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松
- 作品数:16 被引量:112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南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牡丹皮道地性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特征研究被引量:10
- 2020年
- 该实验以"组分结构"理论为指导,分析道地牡丹皮的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特征。对20批道地牡丹皮与12批非道地牡丹皮样品,采用HPLC分析表征了有机小分子物质组成,通过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提炼出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特征的构成要素,包括萜苷组分(氧化芍药苷、芍药苷、没食子酰芍药苷、苯甲酰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鞣质组分(1,3,6-三-O-没食子酰葡萄糖、五没食子酰葡萄糖)、酚酸组分(没食子酸甲酯、丹皮酚);分析了道地牡丹皮中萜苷组分、鞣质组分、酚酸组分之间的量和量比关系分别为14.1,12.5,21.7 mg·g-1,1.00∶0.89∶1.54;萜苷组分中成分氧化芍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之间的量与量比关系具有特征性,分别为2.05,7.05,3.30 mg·g-1,1.00∶3.44∶1.61。道地牡丹皮独特的组分结构特征为其优质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了科学依据。
- 夏昀卿朱毛毛李如杨立诚高松曹素梅封亮贾晓斌
- 关键词:牡丹皮道地性
- 不同厂家六味地黄浓缩丸组分结构特征与质量控制探究被引量:8
- 2020年
- 该实验将指纹图谱技术和"组分结构"理论联合使用模式对六味地黄浓缩丸的质量进行控制与评价。采用Agilent 5 TC-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42 nm,进样量10μL,建立了六味地黄浓缩丸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7个共有峰,相似度为0.550~0.997,表明各批次六味地黄浓缩丸的质量差异比较大。表征了六味地黄浓缩丸中牡丹皮组分结构特征的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析六味地黄浓缩丸中牡丹皮的组分结构特征,发现不同厂家生产的六味地黄浓缩丸中牡丹皮组分结构的构成要素的含量以及量比关系差别较大,说明不同批次制剂产品内在质量的差异性。通过以上研究所建立的指纹图谱技术、"组分结构"理论联合使用模式为六味地黄浓缩丸质量评价提供了分析方法和探究基础。
- 夏昀卿李如高松曹素梅封亮贾晓斌
- 关键词:六味地黄浓缩丸指纹图谱
- 葛根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其体外研究被引量:33
- 2003年
- 目的 采用固体分散技术 ,提高葛根素的体外溶出速率。方法 分别以聚乙二醇 60 0 0 ,泊洛沙姆 ,聚乙二醇 60 0 0 聚氧乙烯 (40 )硬脂酸酯 (又名S 40 )的熔合物 (1∶3)为载体 ,熔融法制备葛根素的固体分散体。采用DSC法鉴别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 ,并进行体外溶出度实验。结果 各种固体分散体均能加快药物的溶出速率 ,载体比例愈大 ,药物溶出越快。葛根素在PEG60 0 0的固体分散体中以微细结晶存在。结论 葛根素 PEG60 0
- 周毅生贾永艳申小清朱新成高松武爱玲
- 关键词:葛根素PEG6000泊洛沙姆固体分散体低共熔物
- 大建中汤喷雾干燥工艺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优化大建中汤的喷雾干燥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出粉率和人参皂苷的含量为指标,对影响大建中汤喷雾干燥过程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最佳工艺经过验证,其工艺参数为:浸膏相对密度1.08,进风温度140℃,流速8 mL·min-1,辅料用量3%。结论:该工艺合理,稳定性好,为实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 左静静李响赵明伟陈杰孙耀志高松
- 关键词:大建中汤喷雾干燥工艺正交试验
-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五味子多糖的酶提工艺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优化五味子多糖的酶提工艺。方法: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以溶液pH、酶用量、提取温度为响应因子,以五味子多糖的提取率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3因素5水平星点设计进行试验;同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优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酶提溶液pH 5.7、酶用量1.3%、提取温度53℃;验证试验中五味子多糖的提取率为14.30%(RSD=1.84%,n=6)。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简便、合理、稳定,可用于五味子多糖的提取。
- 张楠楠朱志军蒋亚超邓浩高松李莹丽
- 关键词:五味子多糖酶法提取星点设计-响应面法
- 生脉分散片中人参皂苷Rgl、Re总量和五味子醇甲的纯化工艺研究
- 2016年
