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庚芬
-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民族歌剧演唱的二度创作被引量:6
- 2004年
- 词曲作者在一度创作中,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将所需要表现的内容统统固定在乐谱的适当位置上,无法记述声乐表演中的音响内在律动和细致的变化与情感流程,更无法记述表演者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流程,歌剧演唱是歌剧艺术的灵魂和生命,它是指表演在歌剧演唱艺术实践环节中的中心地位,因此这就需要表演者根据词曲作者的一度创作在演唱中揭示作品生活内涵,显示自己与他人有别的艺术个性,从而使作品因其演唱而增色的声乐表演,可被称作二度创作,也就是说将一度创作传递给观众的视听化过程。
- 于庚芬
- 关键词:歌剧演唱民族歌剧唱段《党的女儿》二度创作歌剧艺术
- 谈高等学校音乐审美教育
- 2008年
- 于庚芬
- 关键词:音乐审美教育音乐教育教育时间教育课程教育者高校
- 歌唱发声向播音发声转换及发声异同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由歌唱发声向播音发声转换时往往出现声音位置靠后、音色暗淡苍老、声音尖窄、漂浮不定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除了以语音学为指导,使语音更具准确性之外,还应该通过特定练习,了解歌唱发声与播音发声的异同,将歌唱发声区转换到播音语言自然声区,并将歌唱音色转换到播音语言的自然音色。
- 刘迎新虹云于庚芬
- 关键词:歌唱发声播音发声发声控制
- 儒家音乐观对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的影响被引量:3
- 2009年
- 西汉以来,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长期在中国封建社会处于独尊至上的地位。几千年来,儒家思想渗透到文学、绘画、音乐等领域,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模式、生活情趣、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众多的儒家典籍中,主要是对“礼”、“乐”的阐述。其内容包括有关音乐的社会功能、礼乐的教化、乐与情、乐与德的关系等等。纵观“中庸”学说的全部论述,其整个理论框架建立在“中和”(或“和谐”)的原则之上,是和谐理论的展开与发挥,其核心与归宿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 于庚芬马聪
- 关键词:戏曲音乐儒家思想音乐观中国封建社会潜移默化
- 华夏大地上多姿多彩的荷包
- 2005年
- 我国的刺绣工艺闻名于海内外,它伴随着“男耕女织”的封建社会而产生,适应着农业和手工业结合的小农经济的特点。刺绣工艺品种多样各异,遍及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刺绣工艺的内容几乎反映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透过那一幅幅精巧别致、鲜艳夺目的美丽作品,人们可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淳美之情,以及情外魅力、神秀独钟的艺术品位。
- 于庚芬
- 关键词:刺绣工艺小农经济劳动人民艺术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