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1篇血细胞
  • 1篇阳性
  • 1篇阳性表达
  • 1篇造血
  • 1篇造血干
  • 1篇造血干细胞
  • 1篇噬血细胞
  • 1篇噬血细胞综合...
  • 1篇天然免疫
  • 1篇贫血
  • 1篇贫血患者
  • 1篇脐血
  • 1篇脐血造血
  • 1篇脐血造血干
  • 1篇脐血造血干细...
  • 1篇缺铁
  • 1篇缺铁性贫血
  • 1篇缺铁性贫血患...
  • 1篇综合征

机构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4篇余昌云
  • 4篇王劲
  • 3篇周旭
  • 3篇张二铁
  • 2篇许利民
  • 2篇刘瑜
  • 1篇赵瑾
  • 1篇陈舜贤
  • 1篇洪淋
  • 1篇冯江
  • 1篇糜公仆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07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16例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分析
2012年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是体内杀伤性T细胞(CTLs)和NK细胞的杀伤功能明显降低或缺陷,免疫监控系统受损,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异常增生,从而导致组织器官浸润及系列细胞因子风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目前亦归为组织细胞疾病。成人HPS多继发于病毒、寄生虫、原虫感染及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以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为主症[2],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关键。我科近5年收治HPS患者16例,报告如下。
周旭刘瑜余昌云张二铁陈舜贤赵瑾王劲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
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2005年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IDA)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和免疫分子CD35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红细胞酵母菌花环试验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3bRR)及红细胞促中性粒细胞吞噬率(ERPN),采用红细胞免疫黏附肿瘤细胞花环试验检测红细胞黏附肿瘤细胞花环率(RATR),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免疫分子CD35(RBC-CD35)数量。结果30例IDA患者治疗前,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RC3bRR、ERPN及RAT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RBC-CD35数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30例IDA患者铁剂治疗2、3个月贫血纠正后,RC3bRR、ERPN、RATR及RBC-CD35数量基本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DA患者存在可逆性的红细胞免疫功能损害,强调IDA患者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许利民冯江王劲余昌云张二铁周旭刘瑜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免疫CD35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MYC、Bcl-2阳性表达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MYC、Bcl-2阳性表达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患者的MYC、Bcl-2的阳性表达;观察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部位、细胞来源、结外受侵情况、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临床分期、治疗效果及生存情况分布等临床特征;观察比较MYC/Bcl-2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观察MYC阳性表达与Bcl-2阳性表达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结果 MYC/Bcl-2阳性表达患者性别、年龄、原发部位及细胞来源与MYC/Bcl-2阴性表达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YC/Bcl-2阳性表达患者结外受侵、IPI评分、临床分期、治疗效果及生存情况与MYC/Bcl-2阴性表达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阳性表达患者性别、年龄、原发部位、细胞来源、结外受侵情况、IPI评分、临床分期、治疗效果及生存情况与MYC阳性表达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l-2或MYC阳性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相关,MYC阳性表达与Bcl-2阳性表达患者的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
糜公仆王劲周旭余昌云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MYCBCL-2
脐血造血干细胞不同温度长期冻存效果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通过观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长期冻存的效果,以探讨脐血造血干细胞适宜的保存时间。方法以终浓度为5%二甲基亚砜(DMSO)、3%羟乙基淀粉(HES)和4%人血白蛋白(HSA)作为细胞冷冻保护剂,分别采用-80℃冰箱直接冻存和程控降温-196℃液氮冻存,冻存前及冻存3、6及12个月后,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脐血单个核细胞(MNC)计数,台盼蓝拒染法显微镜下计数细胞存活率及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细胞计数。结果在-80℃冰箱冻存3个月后,脐血MNC计数、台盼蓝拒染率及CD34+细胞计数冻存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冻存6个月后,脐血台盼蓝拒染率较冻存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冻存12个月后,脐血各项指标较冻存前差异均有显著性,其中台盼蓝拒染率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P<0.01)。在-196℃液氮冻存3、6及12个月后,脐血MNC计数、台盼蓝拒染率及CD34+细胞计数冻存前后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以终浓度为5%二甲基亚砜(DMSO)、3%羟乙基淀粉(HES)和4%人血白蛋白(HSA)作为细胞冷冻保护剂,脐血造血干细胞在-80℃冰箱中可以有效保存3个月,6个月后存在部分细胞损害,此时的脐血不适合作干细胞移植。脐血经程控降温-196℃液氮冻存12个月后,造血干细胞仍保存完好,适宜长期保存。
许利民王劲洪淋余昌云张二铁
关键词:脐血造血干细胞冷冻保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