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野驰
- 作品数:23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基于1984—2004年数据的分析和检验
- 2007年
- 国内外关于中国经济增长和FDI的关系的讨论此起彼伏,本文在中国数据的基础上,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得出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同时存在稳定的长期依赖关系。
- 于鹏飞马野驰
- 关键词:格兰杰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
- 正确认识“约谈”的价格调控作用被引量:4
- 2011年
- 实施政府约谈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能够稳定价格调控任务和规范企业价格调整行为。政府约谈不干扰企业自主定价,有别于政府的行政干预。政府约谈稳定了物价水平,规范了企业定价行为。完善政府约谈要尊重企业的自主定价权、构建价格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剖析价格调整原因。
- 姚毓春马野驰
- 关键词:价格调控
- 东北三省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被引量:9
- 2020年
- 随着"振兴东北经济"到"再振兴东北经济"政策实施,东北三省的金融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评价东北三省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本文选取东北三省26个地区为测评对象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提取出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子,计算2009~2018年这些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综合得分。结论表明: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为经济基础发展因素和社会人文因素。辽宁省整体金融生态环境最好,且其内部各地区发展水平较平均;吉林省、黑龙江省整体较差,黑龙江省内部差异大,存在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最后对处于不同金融生态发展阶段的地区,因地制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 张辛雨马野驰
- 关键词:东北三省金融生态环境灰色关联度分析
- 产城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被引量:11
- 2015年
- 产业和新型城镇化具有较强的互动关联性。新型城镇化是产业集聚发展的空间载体,产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两者融合能够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进和产业的优化升级。"有城无产"和"有产无城"都割裂了两者的内在联系,不利于彼此的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全方位的产业发展体系和践行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 马野驰祝滨滨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耦合效应测度——基于贸易联通的视角被引量:5
- 2019年
-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开展经济合作并实现贸易自由化,是域内各国实现贸易联通、互利共赢、营造和平发展环境的战略规划之一。基于GTAP模型来模拟测算区域内各国采取关税减让或零关税贸易的经济效应,结果表明:对蒙古、西亚和欧亚联盟国家而言,与中国建立更好的贸易联通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其福利水平;而对俄罗斯而言,无论是与中国共建丝绸之路还是组建欧亚经济联盟,俄罗斯均是最大的受益国;对于欧亚联盟其他国家而言,建立欧亚经济联盟后对其总体产出具有明显的负面效应,但在与中国建立积极的贸易联系后行业产出则出现明显改善。这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二者不仅是并行不悖的,而且还能够实现互利共赢。当下要深化产业的跨区域合作,充分发挥各自国家的产业比较优势,有阶段、有层次、有计划地推动不同产业的区域对接,真正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欧亚经济联盟的贸易创造效应。特别是要加快贸易与投资的联动融合发展,借助亚投行等“一带一路”区域的多边融资平台,加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贸易联通保驾护航。
- 张伟伟马野驰
- 关键词:区域经济合作
- 基于门限面板模型的金融发展与外汇储备宏观经济效应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本文选择40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数据建立门限面板模型,考察两次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不同金融发展水平时外汇储备对出口、投资、消费和总产出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对出口具有促进作用,对投资、消费和总产出具有消极影响;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时,外汇储备对出口、消费和总产出具有积极影响;金融水平取得一定发展时,外汇储备对出口和投资具有消极影响,对消费具有积极影响;金融高度发展时,外汇储备对出口和消费具有积极影响,对总产出具有消极影响。
- 马野驰蒋抒博王永胜
- 关键词:金融发展外汇储备门限效应
- 全球价值链参与率对中国行业内劳动者就业结构差距的影响——基于WIOD数据库的实证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文章根据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在相关理论框架下,实证研究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对中国行业内高、中和低技术劳动者就业结构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参与率扩大了全行业高技术劳动者与低技术劳动者就业差距,缩小了中技术劳动者与低技术劳动者就业差距。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率扩大了高、中、低劳动者就业差距,而后向参与率则缩小了就业差距。对于货物行业来说,呈现同样的影响效应。对于服务行业来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参与率缩小了高、中、低劳动者就业差距。服务业后向参与率缩小了高、中、低劳动者就业差距。总之,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主要是由后向参与率对劳动者就业结构差距起着重要影响作用。
- 吴云霞马野驰
-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参与率就业结构
- 国家制度距离对出口国内附加值影响的实证检验被引量:4
- 2020年
- 文章基于WIOD中包含的2000—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相关行业数据,实证考察制度距离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制度距离显著抑制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的提升。从分行业来看,制度距离对货物行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的提升产生阻碍作用,而对于服务行业并无实质性的影响。从分地区来看,制度距离对“一带一路”沿线中的欧洲国家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的提升产生阻碍作用,对“一带一路”沿线中的亚洲国家的出口国内附加值影响并不显著。
- 吴云霞马野驰
- 关键词:价值链
- 东亚高额外汇储备形成机制
- 2014年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东亚各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储备均出现激增现象。分析其外汇储备整体激增的原因,有利于了解中国外部市场环境,对未来解决高额外汇储备难题具有借鉴意义。
- 马野驰
- 关键词:国家外汇储备外部市场环境
- 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基于参与度和分工地位的双重视角被引量:12
- 2020年
- 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作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价值链升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运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2000-2014年的数据,实证考察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分工地位的影响并检验了相关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总体来看,制造业服务化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存在“天花板”效应,即随着制造业服务化趋势的加强,其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促进作用是边际递减的,而对制造业分工地位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不同服务投入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分工地位的关系存在一定差异,与传统的服务投入(批发零售和运输服务化)相比,现代化的服务投入(电信和金融服务化)对价值链升级的作用更为明显和重要;目前来看,由于国外服务的渗透率较低,所以占据主导力量的国内服务投入对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服务使用率高的制造行业要比服务使用率低的行业对价值链的升级效用更大一些。(3)我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整体较低,还未达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的最优临界水平,仍都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4)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研发创新是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促进价值链参与度深化的可能作用渠道。但是制造业服务化通过研发创新对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不存在提升效应,可能还存在其他作用渠道。本文的研究对于中国发展服务型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生产分工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 吴云霞马野驰
- 关键词:制造业服务化价值链升级参与度分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