- 目的:确定生脉分散片中主要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l、Re总量和五味子醇甲的纯化工艺。方法:以生脉分散片中人参皂苷Rgl、Re总量和五味子醇甲含量为指标,比较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和不同工艺条件对生脉分散片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能力。结果: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人参皂苷Rg1、Re总量和五味子醇甲的吸附容量分别为4.918 5 mg·g^(-1)和11.177 6 mg·g^(-1);解吸率分别为56.05%,33.87%,为综合最佳吸附树脂。优选最佳纯化工艺为:上药液质量浓度0.16 kg·L^(-1),上样体积为9 BV,上样速率2 BV·h^(-1);6 BV水平衡,体积分数70%乙醇6 BV洗脱,速率均为4 BV·h^(-1)。结论:本工艺条件操作简单,人参皂苷Rgl、Re总量和五味子醇甲纯度均提高20倍以上,回收率分别达到59.18%,67.78%,适用于生脉分散片的纯化工艺。
- 蒋亚超朱志军张楠楠邓浩高松陈耀升
- 关键词:大孔树脂纯化人参皂苷RGL人参皂苷RE五味子醇甲
- 山茱萸药材加工过程废弃物制备木醋液的化学成分分析及抑菌活性评价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究不同热解温度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果核木醋液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筛选出最优热解温度,为山茱萸果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干馏法(306~600℃)制取山茱萸果核木醋液,温度每升高50℃收集1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滤纸片法测定不同热解温度山茱萸果核木醋液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抑菌活性最优热解温度木醋液进行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测定。结果共收集到6个热解温度木醋液,通过GC-MS分析鉴定出62种化合物,对其中10种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乙酸、糠醛、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正戊酸、愈创木酚、甲基环戊烯醇酮、2,6-二甲氧基苯酚)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0种化合物除糠醛外均以热解温度506~556℃收集的木醋液样品(W506~556)中质量浓度最高,其中丙酸质量浓度高达45.07 mg/mL;抑菌实验显示,W506~556抑菌效果最佳,其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0.78125%、0.78125%和1.5625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山茱萸果核木醋液的抑菌活性与其有机酸类和酚类物质的质量浓度密切相关。结论不同热解温度山茱萸果核木醋液化学组成及含量存在差异,以热解温度为506~556℃所得木醋液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山茱萸果核木醋液可作为其资源利用的新途径。
- 张浩宽郭盛尚尔鑫张森严辉钱大玮高松李俊科段金廒
- 关键词:山茱萸木醋液化学成分分析抑菌活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牡丹皮HPLC指纹图谱研究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建立牡丹皮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色谱柱为Dikma 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水(含0.085%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5℃;体积流量1mL/min;检测波长254nm(0~21.5min),230nm(21.5~45min),254nm(45~60min);进样量20μL。采用高分辨LC-MS/MS技术进行色谱峰指认。结果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采用高分辨LC-MS/MS方法对20个共有峰中的18个色谱峰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该方法测定了10批不同产地的牡丹皮,其相似度均在0.96以上。结论本实验为牡丹皮的全面质量评价奠定了基础。
- 高新彪孙磊乔善义高松车彦忠
- 关键词:牡丹皮HPLC指纹图谱MS
- 正交设计优选益脾软肝丸最佳醇提工艺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优选益脾软肝丸的醇提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阿魏酸、绿原酸提取量和浸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考察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醇提工艺条件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体积分数8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优选工艺科学合理,可作为该制剂合理开发的依据。
- 高松朱志军邓浩李莹丽张楠楠蒋亚超李素领
- 关键词:正交试验醇提工艺中药
-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河南道地药材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研究与应用
- 白雁雷敬卫谢彩侠杜天信高松杜志谦李晓坤樊克锋龚海燕王星
- 本课题以河南道地药材为研究对象,研究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药材、制剂、中间体及成品质量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情况如下:(一)研究内容:1、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山药、山橿质量分析中的应用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山药的道地性和非道地性进行...
- 关键词:
- 关键词:道地药材制剂近红外光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