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坤
- 作品数:3 被引量:81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北太行紫荆关基性岩体的成因: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13
- 2009年
- 通过对北太行紫荆关晚中生代基性岩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讨论其岩浆源区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紫荆关岩体主要由橄榄二辉石岩、角闪辉长岩和闪长岩等岩石组成.橄榄二辉石岩具有明显的堆晶结构,可能是堆晶成因,而角闪辉长岩和闪长岩可能是堆晶形成之后的残余岩浆的结晶.闪长岩中的斜长石显示复杂的结构和成分环带,相对富钠的核部见富钙斜长石叠加,后者又向富钠斜长石演化.闪长岩中的单斜辉石也显示复杂的成分环带,主要是最边部的MgO含量比紧邻的内侧辉石更高.这表明在闪长岩形成过程中有新的幔源高温富镁的岩浆注入.以上各岩石类型具有类似的地球化学性质,包括较强的稀土分异((La/Yb)N比值为5.76~23.13),高Sr/Y比值(50.95~146.13),富集K、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REE,亏损Nb、Zr、Ti等高场强元素和HREE,Eu异常不明显.都显示富集的Sr-Nd同位素特征,ISr=0.7058~0.7066,εNd(t)=-13.8~-18.2.这些特征表明紫荆关基性岩体的母岩浆来源于EM1型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橄榄辉石岩和角闪辉长岩具有类似的Nd同位素成分(主要为εNd(t)=-15.0~-16.6),但形成较晚的闪长岩的εNd(t)值却比较高(-13.8~-14.6),也支持新的幔源岩浆在晚期的注入.
- 刘玲陈斌刘安坤
- 关键词:基性岩体SR-ND同位素
- 锡林浩特杂岩和蓝片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对索仑缝合带演化的意义被引量:50
- 2009年
- 报道了内蒙索仑缝合带附近的锡林浩特杂岩和苏左旗混杂带中蓝片岩块的锆石U-Pb年代学数据。锡林浩特杂岩中碎屑锆石来源复杂,从晚太古至晚古生代均有。最年轻的碎屑锆石U-Pb年龄为280~340Ma,与该区最年轻的弧岩浆岩年龄一致,表明该杂岩的原岩最终形成于晚古生代,而不是前寒武陆块残留。锡林浩特杂岩原岩的沉积源区主要是古生代的弧岩浆岩和部分裸露的前寒武陆壳,可能是弧前沉积建造。蓝片岩的锆石U-Pb年龄为318±5Ma(范围338~280Ma),这些锆石显示典型岩浆振荡环带结构,因此该年龄可能代表其原岩形成年龄,而其变质应该在280Ma之后。所以,锡林浩特杂岩和混杂带中蓝片岩块的变质变形作用可能发生在晚二叠,与索仑缝合带强烈的孤陆碰撞有关,暗示索仑缝合带的碰撞缝合时间在晚二叠,而不是许多人坚持的泥盆纪。
- 陈斌陈斌马星华刘安坤
- 关键词:杂岩蓝片岩缝合带LATEPALEOZOICLATEMAGMATIC
- 冀北小张家口基性-超基性杂岩的成因:岩石学、地球化学和Nd-Sr同位素证据被引量:19
- 2008年
- 冀北小张家口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主要由辉石岩和次要的纯橄岩组成,并含有方辉橄榄岩透镜状捕掳体。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数据表明,辉石岩和纯橄岩可能是堆晶成因,而方辉橄榄岩可能是来自地幔源区的地幔岩捕掳体(抽取玄武质熔体之后的难熔残余)。辉石岩和纯橄岩都表现出相当富集的Nd-Sr同位素特征,εNd(t)=-2^-10,ISr=0.7045~0.7081,表明它们的母岩浆来自富集的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化学成分和同位素成分一致表明,母岩浆在以橄榄石和辉石为主的分离结晶过程中,遭受下地壳不同程度的混染。辉石岩受显著混染,不能代表岩石圈地幔的同位素成分;而纯橄岩是最初的分离结晶体,仅受轻微下地壳混染,可近似反应岩石圈地幔源区的同位素成分。小张家口岩体的形成可能与古亚洲洋的缝合(240~250Ma)有关。
- 陈斌田伟刘安坤
- 关键词:纯橄岩地球化学ND-SR同位素冀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