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倪士昌

作品数:91 被引量:200H指数:8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3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6篇直肠
  • 18篇手术
  • 18篇切除
  • 16篇切除术
  • 16篇肛门
  • 15篇肛瘘
  • 12篇括约肌
  • 11篇直肠前
  • 11篇直肠前突
  • 11篇前突
  • 10篇切开
  • 10篇便秘
  • 9篇直肠前突型便...
  • 8篇手术治疗
  • 8篇中西医
  • 8篇中西医结合
  • 7篇直肠癌
  • 7篇切开术
  • 7篇疗效
  • 6篇切除术治疗

机构

  • 68篇温州医学院附...
  • 16篇温州市中医院
  • 7篇温州医科大学
  • 4篇温州医学院
  • 3篇温州医学院附...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91篇倪士昌
  • 65篇宋华羽
  • 56篇徐昶
  • 55篇李激
  • 53篇左志贵
  • 51篇陈绍棋
  • 14篇周振华
  • 4篇程绍棋
  • 3篇左志贵
  • 3篇邹长林
  • 3篇杨运俊
  • 3篇徐昶
  • 3篇徐昶
  • 3篇周振华
  • 3篇韩少良
  • 2篇厉金雷
  • 2篇胡云良
  • 2篇陈哲京
  • 2篇陈邦飞
  • 2篇叶成龙

