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伍俏媚

作品数:9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麻醉
  • 5篇手术
  • 4篇颌面
  • 4篇颌面部
  • 4篇面部
  • 4篇口腔
  • 4篇口腔颌
  • 4篇口腔颌面
  • 4篇口腔颌面部
  • 3篇七氟醚
  • 2篇婴幼
  • 2篇婴幼儿
  • 2篇神经阻滞
  • 2篇全身麻醉
  • 2篇肿瘤
  • 2篇颌面部手术
  • 2篇面部手术
  • 2篇口腔颌面部手...
  • 1篇凋亡
  • 1篇修复术

机构

  • 9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9篇伍俏媚
  • 9篇吴志
  • 7篇范文国
  • 5篇刘立华
  • 2篇翟原生
  • 1篇许庆

传媒

  • 4篇广东省口腔医...
  • 3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术不同复合麻醉血液动力学的差异
目的:探讨丙泊酚-芬太尼麻醉与七氟醚-芬太尼复合麻醉在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术中对血液动力学,术后恢复时间影响的差异.方法:29名4~14个月接受唇腭裂修复的患儿,随机分为丙泊酚-芬太尼复合麻醉组(n=13)和七氟醚-芬太尼复...
范文国吴志伍俏媚刘立华
关键词:复合麻醉血液动力学婴幼儿
七氟醚吸入下静脉诱导在婴幼儿口腔颌面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价七氟醚镇静在婴幼儿口腔颌面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行择期口腔颌面部手术的5个月至3岁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镇静静脉诱导组(A组)与氯胺酮基础麻醉静脉诱导组(B组)。记录各组患儿诱导时间、血液动力学指标、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A组:(3.3±1.4)min/(12.4±2.2)min,B组:(5.2±2.3)min/(18.7±4.9)min,P<0.05],两组间诱导时间、血液动力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少于B组。结论七氟醚镇静静脉诱导麻醉较氯胺酮基础麻醉下全麻苏醒迅速,并发症少。
吴志范文国伍俏媚
关键词:七氟醚麻醉婴幼儿口腔颌面部手术
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同期血管化组织瓣修复术的麻醉处理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同期血管化组织瓣修复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术前组织讨论,根据病情选择气管插管方法。术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麻醉过程平稳,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结果本组麻醉时间410~1060min,手术时间360~980min。出血量500~1600ml,输血率46%,输血量(593±121)ml。患者组织瓣存活率89%,均生存出院。结论围手术期及早介入、多方配合,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提高此类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组织瓣存活率。
吴志伍俏媚范文国
关键词:口腔肿瘤麻醉
右美托咪定对舌癌患者围手术期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接受舌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行舌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维持麻醉所用药物不同,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ex组),每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检测麻醉诱导前30 min、切皮前、切皮后1 h、术毕、术后6 h、术后24 h患者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IL-1)、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资料以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围手术期血清中炎症因子IL-1、IL-6、hs-CRP、TNF-α水平在手术中、术毕、术后6 h、术后24 h较切皮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术毕时达到最高峰,术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Dex组的血浆IL-1、IL-6、hs-CRP、TNF-α水平在手术中、术毕、术后6 h、术后24 h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舌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炎症因子水平,从而减轻舌癌根治术后的炎症反应。
伍俏媚许庆吴志翟原生
关键词:舌肿瘤炎症
逆行-牵引气管插管在困难气管插管患者的应用
目的:探讨困难气管插管患者应用逆行-牵引气管插管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张口度小于1 cm困难气管插管的患者12例,咽喉及气管表麻后,经鼻插入CH8号胃管,用器械将胃管从口腔引出备用,用硬外穿刺针从环甲膜或第一、二气管环...
吴志伍俏媚范文国刘立华
关键词:气管插管逆行
全身麻醉复合神经阻滞在口腔颌面部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在口腔颌面部手术中全麻患者的应用.方法:择期手术的患者96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全麻(Ⅰ)组和全麻复合神经阻滞(Ⅱ)组,分别监测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分别于麻醉前、插管时、...
伍俏媚范文国吴志刘立华
关键词:全麻神经阻滞口腔手术
七氟醚与氯胺酮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诱导比较
目的:比较小儿麻醉用七氟醚吸入诱导和氯胺酮静脉诱导的临床特点.方法:择期手术的患儿46例,ASA I-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七氟醚组(S组)和氯胺酮组(T组),分别记录诱导至意识消失的时间,及诱导前、诱导时、插管后即时和插...
伍俏媚吴志范文国刘立华
关键词:七氟醚氯胺酮小儿麻醉诱导
七氟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心肌细胞凋亡及Akt/NF-κB表达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细胞凋亡的影响及Akt/NF-κB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P组)、IR组和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每组各10只。P组不进行任何IR处理。S组予吸入2%七氟醚30 min,洗脱15 min,IR组在该45 min内不作预处理的,然后阻断两组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20 min,随后再灌注2 h。采用TUNEL法检测原位凋亡细胞,计算细胞凋亡指数。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Akt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P组相比,IR组和S组的细胞凋亡指数增加,p-Akt和NF-κB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均<0.01);与IR组比较,S组的细胞凋亡指数下降,p-Akt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NF-κB蛋白表达水平则下降(P均<0.01)。结论:七氟醚预处理能够抑制IR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p-Akt表达,抑制NF-κB的活性有关。
吴志伍俏媚翟原生
关键词:七氟醚缺血-再灌注损伤核因子-ΚB
全身麻醉复合神经阻滞在口腔颌面部手术中的应用
:探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在口腔颌面部手术中全麻病人的应用。 方法:择期手术的患者96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全麻(Ⅰ)组和全麻复合神经阻滞(Ⅱ)组,分别监测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分别于麻醉前、插管时...
吴志伍俏媚范文国刘立华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手术全身麻醉神经阻滞血流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