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1日
星期二
|
欢迎来到叙永县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萍
作品数:
4
被引量:27
H指数:2
供职机构: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夏育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徐世正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江珊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刘美玲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梁虹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4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4篇
医药卫生
主题
2篇
细胞
2篇
疗法
2篇
光动力
2篇
光动力学
2篇
光动力学疗法
1篇
蛋白
1篇
动蛋白
1篇
选择性杀伤
1篇
颜面
1篇
颜面部
1篇
乳头
1篇
乳头瘤
1篇
乳头瘤病毒
1篇
杀伤
1篇
肾小球
1篇
肾炎
1篇
酮戊酸
1篇
皮肤
1篇
皮肤癌
1篇
平滑肌
机构
4篇
武汉大学
作者
4篇
徐世正
4篇
何萍
4篇
夏育民
3篇
江珊
2篇
梁虹
2篇
熊腊元
2篇
刘美玲
1篇
付继成
传媒
1篇
中华皮肤科杂...
1篇
中国皮肤性病...
1篇
中华医学美学...
1篇
中华风湿病学...
年份
2篇
2008
1篇
2007
1篇
2004
共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法治疗颜面部原发性皮肤癌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δ-aminolae vulinic acid-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治疗颜面部原发性皮肤癌的疗效。方法对14例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38例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5例Bowen病患者进行ALA-PDT治疗,依据肿瘤部位及形态大小,每位患者分别接受治疗4~8次。结果57例患者接受治疗后,分别有10例(71.4%)SCC、34例(89.5%)BCC及5例(100%)Bowen病患者获得治愈,其余患者病情皆示显效。治疗结束后,肿瘤周边正常组织基本得以保留,无瘢痕形成。末次治疗结束6个月时,上述SCC、BCC及Bowen病痊愈患者分别有1例(10.0%)、4例(11.8%)及0例(0%)复发。结论ALA—PDT适用于颜面部位的局限性、原发性皮肤癌的治疗,是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少且对容貌损害较轻的新疗法。
夏育民
徐世正
刘美玲
梁虹
何萍
江珊
关键词:
光动力学疗法
鳞状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
BOWEN病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治疗跖疣
被引量:14
2007年
跖疣是一种常见的乳头瘤病毒感染疾病,通常采用激光、冷冻等物理疗法及平阳霉素等细胞毒药物治疗。氨基酮戊酸一光动力疗法(ALA—PDT)可选择性杀伤增生旺盛细胞,治疗尖锐湿疣取得良好疗效。为探讨该疗法对跖疣是否也具有疗效,我们进行初步尝试。
夏育民
徐世正
刘美玲
梁虹
何萍
江珊
关键词:
光动力学疗法
氨基酮戊酸
跖疣
乳头瘤病毒
选择性杀伤
感染疾病
IgG型抗双链DNA抗体对体外培养系膜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
2008年
目的探讨IgG型抗双链DNA(dsDNA)抗体对正常大鼠系膜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将马疫锥虫动基体DNA以不同途径免疫大鼠,分别诱生IgG型、IgM型抗dsDNA抗体,其血清分别与正常大鼠系膜细胞(MCs)共同培养,同时设立正常血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HSA)与Westem blot法检测MCs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层黏连蛋白(LN)等水平,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MCs的增殖率,锥虫蓝染色法测活细胞比例,透射电镜下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正常血清组比较,IgM抗体组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gG抗体组的细胞增殖率与活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余指标皆上升(P〈0.05)。电镜下IgG抗体组的MCs呈肌成纤维细胞样形态改变,而其余两组大致正常。结论IgG型抗dsDNA抗体可能通过诱导MCs表型转化而参与狼疮肾炎的发病机制。
夏育民
江珊
何萍
熊腊元
徐世正
关键词:
抗体
平滑肌肌动蛋白
系膜细胞
狼疮肾炎
大黄素与黄芪甲甙对BXSB小鼠肾小球I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探讨大黄素与黄芪甲甙对BXSB狼疮样小鼠肾脏病变的影响及其免疫药理学机制。方法 将BXSB雄性小鼠 40只随机、均等分成 5组 (Ⅰ~Ⅴ组 )。Ⅰ组当即检测各项指标 ;Ⅱ~Ⅴ组分别胃饲生理盐水、大黄素、黄芪甲甙和两者混合物 ,40天后检测 2 4h尿蛋白浓度、血清抗核抗体 (ANA )滴度和肾脏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表达水平。结果 与Ⅰ组相比较 ,生理盐水组的各项指标都上升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 ,胃饲药物组的各项指标皆下降 ,其中以混合药物胃饲组下降最明显 ;肾小球ICAM 1表达与 2 4h尿蛋白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大黄素和黄芪甲甙均对狼疮性肾炎有治疗作用且存在协同效应 ;抑制肾小球ICAM 1表达可能是其免疫药理学机制之一。
夏育民
徐世正
付继成
何萍
熊腊元
关键词:
大黄素
黄芪甲甙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