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艳晖 作品数:14 被引量:68 H指数:5 供职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神经精神狼疮的相关性分析 2014年 目的研究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RPA)与神经精神狼疮(NPSLE)的关系。方法收集41例NPSLE患者(NPSLE组)和400例无神经精神表现的SLE患者(nSLE组),采用欧蒙斑点法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ARPA,并分析ARPA与其他自身抗体的关系。在90例APRA阳性患者中选择52例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者(积极治疗组),以及38例仅使用泼尼松未予环磷酰胺治疗者(对照组),随访半年至1年,比较两组nSLE患者的NPSLE发生率差异。结果NPSLE组的ARPA阳性率为51.2%,nSLE组的ARPA阳性率为17.3%,两组ARP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PA与抗双链DNA抗体、抗核糖核蛋白抗体、抗Sm抗体和抗SSA抗体均呈正相关(P<0.05或0.01)。积极治疗组的NPSL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比50%,P<0.05)。结论 ARPA与NPSLE有关,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积极治疗能有效降低ARPA阳性者的NPSLE发生率。 龚艳晖 严跃红 黄莹 王瑞鑫 李显波 洪明关键词:抗体 神经精神狼疮 高迁移率族蛋白-1与类风湿关节炎 被引量:5 2007年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滑膜炎和关节结构破坏为特征的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RA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大量的细胞因子参与了RA的致病过程,例如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fii8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索(interleukin,IL)-1等,它们作用于软骨和骨而导致关节结构的破坏。细胞因子的阻断治疗(选择性的TNF-α和IL-1阻断剂)目前已经运用于临床,然而,只有1/3的RA患者显示出了疗效,而另外2,3的患者对这些治疗措施没有任何反应。上述现状促使人们进一步寻找其他的细胞因子并通过其调控作用来治疗RA患者,以期望取得更好的疗效。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chromosomal protein 1,HMGB1)是近来发现的一种新型促炎细胞因子,在RA等多种炎症性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龚艳晖 左晓霞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1 类风湿关节炎 促炎细胞因子 自身免疫性疾病 PROTEIN 炎症性疾病 多媒体联合PBL、CBL教学法在肾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2020年 目的探讨多媒体技术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教学法在肾内科临床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广医五院实习的48名广州医科大学康复医学系本科实习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4例。试验组采用多媒体联合PBL、C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BL)教学法,通过教学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教学考核成绩包括理论考核、病历书写、病例分析能力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体格检查成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问卷调查包括对该教学方法满意度、学习积极性及兴趣、学习效率及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知识的理解、查阅文献能力、希望在今后的实习中使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媒体联合PBL、CBL教学法明显优于传统的LBL教学法,有助于临床实习医师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邱瑞华 严跃红 严清华 程全伟 龚艳晖关键词:肾脏病学 临床教学 活性维生素D3治疗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分析 2012年 目的观察探讨活性维生素D3治疗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和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从2010年1月-2012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维持性血透患者9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其中观察组使用活性维生素D3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经过活性维生素D3治疗后,显效有22例,有效有21例,无效有6例,其总有效率为87.8%;对照组经过常规治疗后,显效有12例,有效有17例,无效有20例,其总有效率为59.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活性维生素D3治疗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的治疗效果理想,对左心室肥厚的指标明显降低,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且后遗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龚艳晖 陈香文 金卫宏关键词:血透 左心室肥厚 活性维生素D3 25-羟维生素D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30例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DN组)的血清25(OH)D、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Ca2+水平及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校正的QT离散度(corrected QT dispersion,QTcd),并与2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DN组维生素D缺乏(25(OH)D≤50.00nmol/L)和不足者(25(OH)D>50.00~75.00nmol/L)29例;DN组血25(OH)D水平((47.93±22.25)nmol/L)较对照组((95.53±18.18)nmol/L)明显降低(P<0.01),QTd及其校正值QTcd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DN组中维生素D缺乏患者血25(OH)D、血Ca2+水平均较维生素D不足患者明显下降,BNP、QTd及QTcd均较维生素D不足患者明显上升或延长(P<0.01);DN组25(OH)D与BNP、QTd、QTcd呈负相关(r=-0.66,r=-0.67,P<0.01);BNP与Ca2+、Ca2+与QTd、QTcd呈负相关(r=-0.51,r=-0.47,r=-0.49,P<0.01),25(OH)D与Ca2+呈正相关(r=-0.49,P<0.01)。结论 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常见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维生素D缺乏对患者心功能有影响,可加剧心室肌复极不同步性及不稳定性。 