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霞
- 作品数:11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病原检测及其HA与NA基因特性研究
- 2010年
- 目的 确认引起一起流感暴发疫情的病原,阐明该病原的血凝素基因(HA)和神经氨酸酶基因(NA)的特性.方法 疫情中最早出现流感样症状病例的咽拭子样本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采用鸡胚分离法进行病毒培养,选取两病毒分离株进行HA和NA核苷酸序列测定,并进行基因特性分析.结果 此次流感疫情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其HA和NA基因均与参比毒株的HA和NA基因高度同源,NA基因没有发生H274Y突变.结论 本研究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株为疫苗亲本株和中国分离株的类似株,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如达菲)敏感.
- 雷霞海岩李昕郭卫东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HA基因NA基因
- 2010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流行性感冒监测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4月-2011年3月流感监测结果,为内蒙古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和分析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度流感样病例(ILI)监测数据。采集ILI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并分析病原学监测资料。结果:2010年度,内蒙古自治区ILI%是1.64%,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1.06%。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夏秋季、中部和西部的冬春季检出率最高的流感病毒分别是A(H1N1)、B型和A(H3N2)。结论:内蒙古地区2010年4月-2011年3月均有流感病毒活动,东部地区主要流行A(H1N1)流感病毒,中部和西部冬春季主要流行A(H3N2)流感病毒。
- 雷霞跃华李昕郭卫东
- 关键词:流感病毒流感样病例流感监测
- 内蒙古2012年流感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了解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流感的流行特征,为预测和防控流感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该自治区哨点医院监测,收集2012年流感样病例(ILI)发病资料,并采集ILI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对所有流行病学资料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2012年该自治区ILI%均值为1.49%,以周为单位,各周ILI%波动在1.11%-2.73%之间;流感样病例集中在低年龄组人群;内蒙古东部地区ILI%为0.60%,中部地区ILI%为2.65%,西部地区ILI%为1.03%。2012年该自治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为12.82%,周阳性检出率介于0-45.46%之间,2012年属于混合型(B型占44.13%,H3N2型占41.61%,A(H1N1)pdm09型占8.05%);男女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无差别;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标本集中在低年龄组人群;中部地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低于其他地区。结论内蒙古自治区流感流行高峰为冬春季节,2012年春季流行高峰主要以B型流感病毒为主,冬季流行高峰以季H3亚型为主;加强对流感样病例监测和病原学监测,加强对易感人群的防护,关注新型流感毒株的出现,可以及时反映流感活动状况,对该自治区流感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刘艳芳郭卫东王文瑞雷霞
-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病原学
- 中国10个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无形体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对10个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无形体及立克次体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进行评估。方法现场培训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标准化操作。其中血清学技术采用WHO立克次体协作中心推荐的标准方法——微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mIFA),分子生物学技术使用2套巢式PCR分别扩增立克次体科(groEL基因)及无形体科(16S rRNA)大部分成员。标准化质控血清S1及S2、PCR模板P1、P2、P3、P4、P5及部分关键试剂,采用双盲法由中国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无形体室向参加单位发放,按统一实验操作程序,参加单位在各自本土化仪器、设备条件下进行操作。结果参加培训的10个省(市)CDC实验室,7个单位反馈血清学结果,S1及S2标准血清质控合格率均为71.4%(5/7)。反馈PCR结果的8个参加单位,其灵敏性存在较大差异,P2和P3模板合格率为62.5%(5/8),P4、P5、P6模板合格率为50%(4/8)。各单位血清学及PCR操作重复性评估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结论参加单位均存在不同程度实验操作系统误差,应分析各自原因,加以改进并进一步优化条件,提高该类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强调室内质控日常化管理并定期参加外部质量控制活动。
- 张丽娟汪鹏姜霞钱振宇刘桂艳雷露刘学升雷霞南晓伟吴建英岳永杰张铮李文涓邓红夏依旦禹惠兰王誓闻
- 关键词:无形体
- 内蒙古自治~2010—2011年流感监测结果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为了更好的掌握内蒙古地区流感流行规律,现对内蒙古自治区2010—2011年的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1材料与方法●1.1流行病学监测收集和整理“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2010—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报告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illness,ILI)监测数据[1],分析全区的ILI流行病学资料。1.2病原学监测采用Real—timeRT-PCR对ILI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标本采集和检测方法参照参考文献[1]。1.3统计学方法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数据采用Excel和Spss进行统计和分析。
- 雷霞跃华李昕郭卫东
- 关键词:流感样病例流行病学监测病毒核酸检测病原学监测
- 内蒙古学生人群甲乙类传染病疾病谱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掌握内蒙古学生人群甲乙类传染病疾病谱流行规律,为控制学生人群传染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内蒙古2009—2013年学生人群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卡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内蒙古学生人群中无甲类传染病发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17 986例,以呼吸道传染病(10 991例,61.1%)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4 977例,27.7%)为主;各传播途径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均是男性均高于女性(χ2=73.17,P〈0.05);84.8%的乙类传染病发生在6-20岁,肠道传染病发病高峰在6-12岁,呼吸道传染病有6-12岁和17-20岁2个发病高峰,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高峰则在17-20岁。肠道传染病以9月为发病高峰期,呼吸道传染病有5月和10—11月2个发病高峰期,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在6月发病例数到达高峰,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在12个月报告发病数波动不大。结论内蒙古学生人群传染病疾病谱存在鲜明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规律。
- 姜晓峰郝慧霞王文瑞郭卫东雷霞卢爱桃宋健
- 关键词: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
- 内蒙古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原与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
- 2011年
- 目的:分析2009年内蒙古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点和健康人群感染状况,为进一步应对流感大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T-PCR、Real-time PCR法进行核酸检测,阳性样本进行鸡胚病毒分离培养。人群血清采用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进行人群抗体检测。结果:全区各网络实验室共检测标本7663份,核酸阳性1543份,阳性率为20.14%。其中季节性H1N1阳性68份,H3N2阳性158份,甲型H1N1阳性957份,B型阳性164份,甲型流感阳性但无法分亚型的192份,混合4份;对本实验室检出的阳性标本509份进一步进行病毒分离培养,结果获得阳性毒株162株,阳性分离率为31.83%。采用血凝(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对分离毒株型别鉴定,结果甲型H1N1份155份,占阳性毒株的96.91%;HI方法检测人群标本472份,抗体阳性95份,阳性率20.13%。结论:内蒙古地区2009年7月以后流行的流感优势株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高峰出现在10月、11月;人群血清抗体检测表明人群抗体阳性率普遍偏低,学生的抗体水平相对较高。
- 李昕董杰雷霞海岩南晓伟跃华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原抗体
- 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株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病毒的血凝素基因与神经氨酸酶基因的特性被引量:1
- 2011年
- 2009年3月开始在墨西哥和美国等地暴发了由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引起的甲型H1N1流感,该疫情在短期内迅速蔓延至全球。甲型HlNl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基因组约为13.6kb,由大小不等的8个独立片段组成。
- 雷霞海岩李昕李春英郭卫东
-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血凝素基因甲型流感病毒正黏病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