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娥
- 作品数:29 被引量:381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央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知识结构体系探析
- 2019年
- 本研究采取专家访谈法、文献分析法和评估者评估法,构建针对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能力的知识结构体系。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知识结构体系,可以为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的专业化培养提供参照。
- 刘凤娥
-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知识结构体系
- 基于某高校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大学生上网已是很普遍的现象。近些年大学生中出现了不少因迷恋网络而影响学业的案例,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为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我们应用自编的《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问卷》,进行了“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截至统计日,收回有效问卷292份,其中:男、女生分别占46.5%、53.5%;大一到大四学生分别占34.9%、27%、44.5%、6.4%。
- 刘凤娥赵会春
-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上网情况网络使用调查问卷大学生上网大四学生
-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互动关系探究
- 本文从实践角度深入考察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关系、存在问题,并就未来良性互动机制的构建提出了一定的思路。
- 刘凤娥
-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 文献传递
- 自我概念的多维度多层次模型研究述评被引量:155
- 2001年
- 自我概念是人格结构的重要成分,对其结构的研究颇具争议,许多研究者提出了不 同的模型,当前自我概念的多维度多层次模型占主导地位。该文用文献综述法介绍了自我概 念的多维度多层次模型的理论及研究现状,并作了简要评价。
- 刘凤娥黄希庭
- 关键词:自我概念多维度人格结构
- 微信平台在高校朋辈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微信作为新媒体时代的新生力量,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率迅速提升,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展现了突出的优势。近年来中央财经大学开通了"中财同心圆"微信公众账号平台,该微信平台在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中取得了创新性成效,有效推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 丰怡刘凤娥杨莹
-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
- 大学新生适应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 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对大学新生适应的过程性、多维多层性、系统性等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实践尝试从进一步完善新生适应教育的时间安排、内容体系、个性化教育服务等方面提出系统的教育思路。
- 刘凤娥
- 关键词:心理健康
- 同理心在深度辅导工作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2年
- 同理心作为一项重要的心理咨询技术,有效补充了高校深度辅导工作的方法。在深度辅导的准备阶段应用同理心的调频技术,在导入、转接阶段应用初阶段同理心技术,在切题及结束阶段应用高阶段同理心技术,能够促进辅导效果的实现。
- 赵会春朱凌云刘凤娥
- 关键词:辅导工作同理心人格发展自我感悟自我分析共感
- 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问卷的初步编制被引量:14
- 2009年
- 本文编制了一个适合中国大学生的应对方式问卷。对该问卷进行因素分析得到的大学生应对挫折和烦恼的主要方式是抱怨、转移、求助、问题解决、退缩、忍耐、逃避、幻想、压抑。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 刘凤娥
- 关键词:心理健康
- 大学生网络成瘾:背景性渴求与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及态度的交互作用被引量:12
- 2013年
- 基于整体-交互作用模型,选取北京市某高校所有大一学生2511名为被试开展问卷调查,考察了大学生网络使用背景性渴求的特点及其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并就网络使用背景性渴求与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与态度对网络成瘾的交互作用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1)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相比,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背景性渴求更高,所感知到的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更多,同伴对网络过度使用的态度更积极;(2)网络使用背景性渴求各维度、感知到的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可正向预测大学生的网络成瘾;(3)背景性渴求中的积极结果预期与同伴对网络过度使用的态度对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在低积极结果预期条件下,同伴对网络过度使用的态度可以负向预测网络成瘾程度,而在高积极结果预期条件下,同伴态度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结论:外因在内因比较微弱的条件下发挥更为明显的作用。
- 刘璐方晓义张锦涛刘凤娥陈超赵会春申子姣
-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
-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特点及教育启示被引量:6
- 2010年
- 大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不仅是青年期的一次重要转折,也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由于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成长任务的加重,必然使个体经历与环境关系发生多方面改变,并给个体带来压力与挑战。从生命全程的角度来看。
- 刘凤娥房超赵会春
- 关键词:心理适应大学新生教育启示青年期社会支持学生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