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敏 作品数:6 被引量:20 H指数:3 供职机构: 河北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壳多糖与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应用修复创面愈合的评估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壳多糖具有抗菌消炎和收敛作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血管生成、促进神经生长等功能,是创伤愈合和上皮形成的重要调节物。实验联合应用壳多糖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观察其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4/2007-01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实验室及河北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实验室完成。实验室标准均为生物安全二级(BSL-2)。①实验材料:48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质量200~250g,清洁级,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以切割法制备大鼠创伤模型,造成全层皮肤创面。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壳多糖组、生长因子组、壳多糖+生长因子组,并分别给予蒸馏水、100g/L壳多糖、1000IU/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0g/L壳多糖+1000IU/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药液治疗,每组12只。③实验评估:以创面愈合时间和速率、新生毛细血管、炎症细胞和细胞渗出的变化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创面组织中的表达来评价修复效果。结果:48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壳多糖+生长因子组创面愈合时间最快(P〈0.01)。②与其他3组比较,壳多糖+生长因子组第3天有较多毛细血管生成,第14天成纤维细胞排列整齐。③壳多糖+生长因子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在术后第10天达到最高峰,至伤后第14天仍保持高水平,且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结论:壳多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伤口愈合,缩短愈合过程,提高愈合质量,两者联合应用可更大限度发挥各自功效。 仇树林 冯敏 张培培 赵伟 朱昊关键词:创伤愈合 壳多糖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几丁糖对扩张后皮瓣纤维包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通过观察几丁糖应用与否纤维包膜厚度的变化,探讨几丁糖对纤维包膜厚度的影响,为临床探索一种能减少扩张后皮瓣纤维包膜厚度,从而减轻其弹性回缩作用的可行方法。方法制作应用几丁糖干预的埋置扩张器动物模型及自身对照模型各15例,扩张完成后取材制作HE染色切片,随机选取每组各15个视野应用显微标尺测量纤维包膜的厚度。并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全层皮瓣回缩率,了解两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纤维包膜厚度为(516.000±128.491)μm,对照组纤维包膜厚度为(833.000±227.379)μ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回缩率为(43.371±7.312)%,对照组回缩率为(45.637±6.6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几丁糖干预纤维包膜的形成过程,可以使纤维包膜厚度变薄,从而降低其弹性回缩作用。 仇树林 闫焱 张培培 褚国华 冯敏 李兵 韩胜关键词:几丁糖 纤维包膜 弹性回缩 应用缝线环扎法联合肿胀麻醉技术切除头面部神经纤维瘤 被引量:3 2007年 仇树林 闫焱 褚国华 冯敏 李兵 韩胜关键词:环扎法 肿胀麻醉 缝线 皮肤软组织缺损 组织器官 几丁糖对扩张后皮瓣纤维包膜中胶原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近年来很多学者尝试应用药物干预扩张后皮瓣纤维包膜的形成过程,但在药物的选择上均不理想。观察几丁糖应用前后纤维包膜中胶原纤维含量及扩张后皮瓣回缩率的变化规律,分析几丁糖对纤维包膜中胶原含量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3/11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临床研究中心完成,动物实验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①实验材料及分组:选用新西兰大白兔15只,每只背部中段脊柱两侧旁开3cm处设为扩张区,均将左侧设为几丁糖组,右侧设为对照组。②实验方法:几丁糖组在腔隙内注入20g/L医用几丁糖0.5mL,再植入20mL皮肤软组织扩张器1枚;对照组常规植入20mL皮肤软组织扩张器1枚。待实验动物切口愈合拆线后开始扩张注水,每只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注水达到40mL后停止注水。③实验评估:于停止注水10d后,切取两组扩张器表面相同部位纤维包膜及带纤维包膜皮瓣,用图像分析法计算各组织块收缩率;取纤维包膜组织作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进行光镜观察,并应用真彩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平均灰度,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实验设置几丁糖组和对照组各15例,全部取材成功。①几丁糖组纤维包膜组织平均灰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170.383±14.313,159.762±10.623,P<0.05)。②几丁糖组扩张后皮瓣回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3.371±7.312)%,(45.637±6.613)%(P<0.05)]。结论:应用几丁糖干预纤维包膜的形成过程,可以使纤维包膜中胶原含量降低,从而可以有效减少扩张后皮瓣的回缩率。 仇树林 闫焱 张培培 赵伟 朱昊 褚国华 冯敏 韩胜 李兵关键词:外科皮瓣 几丁糖 胶原 成纤维细胞 几丁糖对扩张后皮瓣纤维包膜中毛细血管数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观察应用几丁糖前后,纤维包膜中毛细血管数量的变化规律,探讨几丁糖对纤维包膜血运情况的影响。方法制作应用几丁糖干预埋置扩张器的动物模型及其常规对照模型各15个,取材制作CD34染色切片后,随机选取光镜100倍下CD34染色切片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个视野,人工计数毛细血管数量,了解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的毛细血管数量平均每视野(8.200±2.150)个,对照组的毛细血管数量平均每视野(7.900±1.729)个,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几丁糖干预纤维包膜的形成过程,不会减少纤维包膜中毛细血管数量,从而不会影响纤维包膜对扩张后皮瓣的血供与营养作用。 仇树林 闫焱 张培培 褚国华 冯敏 李兵 韩胜关键词:几丁糖 纤维包膜 毛细血管 L-精氨酸与纤维连接蛋白联合应用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L-精氨酸(L-arginine,L-Arg)与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联合应用对伤口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背部创伤模型,在创面局部应用纤维连结蛋白同时应用L-精氨酸灌胃,分别在术后3、7、10、14天切取创面的愈合组织,进行HE、VG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结果用SPSS12.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联合应用FN和L-Arg组实验动物创面的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和两种药物单独应用组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L-Arg和FN联合应用对促进大鼠背部创面的修复,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具有显著的效果。 仇树林 褚国华 张培培 赵伟 朱昊 闫焱 韩胜 冯敏 姚金英关键词:创伤愈合 纤维连结蛋白 L-精氨酸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