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璐

作品数:50 被引量:564H指数:14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易激综合征
  • 14篇综合征
  • 14篇肠易激
  • 14篇肠易激综合征
  • 12篇针灸
  • 10篇便秘
  • 9篇电针
  • 8篇针刺
  • 8篇针灸治疗
  • 8篇灸治
  • 6篇调神
  • 5篇天枢
  • 4篇天枢穴
  • 4篇中医
  • 4篇慢传输型
  • 4篇慢传输型便秘
  • 4篇功能性便秘
  • 4篇腹泻型
  • 4篇腹泻型肠易激...
  • 4篇META分析

机构

  • 50篇江苏省中医院
  • 24篇南京中医药大...
  • 5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东南大学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湘南学院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南京市中医院
  • 1篇云南省中医医...
  • 1篇遂宁市第一人...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作者

  • 50篇陈璐
  • 43篇孙建华
  • 34篇裴丽霞
  • 23篇吴晓亮
  • 11篇耿昊
  • 8篇周俊灵
  • 8篇张伟
  • 4篇陈昊
  • 3篇夏晨
  • 3篇胡荣魁
  • 3篇徐天成
  • 3篇韩桂华
  • 2篇顾培青
  • 2篇陆斌
  • 2篇陈璐
  • 2篇刘亚军
  • 2篇徐陆周
  • 2篇李浩
  • 2篇彭拥军
  • 2篇朱莉

