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从文娟

作品数:8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预算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代谢
  • 4篇代谢组学
  • 2篇多糖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吡柔比星
  • 2篇小鼠
  • 2篇麦冬
  • 2篇麦冬多糖
  • 2篇麦冬多糖MD...
  • 1篇代谢紊乱
  • 1篇地黄
  • 1篇地黄丸
  • 1篇冻干
  • 1篇冻干粉
  • 1篇毒性
  • 1篇血清
  • 1篇血糖
  • 1篇药物
  • 1篇药物分析

机构

  • 4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从文娟
  • 3篇冯怡
  • 2篇罗国安
  • 2篇刘清飞
  • 1篇梁琼麟
  • 1篇王义明
  • 1篇王令仪
  • 1篇朱云云
  • 1篇王彬
  • 1篇王源
  • 1篇胡玉熙
  • 1篇阮克锋
  • 1篇沈岚
  • 1篇王硕
  • 1篇王强

传媒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2013年代...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气质联用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7
2008年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气相色谱-质谱技术近年米在挥发性成分以及中药有效成分、药物及其代谢物、药物与生物药物合成、农药残留的检测、生物大分子、临床诊断等方面的直用进展,为进一步扩大气质联用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胡玉熙刘清飞从文娟徐牧王义明罗国安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生物医药药物分析
基于KKay小鼠的麦冬多糖MDG-1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麦冬多糖治疗消渴症(糖尿病)已有上千年的历史,MDG-1是从麦冬块根中提取纯化得到的β-D-呋喃型果聚糖,前期研究表明,口服MDG-1可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T2DM),但是MDG-1口服几乎不吸收,其起效机制仍然披着神秘...
朱云云从文娟沈岚梁爽王令仪阮克峰吴飞冯怡
关键词:多糖T2DM代谢组学GC
麦冬多糖MDG-1对糖尿病小鼠模型的降糖作用被引量:22
2011年
目的:观察麦冬多糖MDG-1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方法:①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MDG-1高、中、低剂量给药组,二甲双胍组,考察药物对正常雄性C57BL/6小鼠空腹血糖的影响。②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DG-1高、中、低剂量给药组,二甲双胍组,采用腹腔注射STZ联合高脂饲料诱导复制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药物干预后测定随机和空腹血糖、口服糖耐量和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各剂量组MDG-1对正常小鼠空腹血糖无影响,对糖尿病小鼠体质量有轻微降低作用;300 mg/kgMDG-1对糖尿病小鼠的随机血糖和空腹血糖均有显著降低效果,并可改善小鼠口服糖耐量和血清胰岛素水平。结论:MDG-1可降低由STZ诱导得到的糖尿病小鼠血糖,并对改善其胰岛素抵抗有一定作用。
王源王硕王令仪从文娟冯怡
关键词:麦冬多糖小鼠模型降血糖
基于代谢组学的六味地黄丸干预大鼠甲亢模型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该文采用血清代谢组学探讨正常大鼠皮下注射L-左旋甲状腺素钠诱导甲亢模型的作用机制和六味地黄丸干预甲亢模型的作用研究。方法选用SD大鼠按35μg.(100 g)-1皮下注射L-左旋甲状腺素钠造模1周后,给予4.7 g.kg-1的六味地黄丸干预3周,同时以正常大鼠作为对照,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不同组别大鼠的血清进行了分析。结果甲亢大鼠的体内草酰乙酸、磷酸二羟基丙酮、乙基葡糖苷酸、甘油三酯、溶血磷脂、胆固醇等明显上调;而六味地黄丸干预后,这些物质的水平出现明显下调。结论推测甲亢大鼠机体内的三羧酸循环发生障碍,糖、脂质、氨基酸代谢均出现紊乱,给予六味地黄丸后紊乱得到一定的改善。同时,这种方法为全面建立一种基于代谢组学的手段来诊断甲亢的病因和评价六味地黄丸治疗作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王彬沈岚从文娟朱云云王强冯怡
关键词:六味地黄丸代谢紊乱三羧酸循环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的吡柔比星注射剂的累积毒性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运用血清代谢组学方法对吡柔比星注射剂的累积毒性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建立了大鼠血清的代谢指纹谱,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比较吡柔比星注射剂和正常组的代谢物谱差异。通过变量重要性指标和t检验选取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结合标准品对照和数据库检索对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吡柔比星注射剂2次给药后,在体内产生的次级代谢物阿霉素酮会通过活性氧机制产生心肌毒性;同时,它还会引发体内的脂肪酸、磷脂代谢发生紊乱,进而加速心肌损伤。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筛选与吡柔比星累积毒性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提供了依据。
从文娟刘清飞梁琼麟罗国安阮克锋冯怡
关键词:代谢组学血清蒽环类抗生素
吡柔比星脂质冻干粉的制备及作用机制研究
吡柔比星(pirarubicin)是一种蒽环类抗生素,对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乳腺癌、头颈部癌、消化系统癌、肝癌和肺癌等多种实体肿瘤有较好的疗效。但在临床应用中,仍具有以下不良反应:1、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2、累积心脏毒...
从文娟
关键词:代谢组学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