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燕
-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我院1283例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分析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和合理性,为持续改进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等间隔抽样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9月出院患者中的Ⅰ类切口手术病例1 283例,对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 283例Ⅰ类切口手术中,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401例,总预防应用率为31.25%;预防用抗菌药物以头孢唑林为主,共180例(占44.89%),其次为头孢呋辛155例(占38.65%);选药超出相关管理规定者62例(占15.46%),预防用药时间超过48 h者148例(占36.91%),单次给药剂量偏大者23例(占5.74%),预防用药时机不适宜者1例(占2.50%)。结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医院必须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持续改进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力度,促进抗菌药物临床的合理应用。
- 蒙光义高春燕王冬晓彭评志庞家莲莫金权唐华斌
- 关键词:围术期抗菌药物
- 基层医院45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监测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和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医院2012年上报ADR监测系统的454例ADR报告为研究对象,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454例ADR报告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分别占58.37%和41.63%;ADR高发于18岁以下和60岁以上患者人群,分别占18.94%和30.84%;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发生ADR比例最高,其次为口服给药途径,分别占70.04%和20.93%;抗菌药物和抗肿瘤药物诱发ADR的比例较大,分别占24.01%和11.67%;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瘙痒等过敏样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占39.21%;绝大部分ADR经相关治疗后能完全治愈或好转,分别占55.73%和42.73%。结论医务人员应加强ADR监测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临床表现和反应,重视药品的-临床应用管理,提高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减少ADR发生。
- 蒙光义高春燕王冬晓庞家莲彭评志唐华斌陈靖辉
-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析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