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利华
- 作品数:17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兼名苑〉辑注》补阙被引量:1
- 2012年
- 《兼名苑》是一部汇集事物别名异称的类书,其书大约在唐末五代时期便已遗佚。只有慧琳的《一切经音义》和段公路的《北户录》有少数几条佚文,但在日本典籍如《辅仁本草》、《倭名类聚抄》等书中却散布着《兼名苑》的大量佚文。李增杰、王甫两位先生钩沉中日古籍中的遗文佚句,辑录成篇并作了详细的校注,即嘉惠学林的《〈兼名苑〉辑注》。读完掩卷,觉得书中在追溯语源、词义考辨、名物认识以及文字校勘等四个方面尚有补缀之处。
- 冯利华
- 关键词:语源校注
- 《真诰》版本考述被引量:5
- 2006年
- 《真诰》是东晋南朝时期流行的一部重要的道教典籍,书中详细地记载了上清派的历史,并介绍了许多服食炼养、导引行气等养生方法,具有一定的语料价值。由于此书目前还没有进行过校注,为了便于系统地整理《真诰》,本文从《真诰》的出世、整理以及版本递传情况作了考证。
- 冯利华
- 六朝道经词语研究发微——以古上清经为中心被引量:3
- 2006年
- 《上清经》是东晋中叶继《灵宝经》之后出现的又一组重要的道教经典。东晋末至刘宋时期开始在江东广泛传播。目前学术界从语言的角度对道教经典进行研究的甚少。文章从词汇史的角度结合中古词汇的特点,就古上清经中的一些字面普通而义别的词,如“巾、建、格、夜”等作了具体考释,并从常用词研究的角度,对道书中的出现的常用词“巾、建”(著、戴)作了数据统计,说明道教经典在汉语史研究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 冯利华李双兵
- 关键词:六朝词语汉语史
- 读《中国外丹黄白法考》札记
- 2012年
- 陈国符的《中国外丹黄白法考》是最早研究道教外丹词语的专著,该书在词语解释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主要从漏释词语、释义不确、误释方言词、臆改异体字、误释副词、句读有误等六个方面对其中的缺谬作一些补正工作。
- 冯利华
- 关键词:词语补正
- 《中华新字典》研究
- 2014年
- 《中华新字典》是民国初期一部注重实用性与时代性的辞书,是中国传统字书向现代语文字典、词典过渡的产物。该书在体例和内容上的革新,促进了语文辞书及外汉双语辞典的编纂及发展。然而在中国辞书史上却鲜有论及,其历史地位也尚未得到肯定。本文通过比较此前出版的《康熙字典》以及其后出版的《中华大字典》,旨在探讨分析该书的成就与不足,客观地评价其历史地位。
- 冯利华郑笑
- 关键词:辞书史
- 《〈兼名苑〉辑注》条辨
- 2015年
- 《兼名苑》是一部汇集事物别名异称的类书。文章将国家图书馆所藏的《本草和名》和《笺注倭名类聚抄》两书中所引《兼名苑》佚文与《〈兼名苑〉辑注》进行比对,就《〈兼名苑〉辑注》中的文字校勘和名物考源作了补缀。
- 冯利华
- 关键词:校勘语源
- 中药“五加”的别名“豺漆”、“豺节”考被引量:1
- 2007年
- 五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材。其别称“豺漆”、“豺节”的命名理据主要来源于它枝茎上的刺针,其意义是指带有棘刺的药物,而“豺节”又是“豺漆”的音讹。
- 冯利华
- 道书音注的语料价值被引量:2
- 2007年
- 道教文献在辞书编纂和文献校勘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章利用道书中的音义材料并结合道教文化,从收字、注音等方面对《汉语大字典》的缺漏作补正,并对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作了校勘。
- 冯利华
- 关键词:汉语大字典
- 《〈兼名苑〉辑注》订补
- 2009年
- 《兼名苑》是唐代僧人释远年编纂的类书。该书汇集事物别名异称,对于名物训诂以及语源学研究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成书不久便遗佚不存,因此国内各种书目文献对《兼名苑》以及作者鲜有记载。《兼名苑》在中日文化交流中被"遣唐使"带回日本,并受到很高的重视。日籍《本草和名》、《倭名类聚抄》以及《医心方》曾多次引用《兼名苑》,之后《兼名苑》在日本也散佚流失了。近年有学者钩沉中日典籍中《兼名苑》佚文,整理为《〈兼名苑〉辑注》一书。本文对书中的注释以及佚文作了补充。
- 冯利华
- 道书隐语刍议被引量:4
- 2006年
- 隐语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畴。中国古代文献中对于隐语的记载可追溯到先秦时期。文章从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道教经典中的隐语生成的原因、隐语的表达功能、存在状况以及文化特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 冯利华
- 关键词:道教文献隐语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