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晓伟

作品数:30 被引量:267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结肠
  • 14篇结肠炎
  • 14篇溃疡
  • 14篇溃疡性
  • 14篇溃疡性结肠炎
  • 9篇清肠
  • 9篇慢性
  • 7篇三联疗法
  • 7篇中医
  • 7篇胃炎
  • 6篇慢性胃炎
  • 5篇幽门螺
  • 5篇幽门螺杆菌
  • 5篇胃康
  • 5篇螺杆菌
  • 5篇荆花胃康
  • 5篇荆花胃康胶丸
  • 5篇胶丸
  • 4篇脂肪
  • 4篇脂肪性

机构

  • 27篇北京中医药大...
  • 10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北京市宣武中...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天津市南开医...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北京市丰台区...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市鼓楼中...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0篇陈晓伟
  • 28篇李军祥
  • 9篇史瑞
  • 8篇王志斌
  • 8篇石磊
  • 7篇李晓红
  • 6篇韩海啸
  • 6篇陈晨
  • 4篇成虹
  • 4篇谭祥
  • 3篇刘莹
  • 3篇余轶群
  • 3篇张学智
  • 3篇叶晖
  • 3篇张月苗
  • 3篇王慧英
  • 3篇王婷婷
  • 3篇贾云飞
  • 3篇刘永
  • 2篇王允亮

