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
- 作品数:21 被引量:166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晕动病平衡功能检查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评估晕动病患者的平衡功能状况。方法:运用冷热试验通过视频眼震图检查30例晕动病患者(晕动病组)和20例非晕动病受试者(对照组)的前庭功能,用计算机化姿势图试验(CPT)检查两组的前庭脊髓反射功能,判断前庭、本体、视觉三者功能状态,并采用Graybiel晕动病症状体征评分系统对两组进行评分。结果:晕动病组和对照组Graybiel评分分别为12.67±11.78和2.10±6.23,秩和检验P<0.05;冷热试验迷路值分别为(19.02±8.59)°/s和(13.58±5.25)°/s,t检验P<0.05,其中晕动病组中有3例冷热试验迷路值大于75°/s。CPT晕动病组以中心型多见,为20例(66.7%),弥散型7例(23.3%),对照组均是中心型(20例,100%)。两组CPT总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晕动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CPT给予前庭刺激时,晕动病组异常35%~50%,对照组无一例异常。综合评价CPT,晕动病组仅2例本体输入不足,3例视觉输入不足,无前庭输入不足,对照组无一例输入不足。结论:晕动病患者前庭敏感性高且部分伴有前庭功能亢进,姿势图中以中心型多见,无前庭输入不足,但是给予前庭刺激时较难维持平衡,可能存在中枢整合功能障碍。
- 马燕区永康陈玲郑亿庆
- 关键词:晕动病
-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眼震特点和治疗被引量:15
- 2008年
-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SC-BPPV)的眼震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3例HSC-BPPV患者应用红外线视频眼动记录仪分析其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分型、定侧,并采用相应的耳石复位法治疗。结果:43例患者中:①水平向地性眼震患者27例,其中19例接受Barbecue翻滚疗法,或结合强迫侧卧体位疗法,8例不适于翻滚或体位维持困难者接受Asprella法治疗;②水平背地性眼震16例,其中自行或采用Gufoni疗法后转变为水平向地性眼震12例,方向不能转换4例,采用Barbecue翻滚和(或)强迫侧卧体位疗法。1周后随访总有效率为72.1%,3个月后总有效率为81.4%。结论:HSC-BPPV的诊断和治疗应根据不同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征判别耳石位于半规管的不同部位及不同发病机制类型,并选择合适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
- 区永康陈玲许耀东梁象逢杨海弟郑亿庆
- 关键词:眩晕前庭疾病水平半规管耳石复位
- 先天性外耳和中耳畸形患者的听力学分析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的听力学表现。方法对55例(双耳15例,单耳40例,共70耳)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行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ABR)和颞骨CT检查,其中45耳行外耳或中耳成形术,10耳单纯行耳廓成形术,并结合术中所见按不同程度的畸形分组,比较其听力学改变。结果63耳纯音测听显示为传导性聋,骨导听阈正常,70耳ABR反应阈升高,耳廓和听骨链畸形严重者纯音听阈值大于70dB(其中镫骨和卵圆窗畸形严重者纯音听阈大于80dB),与畸形程度较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突气化差、外耳道骨性闭锁者纯音听阈值大于70dB(其中外耳道口处无骨性小凹者纯音听阈值大于70dB),较外耳道、乳突发育好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术前进行纯音测听、ABR检查,并结合临床和颞骨CT检查,可初步评估外耳、中耳发育程度,进而指导手术治疗。
- 张金平梁象逢区永康陈穗俊许耀东张志钢郑亿庆陈玲
- 关键词: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畸形外耳中耳
- 耳硬化症患者镫骨底板造孔术后高频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原因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耳硬化症患者镫骨底板切除术后高频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的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4年2月~2009年2月行镫骨底板切除术的30例(49耳)耳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所有患者术前2天、术后1、3、6个月纯音测听结果,并分析年龄、术后耳鸣对听力的影响。结果术后1个月气导8000Hz平均听阈比术前提高了约8dB,骨导4000Hz平均听阈提高约10dB(P<0.01)。≥40岁组术后高频平均听阈比<40岁组明显提高(P<0.01)。术后1个月有25耳(51%)出现耳鸣,其中约80%患者术后3个月耳鸣消失,听力明显改善。结论耳硬化症患者行镫骨底板切除术后大部分患者可出现暂时性高频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术后3个月听力明显改善,≥40岁患者高频听力受损明显。其原因可能为手术过程中对镫骨底板的过度非生理性振动,通过耳蜗内淋巴液导致靠近底板的外毛细胞功能受到影响,从而使高频听力暂时下降。
- 李湘辉张志钢郑亿庆梁象逢陈玲邱泽恒
- 关键词:耳硬化症耳鸣感音神经性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眼震电图分析
- 虽然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BPPV)在1921年最先由Barany提出,1952年Dix和Hallpike又进一步证实,但是此种常见的前庭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仍引起临床医生的极大兴趣.特别是根据1969年Schuknech...
