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燕
- 作品数:63 被引量:246H指数:8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早期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检测的意义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早期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32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作为病例组(S组),其中25例预后良好,7例预后不良。收集S组入院时血清胆碱酯酶(ChE)、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降钙素原(PC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同时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以同期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C组),收集C组上述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组间、组内指标差异。结果 S组血清ChE和ALB明显低于C组(P<0.01),WBC、Neu%、PCT、ALT、AST、TBIL和DBIL显著高于C组(P<0.01);S组ChE与ALB呈正相关(r=0.893),与WBC、PCT、ALT、TBIL、DBIL、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591、-0.396、-0.493、-0.411、-0.392、-0.643),与Neu%和AST无明显相关(r=-0.320、-0.335);预后良好组ChE和ALB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P<0.01),WBC、Neu%、PCT、TBIL、DBIL和APACHE II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或0.01),ALT和AST则较预后不良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早期ChE活性检测作为一项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有用指标,其活性降低可能与机体炎症反应相关,对病情的严重度和预后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 马鹏余开焕余佳陈辰陈晓燕张爱民
- 关键词:急性重症胆管炎胆碱酯酶
-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70例及术后胆漏的防治被引量:3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 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LTCBDE)的经验及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2012年12月~2014年12月7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LTCBDE:常规四孔法,解剖胆囊三角( Calot三角),充分游离并结扎胆囊管,钳夹切断胆囊动脉,暂不切断胆囊管,牵引胆囊管,沿胆囊管纵轴切开胆囊管前壁0.5~0.8 cm,局部扩张胆囊管后置入胆道镜进行胆道探查,直至取净结石,最后在距胆总管3~5 mm处用可吸收线缝合结扎胆囊管,必要时在其远端生物夹夹闭,并在适当部位切断胆囊管,其他操作同LC。结果70例均成功完成LTCBDE,术中发现胆囊管残端缝合处胆漏1例,可吸收线缝合加固和生物夹夹闭处理后未再发生。手术时间60~155 min,(114.5±19.3)min;术中出血量10~80 ml,(23.7±12.5)ml。均放置腹腔引流管,66例术后5~9 d拔除,4例因术后发生胆漏,术后12~22 d拔除。术后住院时间7~24 d,(12.3±4.3)d;住院总费用(29143.1±2358.5)元。术后胆漏4例,其中2例保守治疗,保持腹腔管引流通畅;2例行ENBD,均痊愈出院。70例随访6~12个月,恢复良好,无结石复发,结石清除率达100%,无胆管炎、胆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LTCBDE手术难度大,对术者要求高,只有严格把握LTCBDE适应证,了解胆漏原因并积极进行防治,减少胆漏发生,降低胆漏风险,最大限度发挥LTCBDE的优势。
- 汪磊丁佑铭张爱民汪斌王萍陈辰陈晓燕
-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胆囊管胆漏
- 罗格列酮保护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肾损伤的机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1(PPAR-γ)的激动剂罗格列酮(ROSI)保护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肾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0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和罗格列酮处理组(ROSI组),每组大鼠18只。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ROSI组造模前30rain经股静脉注射10%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的罗格列酮(6mg/kg);SO组、SAP组则经股静脉注射等量10%DMSO(0.2ml/100g)。术后3、12、24h分批剖杀大鼠,每个时间点6只。分别取肾组织检测一氧化氮(NO)及其合成酶(iNOS)的水平和核转录因子-KB(NF—KB)/p65蛋白表达水平,并观察不同时间点组大鼠肾脏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SAP组各时点NO含量分别为(2.34±0.31)、(7.73±0.48)、(17.33±0.89)mg/g;SAP组各时点NF.KB/p65含量分别为30648.11±2655.13、53654.63±3065.94、70546.85±5046.55;SAP组各时点TNF—a表达水平为4.18±0.61、5.69±0.82、11.86±2.49;SAP组各时点ICAM-1表达水平为3.68±0.58、6.48±0.76、8.62±1.09,均与S0组各时间点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SI组12、24h时点NO含量分别为(4.10±0.62)、(6.09±0.79)mg/g;ROSI组24h时点NF—KB/p65含量为30468.48±2684.59;ROSI组24h时点TNF-a表达水平为6.60±1.34;ROSI组24h时点ICAM-1表达水平为2.92±0.88,均较SAP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通过抑制NF-KB的表达,从而减少TNF-和ICAM-1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显示其参与了保护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诱发的肾损伤机制。
- 王劭亮王卫星余建华徐友明陈辰王书龙余佳陈晓燕
- 关键词:罗格列酮重症急性胰腺炎肾损伤
