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宣飞 作品数:53 被引量:570 H指数:16 供职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项目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文化科学 电子电信 哲学宗教 更多>>
大气对春季东海黑潮锋响应的气压调整机制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的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再分析资料和Quick SCAT(Quick Scatterometer)、AVHRR(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高分辨率卫星资料,研究了大气对春季东海黑潮锋响应的气压调整机制及其年际变化。结果表明,春季东海黑潮锋位于黑潮暖舌的西北侧,呈西南—东北走向,与大尺度气压背景场的等压线走向一致,锋区东南侧暖水与西北侧冷水之间产生的局地气压梯度与大尺度气压梯度形成同向叠加,使得锋区附近西北指向东南的气压梯度达到最大,造成该处的海表面10 m矢量风速也最大,在摩擦作用下形成东北偏北风(NNE)。锋区与其东南侧的NNE风之间沿锋区走向(跨锋区走向)的分量差,会在暖舌附近产生气旋性切变涡度(风速辐合),由此产生上升运动和强降水;而在锋区西北侧的冷水区情况正好相反,有反气旋性切变涡度(风速辐散),并伴有下沉运动和弱降水,从而形成跨锋区的次级环流圈。东海黑潮锋区偏强(弱)年,锋区东南侧暖水与西北侧冷水之间的局地气压梯度也偏强(弱),与大尺度气压梯度同向叠加后形成偏强(弱)的NNE风,造成锋区东南侧暖舌附近的气旋性切变涡度、风速辐合、上升运动和降水均偏强(弱),而锋区西北侧冷水区的反气旋性切变涡度、风速辐散和下沉运动均偏强(弱),跨锋区次级环流圈偏强(弱),这表明在年际时间尺度上气压调整机制仍起作用。 李智 刘宣飞 李传浩关键词:春季 年际变化 基于纯电动汽车的高压安全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纯电动汽车的高压安全装置,包括高压电器回路、低压连接检测回路和高压控制回路。本实用新型通过硬线连接各高压器件之间来检查各高压线束连接是否可靠,从而控制高压电源供给,防止人员接触到带电高压器件。 黄延平 刘宣飞 陈志祥 任峰文献传递 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分布型及其与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 被引量:9 2005年 采用海温资料和NCEP/NCAR 49 a再分析的高度场、风场资料,利用EOF、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夏季暖池SSTA的时空演变,结果显示:夏季暖池SSTA具有整体一致性分布和南北区域的反对称分布两种空间分布型。根据这两种分布型划分了夏季暖池海温正、负异常年,分析了相应年份的风场环流特征,结果表明:SSTA为一致性分布时,暖异常年850 hPa暖池区上空有一反气旋偏差环流,副热带地区西风和低纬度地区东风都得到加强,200 hPa南亚上空为一反气旋偏差环流,沃克环流得到加强;冷异常年则相反。当SSTA为南北反对称分布时,北暖南冷年850 hPa暖池区上空为一反气旋偏差环流,15°N附近东风气流和赤道附近西风气流增强,200 hPa反气旋偏差环流中心移到东亚大陆上空,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上升气流,降水明显增多,华北地区为下沉气流,降水减少;冷异常年则相反。 张增信 刘宣飞 滕代高关键词:大气环流 夏季降水 金属不粘锅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不粘锅及其制造方法,该金属不粘锅包括金属锅体,在所述锅体的内表面上有金属粉末烧结层,在所述金属粉末烧结层中设有密集的毛细孔。本发明的优点是该不粘锅具有金属材料的特性,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冷热急变性能... 顾永成 刘宣飞 陈晓芬文献传递 长江流域水汽收支的时空变化与环流特征 被引量:8 2008年 通过分析1961-2005年长江流域水汽收支的时空变化及环流特征,发现:1)长江流域春季、秋季、冬季和年均水汽收支下降,而夏季增加;长江上游除夏季外均变化显著,中下游则只有春季、夏季和秋季变化显著;2)长江中下游各季节及年水汽收支与降水的关系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中夏季关系最好,而长江上游只有春季和秋季通过显著性检验;3)夏季长江流域水汽输送下降,但水汽收支却增加,可能与东亚夏季风减弱有关,而东亚夏季风的减弱可能与东亚大陆上空低层大气位势高度显著增强有关. 