传媒

  • 7篇中国肛肠病杂...
  • 5篇中华普通外科...
  • 5篇温州医学院学...
  • 4篇浙江医学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4篇浙江创伤外科
  • 3篇浙江临床医学
  • 3篇大肠肛门病外...
  • 3篇2010年浙...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浙江省中西医...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北京中医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10篇2009
  • 11篇2008
  • 13篇2007
  • 16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6篇2001
  • 2篇2000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直肠前突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型便秘52例疗效分析
2006年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直肠前突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型便秘的效果。方法:通过采用肛门后方切开扩肛加直肠前突改良Block修补术和直肠黏膜内脱垂消痔灵液高位硬化注射术治疗52例直肠前突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型便秘。结果:本组52例总有效率为94.2%(49/52)、其中痊愈率为61.5%(32/52),显效率为19.2%(10/52),有效率为13.5%(7/52),无效率为5.8%(3/52)。住院时间13~31d,平均(19.3±4.2)d。术后随访0.5 ̄3年,未见便秘复发和便失禁。结论:本术式具有术野显露清楚、手术疗效确切、手术简便,直肠前突和直肠黏膜内脱垂引起的便秘可同时手术处理;肛门狭小者均可采用本术式,且术后不会形成肛门狭窄。
倪士昌宋华羽左志贵陈绍棋李激韩少良徐昶
关键词:直肠前突直肠黏膜内脱垂外科治疗
显微肛瘘切除术治疗高位肛瘘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总结借助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高位肛瘘的效果。方法:选择肛腺源性高位肛瘘20例,在显微外科技术的辅助下经肛门括约肌完全切除肛瘘,并修复肛门括约肌,缝合创口,观察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5~6h,平均3h。术后住院时间7~11d。20例中痊愈19例。术后并发症:切口局部感染2例;切口部分裂开1例。术后复发1例。无术后肛门失禁。无肛门畸形。结论:显微外科技术辅助的高位肛瘘切除术可完全切除肛瘘,保留正常的肛门括约肌功能,极大地缩短了高位肛瘘的治疗时间。
宋华羽倪士昌陈绍棋李激徐昶左志贵
关键词:高位肛瘘肛瘘切除术显微外科
嵌顿性混合痔保留去齿线术治疗32例报道
1998年
倪士昌陈少琳
关键词:痔疮嵌顿性混合痔
尿道阴道口融合症手术治疗38例
1995年
我们自1988年1月至1994年9月,对38例尿道阴道口融合症采用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情况:本组38例中30岁以下8例,31~50岁29例,50岁以上1例。已婚37例,婚后未育7例。病程2~25年,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尿频、尿急、尿痛,伴耻骨上或腰部隐痛,部分患者有肉眼血尿,排尿困难,上述症状常因性生活而诱发或加重。体检:38例尿道阴道口均融合在一起。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正常22例。
倪士昌汤张良
关键词:手术治疗阴道口女性尿道综合征尿道口排尿困难疗效满意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6例
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治愈率达80%.治疗采用中西药保留灌肠,药物为利多卡因、庆大霉素、利福平、云南白药、地塞米松等,中药内服:湿热型白头翁汤加减;寒热交杂型当归四逆汤加减;脾肾...
倪士昌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文献传递
经肛门耻骨直肠肌部分切断术治疗耻骨直肠肌肥厚型便秘28例被引量:6
2005年
倪士昌宋华羽陈绍棋李激徐昶
关键词:便秘耻骨直肠肌肥厚部分切断术
保护性造口在超低位直肠肿瘤内括约肌切除术中的价值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探讨保护性造口在超低位直肠肿瘤内括约肌切除术(IS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9年7月给予经肛ISR联合经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结肠肛管吻合术的56例无肛门外括约肌受侵的超低位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造口组(16例)与未造口组(40例)患者术后吻合口和肛门部并发症及肛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56例患者中16例(28.6%)行保护性造口.未造口组术后吻合口和肛门部并发症分别出现14例(35.0%)和16例(40.0%),而造口组吻合口及肛门部并发症分别仅出现1例(1/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造口组1例吻合口裂开肿瘤复发再手术行永久性结肠造口,另3例吻合口及肛门病变需造口及二期手术治疗,再手术率为10.0%.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控便能力均下降,造口组患者造口回纳术后3、6、12个月肛门功能Kirwan评分达Ⅰ级者分别为11/16、13/15、11/13,未造口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达Ⅰ级比例分别为30.0%、37.5%、45.0%,术后同期造口组患者肛门功能均明显优于未造口组患者(P〈0.05).结论 保护性肠造口可减少超低位直肠肿瘤ISR后吻合口瘘,消除术后早期肛门失禁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且有利于肛门功能的恢复.
左志贵宋华羽徐昶李激倪士昌周振华陈绍棋
关键词:直肠肿瘤内括约肌切除术
肝癌发病与社会因素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邹长林陈哲京金文扬倪士昌陈邦飞胡云良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病例对照研究社会因素病因
多层螺旋CT在肛瘘定位诊断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增强并结合瘘管造影对肛瘘进行定位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7月至2006年5月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对32例临床疑诊为肛瘘的病人使用16层螺旋CT扫描和瘘管造影。原始图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重建(V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图像由放射科专业医生完成。将术前获取的影像学资料与显微肛瘘手术和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SCT上4例未发现肛瘘,5例为单纯性肛瘘,23例为复杂性肛瘘,均经过手术证实,肛肠专科检查将8例复杂性肛瘘误诊为单纯性肛瘘。MSCT上低位肛瘘6例,高位肛瘘22例,均经过手术证实,其中肛肠专科检查将8例高位肛瘘误诊为低位肛瘘,MSCT上3例括约肌外瘘误诊为括约肌上瘘。MSCT对术前内口、支管、脓腔评价的准确率分别为62.1%、89.3%、100.0%。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中,MPR包括曲面重建(CPR)可清晰显示瘘管的具体位置及其与肛管内外括约肌、肛提肌的关系,VR能三维再现瘘管的形态和走行特点。结论MSCT平扫、增强并结合瘘管造影是一种有效而可靠的对肛瘘进行定位诊断的检查方法,可以为手术提供有效依据。
左志贵宋华羽徐昶杨运俊倪士昌李激陈绍棋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改良术式治疗肛瘘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比较改良术式切开半深缝合术和经典切开术治疗肛瘘的疗效,判断其优劣。方法将2006年来本院住院治疗的90例单发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采用切开半深缝合术;对照组46例,采用切开术;通过术后3至9个月跟踪随访,在治疗时间、治疗费用、瘢痕宽度、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判断分析。结果:两组均全部治愈。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短、费用少、瘢痕宽度小,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对照组出现出血6例、肛门凹陷畸形5例,而治疗组均无1例发生,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术式肛瘘切开半深缝合术治疗肛瘘疗程短,费用低,瘢痕小,并发症少,与经典肛瘘切开术相比疗效更佳。
徐昶倪士昌邱晓珍宋华羽李激左志贵陈绍棋
关键词:肛瘘切开术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