- 陈玲杨海弟刘伟
- 关键词:眩晕眼震电图听力学
- 文献传递
- 青年急性耳鸣高刺激率ABR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研究高刺激率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对青年急性耳鸣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青年急性耳鸣58耳与正常青年44耳,分别进行高、低刺激率ABR检测,比较波Ⅰ、Ⅲ、Ⅴ的潜伏期(peaklatency,PL)和Ⅰ~Ⅲ、Ⅲ~Ⅴ和Ⅰ~Ⅴ峰间潜伏期(interpeak latency,IPL)及两种刺激速率PL差值(ΔPL)、IPL差值(ΔIPL)。结果采用51.1次/s与11.1次/s的波PL及IPL的差值作为分析参数:耳鸣组波ⅠPL差值较正常组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ⅤIPL差值较正常组延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正常组与耳鸣组高、低刺激率ABRⅠ~ⅤIPL差值>0.272ms的耳数分别为1耳和28耳。结论高刺激率ABR较常规ABR对青年急性耳鸣的检测更为敏感,可作为耳鸣患者的一种临床检查方法。
- 邱泽恒梁象逢王培郑亿庆陈玲李湘辉区永康
- 关键词:耳鸣听觉脑干反应高刺激率
- 伴或不伴眩晕的突发性聋的比较被引量:14
- 2005年
-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眩晕突发性聋的听力学和前庭功能检查结果的不同。方法25例突发性聋按伴或不伴眩晕分为两组,同时进行听力学、前庭功能等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ABR)、耳蜗电图、视频眼震电图(VNG)等,比较其检查结果的不同。结果突发性聋伴眩晕者发病时即多为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耳蜗电图多表现为-SP/AP≥0.4,提示有膜迷路积水,与VNG表现出来的单侧减弱及优势偏向相对应,且可合并有耳石症。
- 杨海弟陈秋坚陈玲区永康张志钢李湘辉刘伟粱象逢郑亿庆
- 关键词:突发性聋眩晕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耳蜗电图膜迷路积水眼震电图
- 持续性变向性位置性眼震的零平面检测临床意义探讨
- 唐小武区永康郑亿庆黄秋红陈玲黄夏茵
- 高通滤过噪声掩蔽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 2008年
- 目的确立正常年轻人高通滤过噪音掩蔽脑干听觉诱发电位V波潜伏期的正常值,比较高通滤过噪声掩蔽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正常人组、非梅尼埃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组和梅尼埃病患者的差别。方法30例听力正常的本校大学生、20例非梅尼埃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和20例梅尼埃病患者,均行高通滤过噪音掩蔽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别检测8kHz、4kHz、2kHz、1kHz、500Hz以下频率,刺激声强度为60dBnHL)和纯音测听测试,2个疾病组患者加行耳蜗电图检查。结果正常人组和非梅尼埃病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的V波潜伏期随刺激频率段的下降而逐渐延长,ΔV均值2.28ms,最大3.65ms,最小0.45ms,振幅逐渐下降,波形变宽。而梅尼埃病患者V波潜伏期延长不明显,ΔV最小-0.14ms,最大0.6ms,ΔV均值0.32ms。结论正常年轻人高通滤过噪音掩蔽ABRV波的潜伏期正常值的建立,为听觉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客观参考。高通滤过噪音掩蔽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梅尼埃病和非梅尼埃病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95%以上,明显优于耳蜗电图。
- 杨海弟许耀东区永康郑亿庆刘翔粱象逢陈玲
- 关键词:听性脑干反应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梅尼埃病
- 鼻中隔偏曲对双侧中耳功能影响的比较被引量:2
- 2006年
- 郑鹏凌梁象逢郑亿庆陈玲李湘辉
- 关键词:鼻中隔偏曲中耳功能咽鼓管功能障碍急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