物种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很强,分布范围广,而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 var.sinensis)、止血马唐(Digitaria ischaemum)、一年蓬(Erigeron annuus)、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和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等的生态位宽度都小于0.2,这些植物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弱,分布范围小;生态位重叠值为0~0.2的种对数最多,占28.7%;生态位重叠值为0.6~0.8的种对数最少,仅占4.4%;公园内的优势植物的生态位明显分化,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和物种的多样性。 彭舜磊 陈昌东 李彦娇 刘丹丹 赵干卿关键词:湿地植物 生态位 氢原子在过渡金属修饰的Mg(0001)面扩散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2015年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氢原子在过渡金属(Sc、Ti、Cr、Mn、Fe、Co、Ni、Cu、V、Zn)修饰的Mg(0001)表面扩散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过渡金属元素Sc、Ti、V、Cr、Mn、Fe、Co、Ni和Cu选择替代在镁表面第二层稳定,而Zn则选择替代在第一层稳定。当镁表面掺杂Zn和Cu时,氢原子选择停留在表面稳定;当掺杂Sc、Ti、V、Cr、Mn、Fe、Co和Ni时,氢原子选择进入镁块体内部。值得一提的是氢原子通过从过渡金属顶部通道扩散进入镁块体内部的势垒大大降低,笔者用差分电荷密度分析后发现氢原子与过渡金属原子成键使扩散势垒降低。当氢原子进入镁块体内部后靠近Sc、Ti、V、Cu和Zn原子时,将与这些过渡金属原子成键,从而阻碍了氢原子继续向内部扩散;而氢原子靠近Cr、Mn、Fe、Co、Ni原子时,选择离开过渡金属从而促进了氢原子向块体内扩散,可以大幅改善镁基储氢材料的吸氢动力性能。 腊明 陈昌东 冯云晓 张志玮关键词:过渡金属 氢原子 扩散 密度泛函理论 一种以磁性活性炭为载体的酚类废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的一种以磁性活性炭为载体的酚类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容器,所述反应容器的顶部安装有电机,所述反应容器的内腔设置有辊轴,所述辊轴的外壁安装有搅拌框,所述反应容器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电磁波发... 腊明 常进 陈昌东 赵晓军文献传递 Sc对镁基储氢材料吸放氢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3 2016年 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对Sc作为催化剂对氢气在Mg(0001)表面解离和扩散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对Sc原子在Mg(0001)表面的稳定吸附和替代位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c原子将替代在表面的第二层稳定。接下来有对氢气在Sc替代在第二层的Mg(0001)表面解离和扩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由于Sc的存在,氢气在其表面的解离势垒下降至0.57 e V,氢原子在其表面扩散的势垒降低至0.11 e V,利用分波态密度分析得出Sc原子d轨道上的电子对氢气在Mg表面解离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氢原子在Sc原子上方的hcp位向Mg内部扩散的势垒由0.69 e V下降至0.26 e V。大幅度降低氢原子向Mg内部扩散的阻力,也为氢原子向Mg内部扩散提供了更多的通道。Sc有效提高了镁基储氢材料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是改善镁基储氢材料的动力学性能很好的催化剂。 腊明 陈昌东 程昊关键词:SC 密度泛函理论 镁基储氢材料 氢气 一种活性炭复合材料吸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活性炭复合材料吸附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右侧开设了一个进气口,所述壳体的左侧开设了一个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为圆形结构,所述壳体内开设有一个空腔,所述进气口左侧与出气口右侧各设置了一个密封板... 腊明 陈昌东 吴华涛 刘丹丹 程国平文献传递 联吡啶钌体系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曲马多的研究 被引量:4 2008年 盐酸曲马多是含苯环结构的叔胺类化合物,对联吡啶钌的电致化学发光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本文采用循环伏安(CV)和电致化学发光(ECL)法,研究了该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化学发光行为,首次将铅笔芯作为电极用于电致化学发光体系,建立了一种测定盐酸曲马多的电化学发光新方法。在0.1 mol/L的PBS(pH 8.50)缓冲溶液中,扫描速度为100mV/s时,该ECL的峰高与盐酸曲马多在3.0×10-4~5.0×10-8mol/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 4,n=14),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counts)=33.802×106c+131.57,方法检出限为1.5×10-8mol/L(S/N=3)。连续测定2.0×10-5mol/L的盐酸曲马多溶液10次,发光强度值的RSD为1.80%。对样品进行加标回收率试验,回收率为92.5%~101.4%。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样品处理简单快速,用于盐酸曲马多片剂的测定,结果满意。 李利军 陈昌东 程昊 蔡卓关键词:电致化学发光 联吡啶钌 盐酸曲马多 一种环境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境测试装置,包括测试箱体,测试箱体的顶部设置有混匀风机,测试箱体由外层的保温层和内层的加热层构成,测试箱体的内腔设置有测试台,测试台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条直立杆,直立杆上沿直立杆... 腊明 陈昌东 李松田 刘丹丹 杨风岭 赵干卿 彭舜磊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