- 罗格列酮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肺损伤的保护机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OSI)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肺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5只,按随机表法分为假手术组、ANP组和罗格列酮处理组(ROSI组)。采用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ANP模型。ANP组在制模后30min股静脉注射10%二甲基亚砜(DMSO)0.2ml/100g体重。ROSI组在制模后30rain股静脉注射10%DMSO溶解的ROSI6mg/kg体重。假手术组在胆胰管内注入等容积生理盐水,术后30min股静脉注射等量10%DMSO。术后3、6、12h分批处死大鼠,取血检测血清淀粉酶,测肺湿、干重比(W/D),取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组织STAT1蛋白及磷酸化STAT1(p-STAT1)蛋白表达。结果ANP组血淀粉酶活性、肺W/D、肺组织病理评分均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在各时点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值均〈0.05),12h时达峰值,分别为(5017±203)U/L、3.12±1.30、(3.33±0.18)分;STATl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STATl的表达水平则在3h达到峰值,为0.87±0.06,以后逐渐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值均〈0.01)。ROSI组12h时的血淀粉酶活性、肺W/D、肺组织病理评分分别为(19124-164)U/L、1.83±1.26、(2.78±0.16)分,均显著低于同时点的ANP组(P值均〈0.05);STAT1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3、6、12h的p-STAT1表达量分别为0.41±0.04、0.22±0.05、0.15±0.03,均显著低于同时点的ANP组(P值均〈0.05)。结论罗格列酮对ANP大鼠的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早期抑制肺组织STAT1蛋白磷酸化有关。
- 殷涛陈晓燕丁佑铭陈辰王卫星
- 关键词:胰腺炎急性坏死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罗格列酮肺损伤
- 胆道术后胆道良性狭窄1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分析胆道术后发生胆道良性狭窄的原因及诊治情况,提高其防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胆道术后胆道良性狭窄病人17例,对其病因、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17例病人中,11例病人因术中医源性胆管损伤导致术后狭窄,3例病人因T管拔除过早导致术后狭窄,3例病人因其他不明原因导致术后狭窄。其中行支架置入治疗7例,行狭窄部成形治疗2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治疗5例,行狭窄部球囊扩张治疗3例。17例病人术后3d较术前血清总胆红素及主要症状明显改善(P<0.05),且均恢复良好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15例病人无任何胆道系统症状;2例病人偶尔有短暂症状,但无需治疗;无病人出现明显与胆道系统有关且需要进一步治疗的症状,总体效果良好。结论胆道术后胆道良性狭窄主要原因为术中医源性胆管损伤,但仍有部分病人狭窄原因不明,应在术中积极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胆道术后胆道良性狭窄以胆总管下段和肝门部狭窄为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杨强张爱民陈晓燕叶子邢志祥沈世强
- 关键词:胆道术后胆道良性狭窄
- 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1年
- 随着年龄的增长,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常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及夹杂证,因此麻醉耐受能力较差,选择手术治疗方式非常重要。
- 聂云贵丁佑铭汪斌张爱民陈晓燕王卫星严际慎
- 关键词:胆总管切开取石术MRCP彩色超声胆囊管老年患者胆囊颈部
- 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肾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 余佳陈辰陈晓燕邓文宏杨波赵凯亮王卫星
- 36例胰腺损伤诊治体会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胰腺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中32例合并其他器官损伤,死亡6例(16.7%),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8.3%),腹腔内出血5例(13.9%),胰瘘6例(16.7%),腹腔残余感染2例(5.6%)。结论:胰腺损伤早期诊断困难,确诊后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良好的围手术期管理能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
- 陈晓燕丁佑铭王卫星
- 关键词:胰腺外伤
- 急性胰腺炎大鼠肾上腺损伤中bax与bcl-2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大鼠肾上腺损伤时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法建立AP模型。术后3、6、12h检测血皮质酮水平,观察肾上腺病理,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与SO组比较,AP3h组血清皮质酮显著增高,随后逐渐降低(P〈0.05)。随病程延长,肾上腺细胞凋亡指数增高,bax蛋白表达增强,bax/bcl-2比值亦逐渐升高(P值均〈0.05),并与凋亡指数(AI)呈正相关(r=0.759,P〈0.05)。结论bax和bcl-2可能参与了AP肾上腺损伤的发病过程。通过激活bcl-2和抑制bax的蛋白表达,减少细胞凋亡发生从而保护肾上腺结构和功能,可能为今后AP及相关肾上腺损伤的药物及基因治疗提供依据和新思路。
- 余佳王卫星徐胜陈辰邓文宏陈晓燕殷涛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肾上腺损伤脱噬作用
- 尖吻蝮蛇血凝酶用于肝内胆管结石围手术期止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评价尖吻蝮蛇血凝酶在胆道手术后的止血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8月在该科行开腹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80例,随机分为尖吻蝮蛇血凝酶组与巴曲酶制剂组各40例,术前30min分别静脉滴注尖吻蝮蛇凝血酶2U和巴曲酶制剂2k U,术后连续用药3d,观察术中手术切口出血量、单位面积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管引流量、引流液的血红蛋白浓度以及术前1d,术后30min、1d和7d机体凝血功能(PT、APTT、PLT和FIB)。结果 2组患者术后止血效果及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尖吻蝮蛇血凝酶应用于肝内胆管结石围手术期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和安全性。
- 汪斌丁佑铭陈晓燕聂云贵
- 关键词:尖吻蝮蛇血凝酶肝内胆管结石病出血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