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伟伟

作品数:39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然科学总论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哲学宗教
  • 16篇自然科学总论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文化科学
  • 3篇语言文字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理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3篇义学
  • 13篇语义
  • 13篇语义学
  • 11篇语境
  • 8篇大数据
  • 5篇意向性
  • 5篇语义学研究
  • 5篇人工智能
  • 4篇哲学
  • 4篇真理
  • 4篇实在论
  • 4篇释学
  • 4篇诠释学
  • 4篇方法论
  • 3篇语言
  • 3篇整体性
  • 3篇量子
  • 3篇量子力学
  • 2篇因果性
  • 2篇语境论

机构

  • 37篇山西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太原科技大学
  • 1篇山西省社会科...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37篇刘伟伟
  • 6篇郭贵春
  • 2篇贺天平
  • 1篇赵军
  • 1篇李勇

传媒

  • 5篇科学技术哲学...
  • 4篇自然辩证法通...
  • 4篇山西高等学校...
  • 4篇晋中学院学报
  • 3篇新疆师范大学...
  • 3篇自然辩证法研...
  • 2篇科学技术与辩...
  • 1篇哲学动态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江海学刊
  • 1篇文教资料
  • 1篇烟台大学学报...
  • 1篇理论探索
  • 1篇科技创新与生...
  • 1篇哲学分析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决定论:软计算思维的本质及其特征
2017年
决定论思想是软计算在认识论而非本体论层面上所采取的一种求解问题的有效工具与手段,软计算的推演过程同样严格遵循因果性和规律性的公理法则;软计算反对一切形式的严格决定论(机械决定论)、非决定论与反决定论,它所坚持的是一种科学的、有原则的决定论;决定论思想是软计算在处理模糊性、随机性与粗糙性等不确定性和非精确性问题时坚持科学实在论立场的可靠支撑;软计算为决定论思想在当代新兴科学领域之中的影响力扩张与地位巩固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依托。
贺天平刘伟伟
关键词:软计算决定论非决定论认识论
语义分析视角下的科学理论
2020年
科学理论在作为整体的科学事业中占据中心地位,它试图描述和解释客观世界的现象、规律及其特征,而语言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就必然使得作为语言问题研究基础的语义分析方法与科学理论之间建立起紧密的逻辑关联。具体来讲,科学理论的发明与构造内在地要求概念和意义分析等语义分析方法的应用,而科学家们通过意义的模型建构方式为科学理论的发明与构造提供了语言层面"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支撑;科学理论是对客观世界现实图景的语义和逻辑重构,而"指称的多层次语义结构"和"意义的整体关联"为科学理论的表征与诠释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科学理论的评价与科学理论的真理性问题考察紧密相关,而以语义分析作为沟通媒介,科学理论才能够在科学共同体内部以及科学理论的创造者与使用者之间实现交流与共享的目标。
刘伟伟
关键词:语义学语境方法论
诠释学视域下数学证明的构造机理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数学证明的整体系统构造中隐含着诠释学,数学证明本质上是一个解释性的论证过程与理解性的验证过程相统一的动态整体系统。解释与理解数学命题的普遍媒介是具有“思辨结构”的数学语言,数学命题借助于数学语言实现了其“存在”与“表现”的思辨统一性。数学命题的证明过程是一种在“我—你”关系的对话中实现语言一致性的论证与验证过程,数学证明的目的是走向数学真理。数学真理是在数学命题的解释与理解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效果历史”作用下的开放式对话、视域融合与时间距离保证了数学真理的更新与发展,这种更新与发展体现了数学真理的动态性与可谬性特征。
刘伟伟刘晓红
关键词:诠释学数学证明数学真理数学命题
古德曼“构造世界”的语境认知
2015年