韩英 龚艳晖 王瑞鑫 严跃红 江雁琼 张凤玲 黄莹 黄爱群 张少峰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25-羟维生素D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功能 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单核细胞中的移位和释放及沙立度胺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释放和细胞内定位及沙立度胺对其的影响。方法抽取19例RA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静脉血5ml,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别用100ng/ml TNFα、100ng/ml TNFα+40 μg/ml沙立度胺处理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HMGB1的释放;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外周血单核细胞中HMGB1的胞内定位。结果(1)在无刺激因素作用下,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液的上清中HMGB1蛋白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100ng/ml TNFα并不增加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HMGB1的释放,40μg/ml沙立度胺能明显降低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HMGB1的释放(P〈0.05)。(2)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HMGB1主要分布于胞核,100ng/ml TNFα刺激外周血单核细胞24h后HMGB1向胞质移位,40μg/ml沙立度胺能明显抑制TNFα所致的HMGB1胞质移位。结论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在TNFα刺激下HMGB1从核内移位至胞质,最后释放到细胞外,沙立度胺能抑制HMGB1的胞质移位和释放。 左晓霞 龚艳晖 周亚欧 罗卉 肖献忠关键词:关节炎 类风湿 单核细胞 高迁移率族蛋白-1 沙立度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1表达 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通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血浆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为寻找治疗 RA 的新靶点提供依据。方法采集38例活动期 RA 患者、24例相对稳定期 RA 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RT-PCR 检测 PBMC HMGB1mRNA 表达,Westernblot 检测 PBMC、血浆 HMGB1蛋白表达。结果与相对稳定期 RA 患者、健康对照者相比,活动期 RA患者 PBMC HMGB1mRNA 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3,P>0.05),而 HMGB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F=70.91,P<0.01),血浆 HMGB1水平显著增高(P<0.001)。相对稳定期 RA 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 RA 患者血浆 HMGB1水平与 ESR(r_s=0.478,P<0.001)、C-反应蛋白(r_s=0.574,P<0.05)呈正相关。结论 HMGB1与 RA 发病密切相关,并可能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左晓霞 周亚欧 龚艳晖 王彦平 唐道林 肖献忠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1 骨化三醇治疗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骨化三醇治疗对糖尿病肾病(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41例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接受骨化三醇治疗(0.25μg口服,每天1次)共2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25(OH)D_3、25(OH)D_2、脑钠肽(BNP)、甲状旁腺素(iPTH)、Ca^(2+)水平、QT离散度/校正的QT离散度(QTd/QTe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DT)、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VSDT)、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二尖瓣口最大血流速度之比(E/A)等的变化并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血25(OH)D_3及血Ca^(2+)水平明显上升,BNP、iPTH水平明显下降,QTd及QTcd明显缩短,LVEDD、LVPWDT、LAD、IVSDT、LVEF、E/A均有明显改善(P<0.01,P<0.05);25(OH)D_3与血BNP、iPTH、QTd、QTcd、LAD、LVPWDT、IVSDT、LVEDD均呈负相关,(r=-0.39,r=-0.49,r=-0.65,r=-0.66,r=-0.48,r=-0.49,r=-0.50,r=-0.52,P<0.05,P<0.01),与LVEF及E/A呈正相关(r=0.47,r=0.46,P<0.01)。结论 25(OH)D_3治疗可改善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减轻心室肌复极不同步性及不稳定性。 韩英 龚艳晖 王瑞鑫 严跃红 江雁琼 张凤玲 黄莹 黄爱群 张少峰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25(OH)D3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脏结构 心脏功能 尿微量清蛋白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尿微量清蛋白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早期DN患者35例(DN组)、单纯2型糖尿病(DM)患者32例(DM组)及健康体检者36例(对照组),对比3组人群的尿微量清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结果 DN组的尿微量清蛋白水平高于DM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略高于DM组和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微量清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清蛋白可以作为DN早期的诊断指标,对DN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灵敏度。 龚艳晖 严跃红 刘海燕关键词:尿微量清蛋白 糖尿病肾病 尿素氮 肌酐 探讨硫辛酸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患者在应用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给予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组(硫辛酸组)两组,每组30例。评价并对比两组治疗后患者肾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无论在血清肌酐方面还是在血清尿素氮方面,硫辛酸组治疗后的降低幅度均较常规组更明显(P>0.05)。且在药物副作用方面比较,两组未见差异。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硫辛酸注射液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且并不增加药物副作用。 龚艳晖关键词:硫辛酸注射液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