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霍永寿

作品数:34 被引量:71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语言文字
  • 7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哲学
  • 16篇语言哲学
  • 12篇语言
  • 5篇哲学研究
  • 3篇语言学
  • 3篇语用学
  • 3篇索绪尔语言
  • 3篇左传
  • 3篇禅宗
  • 3篇禅宗语言
  • 3篇话语
  • 3篇《左传》
  • 2篇学派
  • 2篇以我为主
  • 2篇语言研究
  • 2篇语言哲学视角
  • 2篇语用功能
  • 2篇语用学研究
  • 2篇哲学视野
  • 2篇指称

机构

  • 30篇广东外语外贸...
  • 4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郑州升达经贸...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作者

  • 34篇霍永寿
  • 1篇左玲
  • 1篇刘剑
  • 1篇聂思成
  • 1篇钱冠连
  • 1篇褚修伟

传媒

  • 6篇外语学刊
  • 3篇外国语言文学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山东外语教学
  • 2篇广东外语外贸...
  • 2篇外国语文
  • 2篇浙江外国语学...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 1篇现代外语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外国语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集美大学学报...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英语研究
  • 1篇当代外语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9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左传》的语言使用与语言哲学研究的伦理维度
本文对《左传》"经部"的部分语言使用案例进行初步实验语言哲学分析。文章对上述语言使用案例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处理,并从意义的建构和表达层面对各类案例的运作机制和动因进行了语言哲学分析。这些案例包括:1)信息表达的详略;2)语...
霍永寿
关键词:《左传》伦理维度哲学研究
从言语行为的实施看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被引量:40
2005年
本文研究言语行为实施过程中话语标记语的调节作用。话语标记语对言语行为的调节功能表现在:对言语行为施事语力进行强化或弱化,以达到说话人意定的成事效果,或明确言语行为的类型以使其施事意图得到显明。
霍永寿
关键词:言语行为话语标记语
辞或命题:中西语言哲学基本范畴对比研究
2013年
针对国内哲学研究中借助西方哲学概念"命题"定义先秦哲学概念"辞"的做法,通过对先秦哲学典籍和西方相关哲学论著文本的分析、考证和阐释,得出以下结论:"辞"和"命题"只是在句法述谓结构、基本语义成分和某些语用特征方面存在共性,而在述谓结构的组合方式及其在各自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二者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的后果之一是,中西语言研究对句法问题采取了不同的取向。
霍永寿
关键词:命题
从《左传》赋诗活动看“微言相感”的语用功能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以扩展的语用调节论作为基本理论框架,以《左传》的30个赋诗个案作为语料,考察《左传》赋诗活动中"微言相感"的语用特征。研究首先从说话人角度分析了这种语言选择的活动限制、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然后从听话人的角度考察了话语理解(相感)和互动意图确认过程中指称确认、话题关联性确定的语用特性。研究发现,《左传》赋诗作为一种微言形式是说话人在基于周礼的活动限制下所作的语用选择,话语理解(相感)和互动意图的确认涉及到一系列指称转换和话题转换。
霍永寿
关键词:微言语用功能
语言事实与哲学眼光--谈语言研究的认识论基础被引量:3
2011年
在语言理论的建构过程中,哲学眼光作为理性化的哲学智慧或科学研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识之思"在认识元思维层面上集中体现为四个过程,即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定义问题的性质、对有关问题的信息进行表征以及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本研究通过对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论、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和乔姆斯基生成语言学理论建构过程的分析论证,语言学作为经验性科学可以从对语言事实的观察入手,然后经由上述四个元思维过程,逐步走向学科理论的建构,并进而对世界语言学产生影响。这一过程是哲学眼光指引下的取舍、抽象、深入、系统化的过程。
霍永寿
关键词:语言事实语言研究认识论基础
夹缝中的学问也是真学问——钱冠连教授访谈录
2019年
面对西学和中学夹缝的挤压,外语学者要夹缝求生,就必须要做到:①做好并做强汉语、外语两翼;②重视向西方学习,但要立足于自己的理论创造;③敢于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走自己的路;④重视基于母语语料的理论研究,敢于怀疑国外理论,勇于创立本土理论。
霍永寿钱冠连
关键词:夹缝
语境的嵌入与建构:《左传》赋诗活动的语言哲学考察被引量:2
2017年
本文通过《左传》赋诗(一种直接转述语)个案分析,梳理赋诗活动中诗歌源语境与目标语境之关联,考察赋诗活动的意义生成机制。通过构建意义生成三角论,研究发现,源语境与目标语境间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藉此须对源语境进行嵌入(包括归零)处理,同时重新建构目标语境。语境的嵌入与建构构成了《左传》赋诗活动意义生成的基本维度,从而构成汉语转述话语语言哲学研究的基础论题。
霍永寿胡冰
关键词:转述语
取与舍的智慧——乔姆斯基科学哲学思想探究
在生成语法的创立和发展中,乔姆斯基始终从哲学层面对语言学理论的科学地位进行深刻的反思。这种反思体现为语言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一系列取舍问题。就研究方法而言,这种反思体现为早期对理性主义哲学观的选择和坚守以及对结构主义语言学...
霍永寿
从指称到表义:论索绪尔语言哲学的本质特征被引量:10
2014年
本文通过对《普通语言学教程》和《普通语言学手稿》的文本解读试图论证:索绪尔在思考普通语言学基本问题的同时,也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语言哲学理论。这种理论的特点是:1)对传统及当时正在兴起的分析性语言哲学及其理论假定进行了批判与拒斥;2)在放弃语言与世界同构和符合(以及语词意义指称观)的传统语哲观的同时,以语言系统为基点,以"系统"、"任意性"、"义值"和"差异"等概念为核心,采用"负"的思考方法和研究进路,建构了以表义为基本维度的语言符号意义理论。就其意义本体的理论设定而言,和传统及分析性语言哲学相比,索绪尔语言哲学乃是另外一种范式的语言哲学。
霍永寿
关键词:指称表义
概念的建构与解构:禅宗语言哲学研究的基本维度
2016年
在禅宗机缘性会话中,互动的起点往往是徒弟针对概念的外延、内涵的发问,涉及作为会话基底的语义结构的不同方面。而作为互动主导的接引方,禅师往往动用各种语用策略对语义结构不同方面进行否定,以实施具体的接引功能,从而引导弟子达致开悟。前者可看作概念建构的过程,后者则是概念解构的过程。其中,建构是起点,是语义层面的表意运作;解构是重点,是语用层面的表意运作。二者的互动构成禅宗会话的意义生成模式及禅宗语言哲学研究的基本维度。
霍永寿
关键词:解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