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充气式托架用于预防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时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I-II级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正常足月妊娠产妇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后,将自制充气式托架放置于产妇右臀部,根据要求通过加压气囊向支撑气囊充气,使其下腹部左倾15°~20°,对照组在麻醉成功后采取正常的平卧位。分别记录两组产妇在麻醉前(T0)、麻醉后1 min(T1)、3min(T2)、5 min(T3)、10 min(T4)等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记录两组SHS发生的例数,麻黄碱平均用量和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MAP在T1~T3时明显低于T0时(P〈0.05),且B组MAP明显低于A组(P〈0.05),T0和T4时两组MAP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HR在T1-T3时明显快于T0时和A组(P〈0.05)。A组发生SHS 5例(8.3%)明显少于B组28例(40.7%)(P〈0.05);A组麻黄碱平均用量(4.5±2.1)mg明显少于B组(16.7±6.6)mg(P〈0.05),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A组(9.5±0.5)分明显高于B组(7.6±0.7)分(P〈0.05)。结论:充气式托架用于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效果明显,可以维持相对的血流动力学,改善新生儿Apgar评分,提高了麻醉质量和舒适度,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观察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全身麻醉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与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65岁择期在喉罩通气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LC患者75例,ASAⅠ~Ⅲ级,术中根据不同麻醉深度随机分为A组(术中BIS值维持在50~59)、B组(术中BIS值维持在40~49)和C组(术中BIS值维持在30~39),每组25例。三组患者麻醉诱导用药相同,麻醉维持采用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5μg·kg-1·min-1,持续吸入七氟烷,通过调整七氟烷的吸入浓度使BIS值维持在设定范围。记录三组患者术前1 d及术后1 d、2 d和3 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并比较术后1 d POCD的发生率。同时记录三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七氟烷用量、麻黄碱用量和术中知晓发生等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前1 d 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1 d、2 d MMSE评分明显低于B组、C组和术前1 d评分(P<0.05),B组和C组只有术后1 d MMSE评分低于术前(P<0.05),术后2 d评分已经恢复至术前水平,而A组直至术后3 d MMSE评分才与术前水平相当。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和七氟烷用量、麻黄碱用量,C组明显长于和多于A组、B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 LC,术后早期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术中 BIS 值维持在40~49,可提供相对稳定的血流动力学,苏醒迅速,术后MMSE评分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水平,可减少POCD的发生。
目的观察Airtraq喉镜用于颈椎手术合并困难气道患者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于我院择期行颈椎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A组(Airtraq喉镜)和B组(普通喉镜),每组40例。静脉麻醉诱导后,两组分别在Airtraq喉镜、普通喉镜引导下经口行气管插管。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即刻和插管后1、2、3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BIS)值,以及两组喉镜下声门显露情况、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和插管总成功率等。结果喉镜下声门显露A组患者均为Ⅰ级,B组患者有14例为Ⅰ级,12例为Ⅱ级,9例为Ⅲ级,5例为Ⅳ级。A组插管时间(10.5±6.2)s,明显短于B组的(75.3±4.1)s(P〈0.05)。A组插管即刻MAP、HR及BIS值均显著低于B组(P〈0.05);插管后2、3 min MAP和HR均显著低于B组(P〈0.05),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所有病例均未行喉部外压动作,B组行喉部外压动作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成功40例,均一次插管成功;B组总成功36例,其中一次插管成功34例,三次插管成功2例,4例因3次插管后仍未能显露声门,改用纤支镜完成插管,A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和插管总成功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Airtraq喉镜用于颈椎活动受限患者气管插管,视野清晰、暴露好,插管迅速,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且成功率高、损伤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