古德曼"构造的世界"本身是一种具有多重本质与内涵的语境化的世界,而其构造的过程则是在语形-语义-语用三元关联的语境认知结构之中完成的。一方面,不同样式的"构造世界"需要借助于哲学、科学和艺术等符号系统来加以实现,这些符号系统与实在之间的真正融合需要在有主体参与的语境实践基础上来完成。另一方面,作为对于世界进行认知的结果,真理的"构造"同样必须与语境规则和系统相协调,因此真理就是一种具体的、主客交融的、语境之网中的动态存在。
刘伟伟
关键词:语境真理
克里普克语义学及其指称理论研究
指称是语言哲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义学理论中最核心最基础的理论。在语言哲学中,指称问题直接与外在的对象和实在密切相关,而且指称关系即命名也是理解意义问题的关系所在,因此指称理论的研究被认为是语言哲学最为长久和卓有成效的部分...
刘伟伟
关键词:美国哲学语义哲学
文献传递
数学初始公理严格性的实在论辩护
2024年
基于实在论的立场,数学概念所指称数学对象的实在性构成了数学初始公理严格性的前提和基础;数学初始公理的语义空间中蕴含着作为认识主体的数学家们对于具有实在性的数学对象之可能世界的一种真理性的认识论选择;可能世界语义学能够在方法论层面上为数学初始公理的严格性论证提供一种实在论的语义分析支撑;数学初始公理的生成是一种数学家们对于具有实在性的数学对象进行“理解-解释(心理)-解释(文本)”这一整体思维机制的“诠释学”方法论建构过程;数学公理系统所具有的以实在性的数学初始公理为起点的“诠释学循环”之方法论建构特征,不仅体现了数学公理系统在认识论层面上的稳固性,而且还使得数学初始公理的严格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与确证。
刘伟伟刘晓红
关键词:实在论可能世界语义学诠释学
内在论语义学与外在论语义学的对峙与融合被引量:2
2013年
内在论语义学与外在论语义学立足于各自不同的语言哲学立场,试图对语言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以及意义的来源、本质和真理性等问题作出回答,两者之间的纠缠伴随着心理主义、实证主义、历史主义和自然主义等思想流派的对立和争执,同时也与语词内涵、外延、含义和指称等问题的研究密切相关。内在论语义学与外在论语义学之间的对立与分隔只具有相对的意义,而科学语境论思想的提出则为两者的融合与统一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与基础。
刘伟伟
关键词:内在论外在论语义学语境
语义学研究的大数据思维进路
2019年
语义学问题的研究渗透在作为大数据思维基础的大数据整体技术-物理平台的构建过程中,它在关于大数据哲学-科学-技术三者之间的关联互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由大数据技术与科学的“形而上”抽象所凝结的大数据哲学思维也为传统语义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意义问题方面,大数据思维强调意义丰富性与具体性的融合、意义动态性与规范性的整合以及意义主体性与语境性的统一;在指称问题方面,大数据思维坚持指称“非确定性”的理论态度,并且趋向于指称的语境基础构建;在真理问题方面,大数据思维遵循“新归纳主义”的语言真理观立场,从语用层面出发展开语言真理的认知活动,从而为整体语境基础上的语言真理观模型构建开辟了新的路径。
刘伟伟
关键词:大数据指称真理语义学
人工智能的语义学基础被引量:5
2015年
传统的人工智能研究未能摆脱以语法决定语义的思维定式,同时也与人类实际的语言思维能力存在着差距,现有的人工智能并不具备类似于人类主体那样的"意向-语义"理解能力。在人工智能的语义学系统中,符号化的语言编码必须考虑语境要素和条件对于概念、命题意义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各种具有语用特征的信息集合也可以为人工智能的运作机制提供一种基于事实的计算语境。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而言,与之相结合的以语境论思想为基础的语义学研究能够为人工智能突破理论瓶颈、破解实践难题起到基础性和支撑性的作用。
刘伟伟
关键词:人工智能语义学语境意向性
不问科学问鬼神——反思和认识周易的占卜和预测功能被引量:1
2006年
周易即《易经》,相传为中国殷商之际所生。易经中的许多思想、精神历经数千年华夏史的演绎,已经深刻的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当中。然而历史上比附、歪曲周易的现象屡见不鲜,占卜迷信沉渣泛起,并且在现代化的今天仍然大肆泛滥,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应认真考察周易流变的历史,深入探索人们将其神秘化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提倡科学积极的学术研究旨趣,并坚定人生理想的信念,把握自己的命运。
刘伟伟
关键词:《易经》占卜神秘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