传媒

  • 7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环球中医药
  • 3篇第二十五届全...
  • 2篇中国中医急症
  • 2篇中医教育
  • 2篇世界科学技术...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4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 8篇201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藤一仙汤加味治疗SAPHO综合征1例
2023年
SAPHO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骨关节和皮肤的炎症性疾病,临床发病率低,极易误诊,西医目前尚未形成系统而完善的治疗方案。本研究通过描述1例SAPHO综合征患者中医诊疗过程,患者以全身骨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中医辨证为骨痹,认为其肝肾不足、脾胃虚弱为本,气滞、湿热、瘀血为标,标本兼治,以祛风除湿、养血通络、平补肝肾、健脾疏肝为治则,选用名老中医施今墨先生的经验方——四藤一仙汤加味,治疗后患者骨痛症状明显缓解。本研究中医诊疗过程详实,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优势,临床效果佳,为治疗SAPHO综合征提供临床思路。
路理杰李军祥石磊李晓红陈晓伟
关键词:SAPHO综合征骨关节疼痛中医药治疗
“推陈致新”法在溃疡性结肠炎肠道黏液屏障重塑中的中医诊治探讨
2024年
“推陈致新”法源自《内经》,见于《本经》,通过使用辛苦之药,导其杂陈,邪去发新。肠道黏液屏障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病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近年来研究指出肠道黏液屏障的破坏可能是UC的早期和持续因素。“推陈致新”法指导下的中医药治疗自古有之,通过辛苦之品“推除陈腐,助生黏液”是UC中医治疗“痢疾”的核心。通过“推陈致新”法“荡涤肠胃”“健运脾胃”“调气活血”以清除湿热等内蕴诸邪,修复肠道表面的异常“脂膜”使之回归常态,这与清除黏液有害物质、促进黏液再生的生物学内涵相互吻合。以中医“推陈致新”为指导的治法已不拘泥于单纯的大黄、朴硝之“泻下通便”,而是可以通过精细的辨证“泻实补虚、除邪养正”,从而重塑肠道黏液屏障。“推陈致新”法中所去之“陈”、所生之“新”与肠道黏液有害物质积蓄、黏液再生之间密切相关。“推陈致新”法在UC中的认识,有望为“痢疾”的精细中医辨证,以及靶向肠道黏液屏障治疗UC的机制研究提供全新的思路。
胡俊聪李军祥王佳丽陈晓伟廖玉婷张阳刘雷蕾王凯傅智浩石磊
关键词:推陈致新溃疡性结肠炎痢疾
清肠温中方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56例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观察清肠温中方治疗寒热错杂、湿热瘀阻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病例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内科、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根据随访期间的暴露因素,将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分为清肠温中方(中药)组和美沙拉秦(西药)组,中药组予以清肠温中方加减治疗,西药组予以美沙拉秦肠溶片口服,结合病情,或加用美沙拉秦灌肠液,或加用美沙拉秦栓治疗。治疗前分别评估两组治疗前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改良Mayo评分、生活质量等,8周后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疾病活动度、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1)在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3. 9%,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1. 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在生活质量评价方面:两组患者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积分均较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疾病活动度评价:两组患者改良Mayo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改良Mayo评分的疗效评价方面,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1. 3%,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6.7%,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4)安全性评价:治疗后患者安全性检测结果未见明显异常,未发生与试验用药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清肠温中方能够明显改善活动期UC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清肠温中方在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与美沙拉秦比较,疗效无显著差异;清肠温中方临床应用无明显不良反应,使用安全。
陈晓伟高康丽李世荣毛堂友李晓红史瑞王志斌魏仕兵程佳伟孙中美李军祥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美沙拉秦湿热瘀阻温中健脾化瘀止血
多中心临床观察荆花胃康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疗效分析
:探讨荆花胃康胶丸(主要成分:土荆芥和水团花)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慢性胃炎的疗效.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对象为合并H.pylori感染的慢性胃炎初治患者,2012年...
张月苗韩海啸陈晓伟贾云飞杨培张学智成虹李军祥杨晋祥刘永王慧英王婷婷叶晖
关键词: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荆花胃康胶丸
时间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排便时间规律的认识及展望被引量:3
2019年
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黏膜连续性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楚,也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时间医学是研究生物体与时间关系以应用到医学领域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的时间节律,这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排便时间规律相契合。因此,本文分别从中医、西医两个角度,挖掘时间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排便时间规律的认识及启示,探索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新思路。
原文静陈晓伟李军祥孙中美毛堂友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茵陈蒿汤拆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正交实验研究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方中各药物及其组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疗效差异,以认识各药物与NASH的相关性,明确药物间的组合是否具有交互作用。[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对茵陈蒿汤的组成药物进行3因素、2水平的交互研究,运用正交表L8(27)将大鼠分为8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4周后检测相关指标,并对肝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油红O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结果]各药物及组合能够针对不同的效应指标明显改善,以大黄对NASH的作用最为全面,对大鼠肝内脂质蓄积状态改善最佳;茵陈对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栀子对AST、H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无显著作用;茵栀组合对FINS、栀黄组合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所有组合对HDL-C不存在交互作用(均P<0.05)。[结论]大黄、茵陈、栀子及组合可从不同角度改善NASH,能针对NASH发病的相关机制进行治疗,从而延缓该病进展。
刘莹陈晓伟李健李军祥
关键词: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正交设计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茵陈蒿汤拆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正交实验研究
目的 本课题组在前期明确茵陈蒿汤具有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效应的基础上,通过拆方,进一步观察原方各药物及组合对NASH大鼠的疗效和作用差异,以认识方中...
刘莹陈晓伟李健李军祥
关键词:正交设计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基于《神农本草经》探析张仲景运用麻黄的证治规律
2024年
麻黄为临床最常用中药之一,《神农本草经》载其“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在临床各科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文章基于《神农本草经》对麻黄主治病症的阐述,结合《伤寒杂病论》相关条文的记载,归纳总结了张仲景对《神农本草经》的学术继承,尤其是涉及“主中风,伤寒头痛”“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等;此外,张仲景结合临证经验,将麻黄的主治功效进行了拓展创新,尤其是在“痉病”“湿病”“水气病”。同时,文章还系统整理了张仲景应用麻黄的运用时机、用量规律、炮制煎煮等,从而进一步探析张仲景运用麻黄的证治规律,以期为中医学者深入理解经方组方特色、掌握麻黄运用方法提供参考。
陈含情李晓红陈晓伟张双圆林政道毛堂友
关键词:《神农本草经》麻黄《伤寒杂病论》
李军祥教授运用经典名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证思路
2024年
溃疡性结肠炎(UC)属于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之一,具有难治愈、易复发、癌变风险高的特点,现代医学将其列为难治病之一。李军祥教授博采众长,汲取经典名方,结合自身大量临床实践经验,提出UC要从湿热论治,从气血论治,从枢机论治。长期临床实践表明,明晰临证思路,合理运用经典名方,可以达到效如桴鼓,立起沉疴效果。
傅智浩石磊毛堂友史瑞陈晓伟魏仕兵李军祥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经典名方临证思路
以胃痛为例谈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被引量:3
2023年
以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改教材《中医内科学》为蓝本,以胃痛为例系统梳理课堂教学内容,提出讲好中医内科学的4点体会:精准阐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便进一步推演病因病机;灵活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如图表展示法、导航教学法、纵横比较法等,让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易于理解;紧密结合临床真实病例,教师教学与学生自测相结合,在基础与临床间搭起桥梁;博古通今拓展临床思维,引导学生建立现代全面医学观。希望能为进一步提升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史瑞李晓红陈晓伟余轶群王志斌李军祥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教学组织本科生教育胃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