张增信 姜彤 张金池 张强 刘宣飞关键词:水汽收支 大气环流 长江流域 印度洋偶极子与中国秋季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41 2006年 利用1950—1999年Hadley中心全球海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国家气象局整编的160站降水资料,分析讨论了夏季印度洋偶极子与中国秋季降水的时滞关系及秋季印度洋偶极子与同期中国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夏、秋季印度洋偶极子均与中国南方秋季降水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对印度洋偶极子时期秋季异常环流场特征分析,发现正偶极子时期中国西南部受中层槽前西南气流影响,带来充足水汽,同时低层为异常气旋性环流控制,使该地区降水增加。 刘宣飞 袁慧珍关键词:印度洋偶极子 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对亚洲夏季风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3 2002年 利用 L9R1 5气候谱模式 ,就热带太平洋—印度洋夏季海温异常对亚洲夏季风的影响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 ,夏季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正异常时 ,不仅能造成热带地区大气环流和降水的同时性响应 ,还能导致东亚夏季风和南亚夏季风的一致减弱 ,两者的影响是同号的 ,但并不是两者单独影响的线性叠加。 邹立尧 刘宣飞关键词:海温 气候模式 热带太平洋 大气环流 降水 东北地区冬季气温与北极涛动年代际关系研究 被引量:46 2005年 利用中国160站气温资料、北极涛动指数资料及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场、高度场、风场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冬季北极涛动的年代际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冬季北极涛动处于低(高)指数期,东北冬季气温为持续冷冬(暖冬)期。可能影响机制是:在地面,冬季北极涛动处于低(高)指数期时,西伯利亚高压增强(减弱),亚洲大陆偏北冬季风增强(减弱),东北为持续冷冬(暖冬)期;在对流层中层,冬季北极涛动处于低(高)指数期时,东亚大槽加深(减弱),贝加尔湖以西以北脊增强(减弱),环流呈经向(纬向)型发展,东北对流层中层偏北风增强(减弱),东北为持续冷冬(暖冬)期。 胡秀玲 刘宣飞关键词:冬季气温 北极涛动 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边界位置的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18 2007年 利用中国东部和北部地区155站1961—1999年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量资料,根据Thornthwaite公式计算水分需要量和湿润度指数,定义了-20和0的湿润指数等值线分别为季风边缘区的上、下边界线,然后分析了上、下边界线的10 a际平均位置及其变化情况,并比较了上、下边界线的10 a际平均位置与39 a平均位置,发现中国东部季风边缘区上、下边界线的波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下边界的波动还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此外,分析了季风边缘区3个分区(东北、华北和西北东部区)的降水变化,发现各区的降水变化趋势与边界线的波动趋势一致。 富元海 刘宣飞关键词:季风边缘区 江淮梅雨建立的年际变化及其前期强影响信号分析 被引量:21 2009年 江淮梅雨建立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利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以及NOAA提供的全球射出长波辐射和扩展重建海温等资料研究了梅雨建立的年际变化及其前期强影响信号,并探讨了该信号影响梅雨建立年际变化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前期中太平洋ENSO(CP-ENSO)事件是影响梅雨建立年际变化的强信号,该信号具有较好的短期气候预测准确率和实用性.当前期冬季2月和春季呈现CP-ENSO暖(冷)位相时,梅雨建立最有可能偏晚(早).CP-ENSO主要是通过EAP(或JP)遥相关型影响梅雨建立,其中位于热带西北太平洋的反气旋环流起着重要作用.CP-ENSO暖(冷)位相年,热带暖湿气流向江淮流域输送偏晚(早),赤道附近的中太平洋地区海温产生正(负)异常,通过海气相互作用,使得西太平洋副高北跳和印度西南季风建立偏晚(早),东亚上空大气环流由春到夏的季节性转换因而偏晚(早).大气环流季节性转换和热带暖湿气流向江淮流域输送偏早(晚)是江淮梅雨建立偏早(晚)的主要原因. 汪靖 何金海 刘宣飞 吴彬贵关键词:江淮流域 年际变化