传媒

  • 5篇南京中医药大...
  • 4篇中国针灸
  • 3篇针刺研究
  • 3篇针灸临床杂志
  • 3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江苏中医药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World ...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胃肠病学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0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选穴规律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RE提供参考。检索建库至2019年6月7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针灸治疗RE的临床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腧穴处方,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0、Clementine 12.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关联分析。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46篇,提取出60组腧穴处方。描述性分析提示,针灸治疗RE使用频次前5位的腧穴是中脘、足三里、胃俞、内关、公孙;任脉、膀胱经、胃经是最常选取的经脉;特定穴方面,主要选取交会穴、募穴、五输穴,腧穴分布以四肢和胸腹为主。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得到针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核心穴对为"中脘-足三里",核心腧穴处方为"中脘、足三里、胃俞、内关"。
易越裴丽霞陈昊刘亚军顾培青陈璐孙建华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针灸选穴规律数据挖掘
面瘫病因之内外风辨析被引量:3
2022年
历代关于周围性面瘫病因颇有争议,基本分为三类:“外因致病说、内因致病说和内外因综合致病说”。经过对历代医家著作的分析与对临床有效治疗面瘫的研究总结,“外风”是面瘫的主要病因。“风为百病之长”,寒邪、热邪等依附于风邪侵袭面部,发为面瘫。本文着眼于面瘫的“内外风”之争,主要为了追寻面瘫的主要病因,以此为出发点来帮助指导临床的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浦诞玲裴丽霞陈璐陈璐周俊灵赵婷婷郭静
关键词:面瘫病因外风内风
心绞痛牵涉痛与穴位敏化的关系被引量:43
2018年
目的:观察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牵涉痛分布区域与穴位的关系,并结合动物实验探讨局部敏化出现的规律。方法:临床研究部分,观察1 046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压痛敏感部位、局部皮肤形态异常改变,并测量了77位患者疼痛阈值的变化。动物实验部分,以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4h为心肌缺血模型组(n=14),以假手术为对照组(n=4),分别用在自然光下拍摄观察和活体荧光成像的方法,记录大鼠尾静脉注射Evans Blue后体表出现蓝染的部位,并检测痛阈变化。结果:心绞痛患者压痛部位以及皮肤局部组织结构的改变多分布在左侧胸前区、背部、肩部、上肢尺侧部;右侧也有一定数量的分布。压痛点出现在穴位上、穴位附近和穴位以外。心肌缺血的大鼠模型出现类似的变化。结论:心脏发生缺血性病变时,其相应节段(T 1~T 5)神经支配皮节区域发生规律性的牵涉性的"敏化"反应,这些敏感度改变的部位与"穴位"形成有关。
施静王健王渊刘坤付勇孙建华赵吉平邵晓梅冯斯峰杨有为李杰曹乾安何勋刘梅芳陈璐崔翔吴江昀吴媛媛高昕妍朱兵
关键词:心绞痛牵涉痛机械痛阈
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及其对患者血清5-羟色胺的影响被引量:63
2014年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29例予针刺太冲、足三里及三阴交等穴,每日1次,每周5次;药物组28例予口服匹维溴铵(每次50mg,每日3次)及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每次4片,每日3次)治疗,均4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5-羟色胺水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观察临床症状积分变化。结果:针刺组与药物组均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5-羟色胺水平(P<0.01,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治疗1周后、4周后以及治疗后3个月,对症状积分的改善均优于药物组(P<0.01,P<0.05),其总有效率为89.66%(26/29),亦优于药物组的67.85%(19/28,P<0.05)。结论: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药物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针刺治疗可降低患者内脏敏感性,改善肠动力紊乱状况,调节脑-肠互动作用失衡状态。
占道伟孙建华罗开涛徐陆周周俊灵裴丽霞陈璐吴晓亮张佶玮张伟焦黛妍朱莉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针刺疗法5-羟色胺
中医外治法在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应用概况
2024年
寻常型银屑病是发生在皮肤的免疫性炎症疾病,具有慢性、复发性的特点,静止期的西医常规治疗疗效不理想,瘙痒、皮损症状都可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造成的心理压力也可诱发病情反复形成恶性循环。多篇临床研究报告显示各类中医外治法对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具一定疗效,因此阅读整理相关文献以供临床应用参考。
梁翠婷陈芳耿昊陈璐孙建华裴丽霞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中国传统医学针法罐法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MMI)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例BM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首发症状为头晕6例(30%),四肢无力6例(30%),单侧肢体无力4例(20%),吞咽困难3例(15%),双下肢无力1例(5%)。本组患者均为急性起病,16例进展性加重;20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吞咽困难17例,构音障碍15例,头晕13例,舌瘫11例,水平眼震7例,呼吸困难8例,双侧深感觉障碍8例,双侧Babinski征阳性16例。20例颅脑MRI均示BMMI,18例DWI示双侧延髓内侧高信号,10例头颅MRI双延髓内侧见T1低信号、T2高信号。20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MRA、CTA或DSA见椎动脉的远端局限性的狭窄或闭塞。治疗后基本痊愈7例。结论 BMMI表现为急起四肢瘫痪,两侧基本对称,双侧锥体束征,常有迷走神经、舌下神经受累症状及双侧深感觉障碍。头颅MRI结合DWI成像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傅海扬孙建华陈璐夏晨王立
关键词:四肢瘫影像学
中医舌苔的口腔菌群基础及其与肠道菌群的联系被引量:21
2019年
舌诊是中医四诊中较为重要的部分,而舌苔所对应的口腔菌群变化或与肠道菌群改变具备特征性的对应关系。这种联系的基础在于口腔微生物借助血液或消化道在肠道定植,或通过免疫系统传递菌群代谢产物而实现。在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非消化系统疾病中同样存在,实质或是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系统的交流,并参与对宿主和微生物都有利的代谢过程。认为对舌苔-口腔菌群-肠道菌群联系的把握,体现了中医学整体思维的学科特点。系统而规范化的舌苔-菌群研究工作可能为中医诊断技术的客观化提供更丰富的素材。
徐天成裴丽霞陈璐吴晓亮耿昊周俊灵顾冬梅孙建华
关键词:舌诊口腔菌群肠道菌群
不同疗法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被引量:9
2010年
慢传输型便秘是一类以结肠传输减慢为特点的顽固性便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西医采用西药及手术治疗均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中医采用中药、针灸、水疗、生物反馈等疗法治疗,疗效满意。因人而宜,综合治疗。
陈璐孙建华
关键词:便秘结肠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针刺
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系统评价(英文)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与西药相比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icence、EMbase、CBM、CNKI、WanFang Data等数据库,查找针灸与西药比较治疗中风后抑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3年9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资料提取、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使用GRADE系统评价证据质量。结果:共纳入13个RCT文献,包括845例中风后抑郁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与西药相比,在疗程结束时汉密尔顿(HAMD)量表评分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26,95%CI(0.11,0.40)],但经敏感性分析(剔除低质量研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06,95%CI(-0.37,0.25)],结果可靠性较低;不良事件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32,95%CI(0.19,0.53)],针灸组降低了68%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基于GRADE系统的证据质量等级评价结果显示,以上HAMD评分和不良事件均为极低质量证据。结论:虽然本系统评价结果显示针灸相比西药治疗中风后抑郁具有一定疗效,但结果可靠性和证据质量较低,上述结果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张伟孙建华高旸裴丽霞吴晓亮陈璐焦黛研
关键词:中风后抑郁针灸随机对照试验
针刺及联合其它疗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系统评价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对反流性食管炎(RE)的疗效。方法检索建库至2019年5月CNKI、WANFANG、VIP、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针刺治疗RE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提取纳入文献的基本资料并评价其质量,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研究,共1120名患者。在降低复发率方面,单独针刺或针药结合均优于西药[针刺:RR=0.21,95%CI(0.05,0.87);针刺+六君疏肝方:RR=0.44,95%CI(0.27,0.71);针刺+半夏泻心汤加减:RR=0.29,95%CI(0.14,0.60);针刺+旋覆代赭汤合左金丸加减:RR=0.40,95%CI(0.26,0.62);针刺+自拟中药方+微波热疗:RR=0.24,95%CI(0.08,0.66)]。在内镜有效率方面,电针联合西药治疗RE优于单独西药治疗[RR=1.23,95%CI(1.06,1.41)]。在降低症状积分方面,针药结合治疗RE的疗效较西药治疗更优[针刺+中药:RR=-1.73,95%CI(-3.21,-0.25),针刺+中药+西药:RR=-4.93,95%CI(-5.52,-4.34)]。针药结合治疗RE的不良反应少于单独西药治疗。结论针药结合治疗RE安全有效且复发率低,然而单纯针刺治疗RE的疗效目前尚不明确,针灸治疗RE的相关研究亟需统一疗效标准,提高研究质量,未来仍需要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针灸治疗RE的效果。
易越裴丽霞陈昊刘亚军刘亚军顾培青陈璐
关键词:针刺反流性食管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