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小芳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大疱
  • 1篇大疱性
  • 1篇大疱性表皮松...
  • 1篇大疱性表皮松...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色素失...
  • 1篇肢体
  • 1篇肢体活动
  • 1篇指(趾)甲
  • 1篇三氯醋酸
  • 1篇色斑
  • 1篇色素失禁症
  • 1篇松解症
  • 1篇同型半胱氨酸
  • 1篇浅表
  • 1篇浅表淋巴结
  • 1篇丘疹
  • 1篇荨麻
  • 1篇荨麻疹
  • 1篇睑黄瘤

机构

  • 2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作者

  • 3篇黄小芳
  • 2篇房思宁
  • 1篇宋彪
  • 1篇郑利雄
  • 1篇姚勇丰
  • 1篇李放娟
  • 1篇杜晓红
  • 1篇范玉娇
  • 1篇许小庄
  • 1篇梅忠喜

传媒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0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新生儿色素失禁症一例
2013年
患儿女,24d。足月自然分娩,系第1胎第1产。生后哭声好,羊水清亮,体重3.3妇。出生3d后全身皮肤出现散在绿豆至蚕豆大小的红色斑丘疹、疱疹和结痂,大小不一。疱液黄色,疱壁紧张,以躯干及四肢多见,破溃后遗留灰褐色斑,呈条状分布。指(趾)甲未见异常,肢体活动自如,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患儿精神反应好,吃奶正常,大小便正常。病程中无发热、抽搐等异常反应。患儿本次就诊前曾到某市级医院诊治,诊断为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并给予对症治疗1周,因病情无缓解而转我院治疗。患儿的外婆儿时有类似皮肤病史。其母孕期健康,父母非近亲婚配。
房思宁李放娟姚勇丰杜晓红黄小芳
关键词:新生儿色素失禁症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红色斑丘疹指(趾)甲浅表淋巴结肢体活动
基因组甲基化与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间的关系的初步探索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和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的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初步探讨基因组甲基化与其发病机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ASST方法将4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组和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组。分离血清,分别检测血清中TgAb、TPOAb、ANA、SAM和SAH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ASST阳性率46.7%,对照组ASST全部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身免疫荨麻疹组自身抗体检出率最高,TGAb、TPOAb和ANA的阳性率分别是23.80%、14.29%、14.29%;与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组及对照组比较,自身免疫荨麻疹组TGA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POAb和AN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组与对照组比较,三种自身抗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组SAM较其它两组低,而SAH高于其它两组,SAM/SAH也较其它两组小,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组SAM、SAH和SAM/SA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科门诊慢性荨麻疹患者中,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所占比例达46.7%;TGAb在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患者中阳性率显著高于慢性特发性荨麻疹,能否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的临床检测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SAM、SAH及其比值在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及对照组中无统计学差异,似乎甲基化并不参与到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中,但有待更大的样本量证实。
宋彪房思宁郑利雄梅忠喜黄小芳
关键词:荨麻疹DNA甲基化S-腺苷蛋氨酸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
CO_2激光与三氯醋酸治疗睑黄瘤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03年
睑黄瘤常见于上眼睑的近内侧,多见于中年妇女.因有碍美观,所以求医者甚多.1992年-2002年,我们分别采用CO2激光手术和三氯醋酸外涂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这两种治疗方法比较分析如下.
许小庄黄小芳范玉娇
关键词:CO2激光三氯醋酸睑黄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