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施辉 作品数:16 被引量:34 H指数:4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历史地理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一种安全联轴器以及手部康复治疗仪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联轴器以及手部康复治疗仪,其中,所述安全联轴器包括:第一轴安装部,所述第一轴安装部设置有至少一限位件;第二轴安装部,所述第二轴安装部设置有至少一弹性槽,所述限位件卡抵于所述弹性槽内;其中,所述第一轴安... 徐雷 吴源旻 顾施辉 赵钎 张曾 陈玉杰Monte-Carlo方法和K-means聚类法对手功能康复治疗仪参数的控制 被引量:1 2021年 手部疾病的发生率在逐年增多,手部功能障碍最常发生的部位是第二至第五指掌指关节出现僵直.设计了手功能康复治疗仪用于被动锻炼掌指关节的活动度,该仪器由关节活动次数等参数控制利用Monte-Carlo方法设计手康复治疗仪的参数,并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患者特征进行聚类以收集参数,并按照聚类分析后的结果赋值于新患者的起始参数. 吴源旻 赵钎 顾施辉 徐雷关键词:MONTE-CARLO方法 K-MEANS聚类 神经干细胞移植延缓失神经肌萎过程中突触的形成 顾施辉 徐建光 徐文东 徐雷 顾玉东四角融合术对桡腕关节内应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正常桡腕关节内的应力分布和变化特点,比较四角融合前后桡腕关节应力值、受力面积和平均压强的变化,研究四角融合对桡腕关节的影响。
方法:8例新鲜正常腕关节标本通过夹具固定于支架上,将150N的力按比例加载... 顾施辉关键词:腕关节 四角融合术 受力面积 生物力学 文献传递 多组神经束支部移位治疗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通过在各受区神经近入肌点处同时进行多组神经束支部移位,恢复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后丧失的肩肘功能。方法2007年2月-9月,收治4例单纯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男性患者,年龄21~39岁。均为车祸伤。左侧1例,右侧3例。患侧肩关节外展、外旋、上举及屈肘不能;耸肩、伸肘、屈伸腕指肌力≥4级。肌电图检查:副神经、尺神经及肱三头肌长头肌支功能好;正中神经功能轻度受损。患者于伤后3~11个月入院。于全麻下行后路副神经到肩胛上神经、肱三头肌肌支到腋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支到肱二头肌肌支和/或正中神经部分束支到肱肌肌支移位术。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其中1例术后出现手部尺侧麻木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余患者未出现与供区神经相关的运动、感觉功能受损症状。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2个月。术后3~4个月患侧均出现肩外展、屈肘动作。肌电图显示3组受区肌肉均可记录到新生电位。术后6~7个月,患者肩外展30~65°,屈肘90~120°,肌力3~4级。1例随访12个月患者肩外展、上举、外旋及屈肘主动活动度基本正常,三角肌、肱二头肌外形轮廓接近正常。结论应用功能相近的供体神经进行多组神经束支部移位具有供区损失小、恢复时间快、功能恢复佳等优点。尤其适合因伤后时间长延误治疗及锁骨上探查有风险的臂丛神经上干损伤患者。 陆九州 徐建光 徐文东 徐雷 顾施辉 沈云东 赵新 顾玉东健侧膈神经椎体前路移位端侧修复患侧膈神经的安全性评估及早期疗效观察 徐雷 顾玉东 徐建光 顾施辉 姜宗圆 蒋军建 陈立 陈洁自制简易外固定牵引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近中节指骨干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简易外固定牵引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近、中节指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9年6月-2013年8月,对26例(32处)近、中节指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自制简易外固定牵引支架结合克氏针及可吸收线固定治疗,并定期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术后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无骨髓炎发生,未出现骨折移位或畸形愈合,有9处骨折在愈合过程中形成外骨痂。按照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tol active motion, TAM)的评级标准并参考手指总主动屈曲度(tatol active flexion, TAF)的评分标准,评定患指运动功能,优5例(5处),良16例(17处),可3例(6处),差2例(4处);病例优良率80.8%(骨折部位优良率68.8%)。结论应用自制简易外固定牵引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近、中节指骨粉碎性骨折方法可靠,手术创伤小,能有效固定骨折,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恢复手指的运动功能。 王承利 陆九州 方有生 劳杰 陈洪亮 顾施辉 沈云东关键词:粉碎性骨折 四角融合术对桡腕关节内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比较四角融合前后桡腕关节内应力值、受力面积和平均压强的变化,研究四角融合术对桡腕关节内应力的影响。方法8例新鲜正常腕关节标本通过夹具固定于支架上,将150N负荷按比例加载于经过腕关节的各肌腱上,调节腕关节于不同位置,测量桡舟、桡月关节内的应力大小、受力面积和平均压强,测量结束后对标本行四角融合术,以同样方法进行测量,比较四角融合前后数据,分析四角融合对桡腕关节的影响。结果正常时,桡舟关节内受力面积占其关节面的3%~43%,桡月关节为6%~30%;四角融合后,桡舟关节为0%~30%,桡月关节为7%~32%。正常时和四角融合后,桡腕关节内的应力值、受力面积和平均压强随腕关节位置的变化而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但正常时应力柔和渐变,四角融合后明显剧烈而僵硬。结论正常桡舟、桡月关节内有各自独立的应力承受区,其面积不等于实际的关节面积,根据腕关节的位置不同而有变化;四角融合后桡腕关节内的应力变化较正常时剧烈、僵硬,长期作用可能使腕关节内软骨发生退行性变化。 顾施辉 刘璠 徐建光 徐文东 徐雷关键词:桡腕关节 生物力学 应力 四角融合术 正常桡腕关节内应力分布及变化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正常桡腕关节内应力分布及其变化规律。方法8例新鲜正常腕关节标本通过夹具固定于支架上,将150 N负荷按比例加载于经过腕关节的各肌腱上,调节腕关节于不同位置,测量桡腕关节内的应力大小,受力面积和平均压强并分析其变化。结果正常桡腕关节内的应力值、受力面积和平均压强随腕关节位置的不同而呈现一定的变化趋势。其中正常桡舟关节内主要受力面积占桡骨窝的3%~43%,桡月关节为6%~30%。结论正常桡舟、桡月关节内有各自独立的应力承受区,其面积不等于实际的关节面积,并随腕关节的位置不同而有变化。正常腕关节内的应力值和压强随腕关节的位置不同而有显著变化,在保护关节软骨和适应人类手活动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顾施辉 刘璠 徐建光 徐文东 徐雷关键词:腕关节 应力 受力面积 神经干细胞移植延缓失神经肌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研究脊髓神经干细胞移植到外周神经后延缓失神经肌萎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孕10~12d的SD孕鼠,提取、培养及纯化脊髓神经干细胞,传2~3代后,将分散成单细胞的神经干细胞(10^6/μl×5μl)移植到胫神经切断模型的远端;设立对照组,移植5阻干细胞培养液。术后分别于3、5个月取材,观察移植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比较干细胞移植能否延缓失神经肌萎;观察靶肌肉中突触(神经肌肉接头)的变化情况。结果移植后3、5个月,发现移植组小腿三头肌萎缩较对照组减轻(P〈0.05);移植组中的突触后膜退变萎缩明显好于对照组,术后5个月出现了新的突触结构。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以延缓失神经肌萎的程度,有效保护失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结构,并能形成新的突触。 顾施辉 徐建光 徐文东 徐雷 陆九州 沈云东关键词:干细胞移植 肌萎缩 突触 失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