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磊

作品数:14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立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文化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篇教学
  • 4篇生态学
  • 3篇植物
  • 2篇生态学实验
  • 2篇实验教学
  • 2篇实验室
  • 2篇教学实验
  • 2篇教学实验室
  • 2篇课程
  • 1篇氮污染
  • 1篇氮污染物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哲学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骨折
  • 1篇胸椎
  • 1篇虚拟仿真实验
  • 1篇虚实结合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骨折

机构

  • 14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4篇何磊
  • 6篇陈欣
  • 5篇唐建军
  • 3篇徐程
  • 2篇葛滢
  • 2篇吴敏
  • 2篇常杰
  • 1篇蒋琴素
  • 1篇徐静
  • 1篇王国强
  • 1篇霍颖异
  • 1篇杨志坚
  • 1篇胡亮亮
  • 1篇杨帆
  • 1篇杨帆
  • 1篇史影
  • 1篇周静怡
  • 1篇黄爱军

传媒

  • 3篇实验技术与管...
  • 3篇高校生物学教...
  • 2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09
  • 1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型间歇浸没式植物生物反应器的开发与教学应用
2023年
本文介绍了一套基于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培养器的设计与教学应用。该培养器基于潮汐式浸没原理,通过微电脑蠕动泵控制浸没时间和频率,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该实验系统由培养容器、营养液瓶、硅胶管和微电脑蠕动泵等组成。通过基于该实验系统的教学演示和实验课程,学生能够加深对小型间歇浸没式植物生物反应器的设计、组装及工作原理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植物组织培养快繁技术,有助于培养学生在面对植物组织培养应用问题时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何磊蒋琴素蒋琴素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教学应用
“双一流”背景下非生物专业生命科学实践类系列特色通识课程的建设与探索被引量:3
2021年
生命科学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学科,也是众多科学领域中发展迅速且交叉性强的实验性学科。"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以全面发展为导向,这对大学生生命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以通识课程体系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并成功建设面向非生物专业学生的8门生命科学实践类系列通识课程,课程内容涵盖生命科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或方向,培养具有生命科学知识和素养并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可为高校实验教学中心通识课程开设和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的经验。
霍颖异黄爱军杨志坚杨志坚徐程杨帆杨帆史影吴敏
关键词:生命科学
水体氮污染物测定的2种仪器在生态学实验教学中的对比研究
2021年
水体氨氮(NH_(4)^(+)-N)和硝氮(NO_(3)^(–)-N)的测定是浙江大学生态学本科实验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实验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与CleverChem Anna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对水体中的NH_(4)^(+)-N和NO_(3)^(–)-N进行测定。为了对比分析2种仪器在样品测定中的准确度、手动稀释和仪器自动稀释造成的差异以及由不同稀释倍数造成的数据误差等问题,该文利用2种仪器对NH_(4)^(+)-N和NO_(3)^(–)-N标准使用液(1、10、100 mg/L)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仪器的测定结果虽有一定的差异但具有较高的相关性(NO_(3)^(–)-N,R^(2)=0.997;NH_(4)^(+)-N,R^(2)=0.996),可通过校正曲线进行校正。数据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仪器自动稀释和样品中干扰因素的影响。通过对2种教学仪器在水体NH_(4)^(+)-N和NO_(3)^(–)-N的测定结果分析,加深了学生对测定原理的理解,提升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思考能力,以期为相关的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何磊牛少丹姜航王李春晓葛滢葛滢
关键词:氨氮硝氮实验教学
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生态学实验教学
2021年
利用微生物16S基因特定区域的通用引物对16S rRNA进行扩增,采用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结合QIIME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序列的筛选、比对和微生物鉴定,从而获得土壤中大量微生物物种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的分布信息。结果表明,该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实验操作兴趣,拓展了本科生态学实验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生态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综合实验能力。
何磊张乃方程磊陈欣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技术微生物多样性
一种基于种间护理效应的南方酸性退化土壤植被修复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种间护理效应的南方酸性退化土壤植被修复方法,通过选择极端耐逆境的豆科植物,进行定植建群并维护,通过护理植物的抚育效应及共生真菌特殊分泌物的特殊功效保护目标植物在酸性土壤逆境下重建群落多样性并实现尽快重建...
唐建军陈欣丁丽莲徐静何磊周静怡李琪瑶任明磊
文献传递
基础植物克隆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设计
2024年
基础植物克隆技术与应用是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通识课程,课程涵盖培养基配制、无菌操作、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诱导、组培苗驯化等内容,体现了生物、林学和园艺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从课程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该课程与其他专业领域的交叉融合知识点。结合问题导向式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教学方法,探索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科交叉学生方面的作用。三年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学生学习成绩、科研实验兴趣及课程建设水平均有所提升,学科交叉的教学设计提升了学生跨学科知识的串联式认知,扩展了学生视野,为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
何磊徐程
关键词: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虚实结合的生态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被引量:8
2021年
生态学实验是生态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但易受到时间、空间、设备等限制,生态学实体实验的开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和科研实践能力,以氮素循环实验为例,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将虚拟仿真实验与实体实验相结合,构建基于虚实结合的生态学实验教学体系。该教学体系基于以虚补实、以虚促实、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理念和思路,从实验方案构建、教学方式、考核指标及体系特色等方向进行阐述。实践表明,该教学体系拓展了实验的时间和空间,丰富了实验教学资源,可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解决学生实验受时空和地点的限制问题,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何磊陈欣唐建军程磊
关键词:生态学实验虚实结合教学体系
基于稳定性同位素的有机质分解测定在生态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9年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是生态学的重要研究手段,该文将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应用于生态学开放实验教学,设计了基于稳定性同位素的有机质分解测定实验。该实验探究性强,学生参与度高,拓宽了学生对生态学研究方法的认知,有助于学生了解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在生态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设计、参与相关生态学实验的能力。
何磊陈欣唐建军
关键词:有机质分解稳定性碳同位素
生态系统氮素运转虚拟仿真实验的设计与开发被引量:2
2020年
为突破生态学实体实验教学在时间、空间、仪器设备等方面的限制,设计开发出基于稳定性同位素技术的生态系统氮素运转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该系统以稻鱼共生系统氮素运转的稳定性同位素定量跟踪实体实验为基础,采用最新3D仿真技术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内容包括稻鱼共生系统的构建、氮素在生物之间运转的观测、野外取样和室内样品前处理、稳定性同位素15N的测定、氮素运转利用分析等虚拟过程。该系统将抽象概念及过程转化为直观、立体的仿真图形并开展实验,从实体操作到虚拟仿真,使学生拥有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两年的实践应用表明,该系统增加了实验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推动了生态学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何磊陈欣唐建军胡亮亮程磊
关键词:生态系统虚拟仿真实验
“双一流”背景下生态学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以浙江大学为例被引量:5
2019年
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是“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目标,推进浙江大学生态学一流学科的建设。本文剖析了浙江大学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态学教学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并从管理机制、开放建设和队伍建设3个方面探讨解决方案,为“双一流”背景下生态学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提供了理论及决策依据。为“双一流”背景下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服务社会提供平台和支撑。
何磊陈欣唐建军吴敏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